2011届广西河池高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6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卡片/关卡宿仇/星宿蹊跷/另辟蹊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B.落笔/落枕刹那/古刹伺候/伺机报复媒妁之言/真知灼见
C.似的/相似提防/提醒模范/大模大样层见叠出/瑕瑜互见
D.称谓/相称哽咽/吞咽铜臭/乳臭未干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2.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②就是觉着简陋,局促
③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④这几处的船 ⑤不是觉着笨
A.①④③⑤②B.④①⑤②③C.④⑤②③①D.④⑤②①③
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4.冰岛火山爆发对远离它的俄罗斯和中国也产生影响。俄罗斯超富阶层为无法品尝到牡蛎及鲜桃而愁苦不堪,我国一些相关物流公司的供应链也受到波及。这是因为
5.冰岛火山爆发对远离它的俄罗斯和中国也产生影响。俄罗斯超富阶层为无法品尝到牡蛎及鲜桃而愁苦不堪,我国一些相关物流公司的供应链也受到波及。这是因为
6.化学与新型材料、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
89.“There’s coffee and tea; you can have _______.” “Thanks.”
8.
89.“There’s coffee and tea; you can have _______.” “Thanks.”

2.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①诎②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③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④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 ①木:质朴 ②诎(qū):言语钝拙  ③乃者:往日,上次。  ④顜(jiǎng):明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通“罹”,遭受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按:制止
C.趣人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趣:赶快
D.即召除为丞相史除:免去官职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至何且死不出,火且尽
B.何以忧天下乎以副元帅居蒲
C.乃反取酒张坐饮良乃入,具告沛公
D.秦时为沛狱掾参代何为汉相国
【小题3】(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后,两人的交情更深了。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从吏恶之,乃请参游园中。(3分)
②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3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桥何在

吴锡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可以说,在所有歌咏扬州的诗词文赋中,要数这一首最为脍炙人口,也最广为人知。尤其是后两句简直成了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从这两句诗出发,溯源而上,认识二十四桥,认识瘦西湖,继而认识扬州的。可是,在那些纷至沓来徜佯陶醉二十四桥景区美妙优雅的景色中的天南海北客中,又有谁知道,杜牧这首几成绝唱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悬疑千古的谜题:二十四桥所指为何?位居何处?岁月流转 ,和世间许多事物不知所终一样,事实上的二十四桥已经湮没在历史烟云的深处。如今来探究它的身世,只能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检索那些历朝历代留下的关于扬州的诗词文章,二十四桥的身影频繁闪现,这其中对其的记载、理解自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顾盼之间,就和春日里的扬州一样“乱花渐欲迷人眼”了。细细梳理这些隐藏在纸本册页里的文字,大体可将其归纳为这样几种:

一桥说。最有力的佐证莫过于白石道人姜夔的那首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细细品味词中意境,当指一座桥无疑。与白石道人同处宋代的另外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如韩琦“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赵公豫“桥在大业间,今已倾圮”;吴文英“二十四桥南北,罗存香分”,等等。

二十四座桥说。这一看法最开始由北宋沈括提出。沈括作为我国北宋时杰出的科学家,以科学的方法、务实态度,在其传世名著《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对扬州的二十四桥逐一进行了落实,详细记载了二十四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但有人指出,沈括列举出的桥,实际只有二十三座,其中下马桥出现两次。对一座规模并不太大的城市来说,有两座桥异地同名,可能性似乎不大,文中的两座下马桥,当是指同一座桥。因此,沈括的这一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姑且存疑。

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编号为二十四的一座桥。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编号桥梁,比如杜甫的诗句“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姜夔的诗句“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等。而在关于扬州的诗词中,此类的例子也确实不少,如唐代诗人施肩吾“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张乔《寄扬州故人》“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明人林章《送人诗》“不知今夜秦淮水,关到扬州第几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的友人姚世鲸也有“记取扬州郭,寻君第几桥”的诗句。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推测,或许当时的扬州有对桥梁进行编号的做法,但要说二十四桥是编号二十四的桥 还需要直接的证据。

泛指说。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数字有一种虚指、泛指的用法,如“三生有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三百六十行”、“七十二变”、“弱水三千”等等,这里面的数字并非确指,那么,二十四桥是不是也是用来泛指扬州的桥梁之多呢?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与编号说一样缺乏直接而确凿的证据。只是有人以杜牧好以数字入诗的事实提供了一个并不晓白的旁证。的确,杜牧的很多诗作中都出现了具体的数字,如《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村舍燕》“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洛中送冀处士东游》“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邱。”诸如此类,都是泛指和约数,扬州的二十四桥也极有可能如此。

以上几种说法各自自圆其说,谁也没有压倒对方的说服力,谁也无法推翻另一方的观点,因此二十四桥之谜也就一直无从定论。但身世的悬疑未决终不影响人们对二十四桥赋予众多绮丽的想象。

【小题1】对“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诗作中最出色的诗句,历来“脍炙人口”。
B. “徽章”说恰如其分地描画出二十四桥拱形的特征。
C. 诗句描绘的形象、意境是扬州风景秀丽的最典型的代表。
D. 这是人们认识二十四桥、瘦西湖等扬州风景的真正原因。
【小题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 杜牧的几乎成为绝唱的诗句为后人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
B. 只有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才有可能对二十四桥的身世进行探索、研究。
C. 梳理诗词文章中的文字,可以看到对“二十四桥”大体有四种解说。
D. “一桥说”“二十四桥说”“泛指说”还是有直接证据的。“编号说”缺乏直接确凿的证据。
【小题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白石道人姜夔的诗句比宋代另外几位诗人的诗句更能证明“二十四桥”原本是一座桥。
B. 对二十四桥身世的记载理解众说纷纭,从侧面表明杜牧诗作的巨大影响力。
C. 二十四桥之谜悬疑未决,各种论争尘埃未定,说明我们的考证学尚欠科学性和权威性。
D. 千古而来,人们对二十四桥赋予众多绮丽想象,正是其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反映。

5.材料作文(共1题)

12.

   假如全世界人口缩成100人的村庄

假如将全世界的人口缩成一个100人的村庄,再按照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将有:

 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8名非洲人;

 52名男人和48名女人;

 89名异性恋和11名同性恋;

 6个美国人拥有全村89%的财富;

 80个人住房条件不好;

 70人是文盲;

 50人营养不良;

 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

只有1人拥有计算机;

只有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你能够用这种眼光来看待世界,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时身体健康,那么,你比其他一半人更幸运;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挨饿的滋味,那么

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穿、有房可住以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

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罐子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上8%最

幸运的人;

如果你父母双全并且没有离异,那么你的确是很稀有的地球人;

如果你大学毕业。并且还有一台计算机,那么,你真的应该谢天谢地。

总之,你真的很幸运!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语言表达(共1题)

13.
同学们求学十多年,对各科老师和各门学科定有独特的体会。下面两副有趣的老师对联,也许能触发你的感受,请你另拟一副对联,抒写自己的体会。(不少于18个字。)
给语文老师:
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矣焉哉。
给化学老师:  
究天机,乐于有机无机作伴; 培学子,巧同原子分子周旋
给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