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23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5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愆期(qiān) 垝垣(guǐ)   犭严狁(yán)    象弭(ěr)    王事靡盬(gǔ)
B.谣诼(zhuō) 蕙纕(xiāng)  芰荷(zhī) 侘傺(chì)   揠苗助长(yàn)
C.公姥(mǔ)   伶俜(pīng)   葳蕤(ruí) 踯躅(zhú)   绕树三匝(zā)
D.阡陌(qián) 颤动(zhàn)   甸甸(tián)    鲑珍(xié)   隰则有泮(xī)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刘兰芝在婆家夙兴夜寐,任劳任怨,仍然得不到婆婆的理解和宽容。
B.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
C.他品德高尚,为人注重感情,真可谓二三其德 。
D.他有数学方面的才华,又有数学方面的头脑,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自然是方枘圆凿。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①“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成为网友的常用语,而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就是始作俑者,因为是她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接受采访时首用此语的。
②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学识人品永远激励着我们。
③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④世界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一学就会的事,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⑤我军万船齐发,攻破“千里江防”,很快就占领了蒋介石自以为防守得固若金汤的南京城。
⑥2016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授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只靠说教,而不深入一线倾听民意,不给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学校领导,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5.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反问,比喻)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借代)
D.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比喻)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你不能不承认,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任何一支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都只能是不完整的团队。
C.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
D.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D.⑥⑤①④②③
8.填空

{#blank#}1{#/blank#}

9.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湛蓝高远的太空,充溢着无极的雄浑,人们思维的触角发出奇妙的幻想,__________。
(2)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_________,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
①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于是有了嫦娥的神话憧憬。
②于是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憧憬,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
③论飘溢四野的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
④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雅”“ 颂”“ 赋”“ 比”“ 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语言质朴无华,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

2.诗歌鉴赏(共2题)

11.
(1)“酒”是中国古代诗人喜欢在诗中使用的意象之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人借“酒”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吐露自己的心曲。请仿照下面的格式写两个与“酒”有关的诗、词或文句,并写出该句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渴盼团圆的心情。
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出词人对三国英雄曾经何等英雄,而今都随时间逝去,一切如过眼云烟的豁达和释然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结合具体诗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12.
(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
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
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
【小题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
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
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3.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清白)受物之汶汶(污染)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D.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王击轲,被八创。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小题4】把第Ⅰ卷《屈原列传》中的句子(1)和课内句子(2)(3)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4.材料作文(共1题)

1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①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唐•王维《田园乐》)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⑥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赵瑕<<江楼感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中有美景,诗中有田园,诗中有画意,诗中有哲理,诗中有怀想,诗中有思念,诗中有友情,诗中有志趣,诗中有追求,诗中有人生,诗中有生命......
读了上面六句,你又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寻找内在联系,确定立意并在写作时合理引用你所选诗句。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你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写人记事,可以议论抒情,也可以假想虚构,把你对自然、社会、人生或生命的感悟、情感写进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