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鹅脂(zhī) 玫瑰(guì) 翠幄 (wò) 倭缎(wō) 混世魔王(hùn) |
B.朱拓(tà)瘦削(xuē)谬种(miù)负疚(jiū)百无聊赖(liáo) |
C.数罟(cù) 狗彘(zhì)跬步(kuí)崤函(xiáo)锲而不舍(qì) |
D.老聃(dān)榫头(sǔn)饿莩(piǎo)脊髓(suǐ) 间或一轮(jiàn) |
2.小明同学通过对人们的需求调查发现和明确了以下问题,现请你应用所学知识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简述自己是否具有解决的条件和能力。
问题1:人们在夜晚打开门锁时,如果附近没有灯光,从寻找钥匙到打开门的过程,是比较麻烦的。
问题2:家中如果只有一位耳背的老奶奶,如何解决她接听电话的问题。
问题3:我们学校个别地方“长明灯”现象还存在,如何才能有效解决?
解决问题你具有的有利条件是:
解决问题的不利条件是:
2.句子默写- (共1题)
8.
补写下列诗文空缺处(每句一分,共5分)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话题作文- (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章。不少于700字。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章。不少于700字。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疑难问题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
C.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大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不拘于时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而耻学于师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问 说(节选)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填空。(4分)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 说(节选)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问而明辨之也审:详细 |
B.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规:法则 |
C.忌之而不愿问焉忌:妒忌 |
D.问之人以穷其短穷:穷究 |
A.问焉以求一得然后以六合为家 |
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师不必贤于弟子 |
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则移其民于河东 |
D.轻之而不屑问焉吾尝终日而思矣 |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话题作文:(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