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33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辐(zòu)骑(piào)螺丝(nĭng)腹从公(xiāo)
B.拨(huà)股(gōu)疯病(diān)机行事(xiàng)
C.捆(zā)允(yīng)黑黢(qū)生杀夺(yŭ)
D.辈(chái)迤(wēi)鸡块(zhà)沱大雨(pāng)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它正是以这样凝重、浑厚的风范跻身于我国当代杰出的长篇小说的行列。
B.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
C.独念东汉党人,千古盛事,然郑康成教猱升木,模楷儒冠,而名字不在党籍。余抱樸杜门,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
D.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吴三桂并不是可靠之人,由他把守山海关只会让明朝政府深受其害。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西行姑娘楼佳悦将心爱的老马赠与玄奘,让老马代替她伴随取经人迢迢万里行。这是电影《大唐玄奘》中最令人心碎的场景。
B.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这一天试营运。
C.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处理、接受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画中央的地平线上是一轮火红的太阳。天空的颜色五彩缤纷——首先是一层紫罗兰的迷雾,  ;
①太阳附近是朱砂色的反光,但是它的上面是一溜黄色的云霞
②紫罗兰色与灰色的云朵到处接收来自太阳的反应色
③它变成绿色,后来又变成蓝色,既所谓的天蓝色
④红日在雾中被镶着灿烂而漂亮红边的一片深紫色的云遮住一半
⑤但是却充满光的颤动,在色彩美丽的地里,沟中的水闪着亮光
⑥ 大地好像是一条绿色、灰色与棕色的地毯
A.④①③②⑤⑥B.④①②③⑥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④③②⑤⑥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赤壁赋》)
(2)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操吴戈兮被犀甲,    ,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小题1】下阕“灵均去后楚山空”中的“灵均”是指伟大诗人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中的“梦得”是指唐代诗人、在贬谪地武陵写出《竹枝词》的刘禹锡,诗人为什么要向好友苏坚提到刘禹锡?
【小题2】请欣赏“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之句。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者,虽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朕之不德也。”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称:称赞
B.食不肉    重:重叠、重复
C.虽与善    详:通“佯”,假装
D.是朕之不德也 章:显扬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又缘饰儒术   ②初淅沥萧飒
B.①故人善宾客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C.①力行近仁     ②浩浩如冯虚御风
D.①赐告牛九杂帛   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门客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他们,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得指责。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2)愿归侯印,乞骸骨,道贤者路。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①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②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③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小题1】上述材料中,①中的“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包含了一个教育的道理,是   。②是一则成语的出处,这个成语是 
【小题2】“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中,“厚”是指“厚待”,“薄”是指“薄待”,这两句话分别针对怎样的教育和学习的弊端而言?对“其进锐者,其退速”,你有什么感触?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社会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作出了杰出努力。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小题3】简要概括清代审美发生变异的原因。

6.语言表达(共2题)

10.
镇海中学在大成殿旁宣传栏里设置了留言板,请你选择其中一类留言。要求:语言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40字。
【小题1】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的同学。
【小题2】因为面临高三毕业即将与同学分别而心生忧愁的同学。
11.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照要求答题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面这幅漫画。(不超过70字)
【小题2】请概括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不超过5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