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必修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485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28

1.判断题(共2题)

1.
多暴雨以及黄土土质疏松是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得中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

2.单选题(共10题)

3.
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据此回答22~23题。
【小题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为了健康,尽量使用一次性产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人们尽可能购买、使用带有绿色或者节能标志的商品
D.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小题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4.
近些年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农业引水灌溉规模扩大D.围湖造田
5.
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尽量多买新衣服B.尽量多喝饮料少喝水
C.尽量多开小车出行D.尽量选购简易包装食品
6.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山脉、明确的
C.交通线、模糊的D.湖泊、模糊的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电子工业
C.建材工业D.纺织工业
7.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8.
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庭湖库容减小将会导致
A.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B.长江下游降水减少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小题2】1998年以后,经过综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环境条件均有了改善。这一做法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地理环境可能论C.人类中心论D.人地协调论
9.
下图为“鄂尔多斯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该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该工业园区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小题2】该工业园区内产业集聚的直接效益不包括()
A.促进资源循环利用B.推动房地产投资
C.减轻环境污染程度D.加强生产与协作
10.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可以它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该线经过甘肃、陕西和河南三省南部以及安徽、江苏北部。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寒温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北方民居房檐宽
D.同高度楼房,北方南北楼间距比南方大
【小题3】造成我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地形C.土壤D.热量
11.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右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
【小题2】该地区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
C.土质疏松D.环境恶化
【小题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比南方丘陵山区大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抗侵蚀能力低
12.
在我国西北地区,若灌溉措施不当,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沙化
C.水体富营养化D.土壤次生盐碱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