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48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语言综合运用题,(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漫(sù)叱(chà)风云委屈求全(zhên)言
B.纨(kù)惴( zhuì)不安 心劳力绌鞭(dá)
C.( chǎn)媚 长歌(dàng)哭跌宕有致(qì)今
D.寒( xuān)敛声(píng)气川流不息慰(jiē)
2.
下列对句式特点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夫晋,何厌之有⑤沛公安在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以其无礼于晋 ⑩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⑨/②⑦/③⑩/⑥⑧/④⑤B.④⑤/⑥⑧/①③/②⑩/⑦⑨
C.①②/③⑩/④⑤/⑥⑧/⑦⑨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⑨⑩
3.
文学名著阅读、
1.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张素素鼓动蕙芳反抗吴荪甫的专制,争得自由;劝告蕙芳别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范博文身上。因为在张素素看来,范博文是个站不直的软骨头。
A.觉新在产房外听到瑞珏痛苦的叫喊声,难过得拿拳头在门上砸,里面的人放他进去,他痛苦地和妻子做最后的诀别。
B.面对要入住高公馆的马弁,克明异常勇敢,代表全家和他们理论,他强调高家是受法律保护的,高家有很好的声誉。
C.吴荪甫打量着刚进来的屠维岳,见他镇定自若,心里赞赏。但记起此入是老太爷介绍的,就厌恶他。当屠维岳承认泄露工厂减削工钱一事,吴荪甫很生气。但他的机警、镇定以及对形势分析让吴荪甫决定提拔他。
D.吴荪甫谋划向二姐进言,出奇兵煽起竹斋胆量,达到吴杜联手打倒赵伯韬的目的。他要求佩瑶对二姐说雷鸣被活捉到了天津。佩瑶明白吴荪甫的用意,心里一阵喜悦。
4.已知aAm+b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6.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7.
古诗文默写(8分)
(1) ,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2) ,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5)大弦嘈嘈如急雨, 。 (《琵琶行》)
(6) ,术业有专攻。(《师说》)
(7)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8)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3.文言文阅读(共3题)

8.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 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齐整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3分)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2)溪周之,非桥不通。
9.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财知明而行无过矣。
10.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景誊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遗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
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小题1】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2分)
(二)子曰:“人而不仁,如札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吉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
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小题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

4.名著阅读(共1题)

11.
情节简述题(二选一)
(1)一下面选段是梅与谁见面的谈话?请简述他们这一次见面的情节。
梅弯着腰把手里的蝴蝶轻轻地放在草坪上,用怜惜的声音说:“可怜,不知道哪个把你弄成了这个榉子!”这句话的语意虽是双关,她却是无心说出来的。
(2)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蓍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昊荪甫站在那大客厅的石阶上沉吟,想起了公债市场上将要到来的“背城一战”,想起了押房子,押厂,——想得很多且乱,可是总有点懒懒地捷不起精神来。
吴荪甫准备在公债市场上和谁“背城一战’’?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请筒述相关情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