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问 说(节选)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而明辨之也审:详细
B.至于劝善过足矣规:法则
C.之而不愿问焉忌:妒忌
D.问之人以其短穷:穷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问焉求一得然后六合为家
B.取其有益身而己师不必贤弟子
C.终身几无可问之事移其民于河东
D.轻之不屑问焉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填空。(4分)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9 03:4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第①段交代了醒心亭的______和__________。
【小题2】简析第②段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
B.第②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
C.欧阳修的“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正是“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曾巩由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一方面表现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仍然忧国忧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得意门生曾巩对恩师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很清楚。
【小题4】第③段“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中欧阳修所寄之“意”具体指什么?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2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语段,完成后面题。(14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B.授之书而习句读者今智乃反不能及
C.非能水也,绝江河小学大遗
D.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
【小题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出人/也远矣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望美人/兮天一方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三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①,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②,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③,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②蒏(y6nɡ):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小题1】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小题2】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

同类题4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之者谁 ⑵醉翁之不在酒
⑶杂然而前者 ⑷树林阴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3】文章以“乐”贯穿全文,请联系文中语句,谈谈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
【小题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