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枯槁(gǎo)诧异(chà)囤积 (tún)绯红(fěi) |
B.不惮(dàn)惩创(chuàng)浸渍(zì)胡同(tòng) |
C.汲取(jí)恶劣(liè)骄横(hèng)苍穹(qióng) |
D.恸哭(tòng)绾发(wǎn)依偎(wèi)逶迤(wēi) |
愚蠢的争斗
从前,有一群人坐着一艘巨大的帆船去远洋旅行。船上有十个船员、五个富人和二十个穷人。船舱一共分了三层,最底层装的是燃料、粮食和用作食物的少量牲畜。第二层住的是穷人们,环境恶劣而肮脏,终年见不到阳光,也不允许到上层和甲板上去呼吸新鲜空气。除非是遇上风暴,需要他们出手挂帆或帮忙修复桅杆,他们才能上来。
头等舱住着船员和富人们。风和日丽的时候,他们平静地驾驶着船,并轮班喝着香槟吃着美味。特别是富人们,吸着雪茄坐在船尾钓鱼或看日出日落,优雅而愉快地旅行着。他们脚下,二等舱里浊臭而沉闷的空气中,穷人们越来越烦恼的情绪,他们根本没有感觉。
好日子没过多久,灾难来了。船上的罗盘坏了,而船又恰好进入无风地带。像被定在海中央一样,一呆就是几天。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船员和富人们最初隐瞒实情,穷人们对外面发生的事也全然不知。但很快,他们发现,每天的淡水和食物供应量在减少,他们察觉出有什么异样,想到甲板上问个明白时,面对他们的,却是一杆杆黑森森的枪口。
船员和富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对于解脱困境都没有什么实质用处。最后,他们决定采用最古老但也最实用的应急方法——启用桨,二等船里二十名穷人,不是最好的劳力么?
他们于是派人到二等舱去通知穷人。穷人们正为一天比一天减少的食物分发量而窝火呢,他们说:这点食物,让我们活下去都难,还要划桨,不可能!我们已很久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了,要上甲板通通风。
代表把话传回到上层。船员和富人们听了很生气,说:当初带他们上路,就考虑有一天会用上他们,优惠了他们不少船钱。如今,他们居然提出这些要求,我们给他们准备的黑面包本来就很有限,难道他们还想像我们这样,吃牛排、喝香槟?
双方于是僵持起来,①______(A互不相让/B争先恐后)。富人们停发了穷人们原本就不多的食物;而穷人们则直接下到底舱,近水楼台地杀猪宰牛,拆下船舱板,烧烤起来。
富人们最初没有察觉,以为让那些穷人们饿上几天,自然会乖乖就范。但当他们到底舱去取食物时,迎来的是一阵乱棍,并闻到了浓烈的烤肉香时,他们才知道事态的严重。
他们派出一位②______(A老谋深算/B能说会道)的使者,来向穷人讲拆船烧烤的危害。穷人们此前多次听过这位先生的演讲,比如他说少吃脂肪多吃黑面包有益身体健康;刮暴风雨时的空气最新鲜,如果到桅杆上挂挂帆有益身心健康;香槟酒危害健康,尤其危害穷人的身体健康!等等。
穷人们最初相信他,但听得多了,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对他的话坚决不信,用一阵乱棍,将他赶出去。
富人们决定采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武力强冲,但就在他们磨刀霍霍的时候,底舱舱板因为承重力减弱而发生泄漏。船很快进了水,他们想去抢修,但穷人们认为他们是来武装镇压的,于是拼死反抗。
船,在他们的战斗中静静地沉入海底。
A.《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又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刘向《新序》等文献。 |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最初发表于1926年4月12日《语丝》,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D.庄子,名周,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
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2)举世皆浊我独清, 。
(3)渔父莞尔而笑, ,
(4)沧浪之水清兮, ;
(5)真的猛士, , 。
(6)鲲之大, 。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8)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yǐng》,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鄙陋没世终结一生 | B.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搅浑 |
C.适长沙刚好 | D.同死生以……为同,把……看成一样 |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B.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C.圣人不凝滞于物 | D.葬于江鱼之腹中 |
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 B.安能以皓皓之白 |
C.及见贾生吊之 |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①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②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③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 [智利]佩•普拉多
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通通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
“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她的敌人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她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小题1】作者在开头三节叙述人们对老园丁的妒忌与讨厌,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2】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老园丁为什么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呢?请概述原因。(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园丁的爱情经历?老园丁的感情生活为什么没有圆满的结局?
【小题4】请从修辞与表达作用两方面对画线语句作出赏析。
【小题5】这篇哲理小说刻意探讨了一种人生命题,也即“如何去爱”的态度和方法问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00字左右)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作者先说明“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后笔锋一转,说“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2】“曾经屡次为之感叹”中的“之”指代什么?
【小题3】“呜呼,我说不出话。”为什么作者会“说不出话”?
5.语言表达- (共2题)
示例:《水浒传》中的鲁达说:“人生就是敢作敢当,风风火火,让生命大放光芒。”
《 》中的 说:“ 。”
示例: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