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23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8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共(ɡōnɡ)其乏困 肆(sì)其西封 阙(què)秦利晋    寥廓(guó)
B.皆为戮没(mò) 痛于骨髓(suǐ) 右手揕(zhèn) 胸  变徵之声(zhǐ)
C.瞋(chēnɡ)目而视 人为刀俎(zǔ) 戮(loù)力同心    按剑而跽(jì)
D.峥嵘岁月(zhēngróng) 卒起不意 (zù) 参乘(shèn) 流王于彘(zhì)
2.
“东道主”“图穷匕见”“劳苦功高”“道路以目”“怒发冲冠”分别出自
A.《史记》  《左传》   《战国策》  《国语》 《国语》
B.《史记》  《国语》    《左传》   《战国策》    《左传》
C.《国语》  《左传》    《史记》   《战国策》    《史记》
D.《左传》  《战国策》  《史记》   《国语》 《战国策》
3.在收获的季节,果农常将采摘的水果储存在地窖中,储存是要保持环境的低温、低氧,其主要目的是   (    )
4.在收获的季节,果农常将采摘的水果储存在地窖中,储存是要保持环境的低温、低氧,其主要目的是   (    )
5.“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要提高就业率,政府必须
6.“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要提高就业率,政府必须
7.“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要提高就业率,政府必须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题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小题2】(小题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3.文言文阅读(共5题)

9.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以其无利于晋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10.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秦王还柱而走:同“环”,绕着B.愿大王少假借之:同情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攻击D.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小题2】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
A.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B.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C.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
D.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11.
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小题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C.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xiǎngB.范增说项羽曰:shuō
C.好美姬: hàoD.沛公欲王关中:wàng
12.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 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与师:参加,参与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买卖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鼓励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②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C.①左右免胄而下 ②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13.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小题1】文中的四个□处,应依次填上的语气词是
A.邪 矣  也  哉B.哉  也  矣   邪
C.哉 矣  也  邪D.邪  也  矣   哉
【小题2】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兴之暴也   ②谓霸王之业   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4.
现代文阅读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中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了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反应。

怒与长寿,好象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健康,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 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 ?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似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沉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枯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愤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美。

【小题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
【小题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5.语言表达(共1题)

15.
据说有一天,***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让周恩来对下联。很快,车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来,于是周恩来立即对出下联:“    。”你知道周恩来的下联吗?请作答。

6.命题作文(共1题)

16.
请以“碗中有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现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出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5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