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贬谪(zé)桎梏(gù)牖(yǒu)向不羁晷(guǐ)刻 |
B.曝(pù)晒木犀(jī)后嗣(sì) 不省所怙(kù) |
C.岩扉(fēi)窥(kuì)探离间(jiàn) 訇(hōng)然中开 |
D.度(dù)曲倏(shū)忽尚飨(xiǎng) 东临碣(jié)石 |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③培育企业文化,增强员工价值感归属感
④完善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③培育企业文化,增强员工价值感归属感
④完善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几亿名背着“蛇皮袋子”进城的农民工,让“凝固的中国”变成了“流动的中国”。他们创造的光荣和梦想,成为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身的标志性成就。
材料一 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80%。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已达到44.84%。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注重体面的就业发展机会。
材料二 我国农民工群体权益保障情况
在流入地参 加社会保险平均每周 工作时间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签订比例
未签订劳动
合同比例
在流入地参加选举、评先进、 业主委员会活动的比例
不超过30%
54.6小时
51. 3%
超过30010
不足10%
注: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
材料三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工资收入、安全保障、子女上学等诸多问题,维护农民工享有公平权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句子默写- (共1题)
(1)山寺钟鸣昼已昏,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 ,日月照耀金银台。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人人尽说江南好, 。…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 B.而又辱之辱:辜负。 |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 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愕窒不敢与接接:接触 |
B.仇舆从也仇:怨恨 |
C.不次岁月次:排列 |
D.犹事雕虫事:从事 |
例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A.李牧连却之 |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C.予我千金,吾生若 |
D.必械手足,置老监 |
A.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对往昔的追忆更像是无奈的梦呓。 |
B.作者所写的《陶庵梦忆》,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不同于以往年谱、志林,寄托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C.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
D.作者对话陵脚夫“失足破其瓮”,痴念“得其梦便好”的想法持批评态度,而对寒士乡试中式的不易却抱有深深的同情。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塔上有棵树
刘志坚
我的居室临河。河的那面有座古塔,塔上有棵树。那树挺立在塔顶之上,和我隔着一段空间为邻。
那树不很高大,但很古老。树叶纷披,撑一团墨绿。郁郁葱葱,四季不凋。有人说它是胡椒树,也有人说它是香樟树。那树是怎么上去的?有人说那树的种耔,一定是小鸟衔上去的,也有人说是修塔人遗落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了这树,这千年古塔,才有了生机的葱笼和生命的蓬勃。
塔之树,是一曲生命之歌。
塔是锥形的。塔顶原有三个相叠的宝瓶,远远看去,像一串葫芦。那里没有土壤,没有泉水。塔树只能在一层薄薄的尘埃里,在砖头的缝隙里存活。这是生命的奇迹。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不能在沃野里扎根,不能在旷野里扶风摇云。它只能在那一无所有的塔尖,以自己的坚韧和顽强,经营自己的日子。它面对大地,却得不到大地气脉的挟持,它面对江河,却得不到江河涓滴的滋润。生地的失位,这不是它自己的选择。落脚绝地,使它失去很多,更增加了它生的困厄和艰辛。
风吹来,雪飘来,风暴和雷击也劈面而来,它都无法回避,它只能挺身相迎。烈日炎炎,炙烤着它,从墨出到日落,也只能苦苦地支撑着。风刀霜剑严相遇,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看。塔之树是不幸的,时时都在承受着大自然的磨难。它又是幸运的,它远离尘嚣,地面上的树,被砍了一茬又一茬,大片的森林都从地面上消失了,而它却躲过了人世间的劫难。还有那年,日本飞机来轰炸古城,从空中撒落的炸弹,撞落了塔尖上的宝瓶,塔树却安然无恙。而今。它是活得更古拙而宁静了。
塔树像从大自然的炼狱里脱颖而出的一位哲人。它默默地俯览大地,闲闲地静观江河在流、城市在变。静观世人一代一代地在繁衍,繁衍出城市的进步和文明,也繁衍出许多的荒谬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每天,它第一个迎接朝阳,最后送走落日。风从哪里来,雨往哪儿去,春花秋月何时了,它都知道。因为大自然的风云变幻,都在他头上演绎。
它独立云空,与月儿相守,与星星对峙,与行云为伍,也与寂寞为邻。一任脚下的江河,水涨水落,一任身边的野草,草绿草黄。它只伴随大自然的韵律,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籁。
塔树立于塔顶,脚下是拥挤的人,头上是拥挤的星。它像一位禅者,昭示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秉性,不坠风尘。把人间的富贵荣华,看做是身边的野草闲花。把地上走动的人,看做是天上流动的云。它面对人世间的对对错错,天上的日升月落,也只闲闲而观,默默无语。它无喜无悲,无功过得失。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撑一团生命的绿。它不成材,成材又如何?它不结果,结果又如何?它崇尚的只是大自然。金风乍起时。偶然也垂下一片两片落叶,或者从塔顶坠下几缕清香,不知是为了它生命的真实存在,还是为了回报塔身立足的那片土地。
我常坐于窗前,和它对视。它存在的本身,就时时在启示:生地的不详。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禁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色。
塔树立身塔顶,失去大地的滋润,却也逃过了人间劫难。祸福消长,得失在天。
【小题1】作者抓住塔上的树的哪些特点来展开议论抒情的?(2分)
【小题2】文中说“塔之树,是一曲生命之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小题3】如何理解“塔树像从大自然的炼狱里脱颖而出的一位哲人”这句话的意思?(4分)
【小题4】请联系自身实际,分条陈述,塔上的树带给你的那些启示。(4分)
5.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