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9月高考适应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20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6月3日晚,圣卡洛广场突然传出巨响,聚集观看欧冠决赛直播的尤文图斯球迷误以为是炸弹爆炸而纷纷逃跑,现场沸反盈天,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
②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身为公安厅长的祁同伟认为凭借自己在汉东省四通八达的人脉网络完全能摆平这件棘手的事情,结果还是被侯亮平穷追彻查。
③6月8日高考结束,走出巴蜀中学考场的考生当即进入狂欢状态,但想到很快要与相处三年的老师、同学分別,不少同学也难免生发了风流云散的伤感。
④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瞬间,他才发现幸福就是来自内心的一抹微笑,幸福就是不由自主的一声呼叫,幸福就是忘乎所以的舞蹈,幸福就是自我原创的歌谣。
⑤长江上游的重庆是中国有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夏天太阳最毒辣的时候,人要是站在水泥地面上,保准不出半天的时间,就晒得你头昏眼花、皮开肉绽的。
⑥在辩论会总决赛上,高二(3)班辩论队的二辩选手刘曹湖雪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入室操戈,很快就把对方一辩驳得哑口无言,为赢得总决赛冠军斩获头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B.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我校高2018届全体同学在学校礼堂举行了围绕“中国梦、巴蜀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
C.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D.目前西方世界通行的外文准则约定,各国不应干涉他国内政,但是在发生人道主义危机的情况下,其他国家有责任进行人道主义干涉。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②簪缨:官僚贵族的冠饰。③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
【小题1】下列对该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该词上片前两句写景,既交代了地点、时间,也写出了诗人在冷落萧条的消秋时节倚楼远眺万里景色的活动。
B.上片后两句有双重意味:一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暮色苍茫的万里清秋之景;另一方面也暗喻国家的衰落。
C.下片前两句写金人入侵中原带来的浩劫,世家贵族四处逃散,自然也就可以想见北方失地的百姓流离失所。
D.在该词最后两句中,作者希望悲风吹起自己的眼泪飘到扬州。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的悲。
E. 该词表现手法富有变化。词的上片侧重写景抒情,比如三、四句寓情于景、由实及虚;下片则重在直抒胸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4题)

4.
下列文段,在自行断句的基础上将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来之有也。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玄祐
离魂记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背丧。二男并孝廉握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离魂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他时当以倩娘妻 ②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B.①室中女闻,喜起,饰妆更衣 ②秦王与群臣相视
C.①其家事不正,秘之 ②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①遇莱茺县令张仲规,备述其本末   ②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授,年号名。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改变年号叫改元。
B.山郭,山城、山村或靠近山峰的村落。古代的“城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C.孝廉,古代主要是汉代察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忠皇上、廉能正直的意思。
D.堂叔祖,也叫从叔祖。是曾祖父的侄子,也即祖父的堂弟,也就是父亲的从叔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私下彼此时时感念对方。张镒却违背了最初要将情娘嫁给王宙的承诺,应允了宾客朋友的提亲。
B.王宙因为暗恋的表妹嫁给了他人,心生恚恨,于是借托赴调京城。张家劝止不住,厚礼相送。王宙悲恸地离开衡州。
C.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二为一,人们才知道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是情娘离魂。张家也觉得这样的事诡异,便讳莫如深。
D.该传记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想象奇特。同时又借鉴民间野史记人传事对逸闻来源进行补叙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神秘性。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良肱传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话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货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递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提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注)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竞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注)喝:yè,因暑、汗、烦而声昔嘶哑噎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B.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C.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D.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殿试及第者。中国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B.服除,服丧或守丧期满。古代遇到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称为“丁忧”“丁艰”“遭忧”,在一定时期内穿孝服等表示哀悼称为“服丧”。
C.执政,掌管国家政事或主管某一事务的大臣,近代以来也可指国家元首。本文“执政”应该是指主管治理河流之事的河政之类大臣。
D.畿右,京城东边。“畿”本是天子领辖的方圆千里的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故称“京畿”,即所谓“首善之区”。“畿辅”指京城附近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没过多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虔州知州任上,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经过虔州,多是弱小子女和寡妇扶丧。他全力赈济呵护,还拿出俸钱帮助无依无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他留任掌管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终不能使他屈服,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毕顺传
李 肖
萧毕顺者,夔州明堂人也。父乡中豪杰,萧氏长房也。时萧、唐争地于明堂,唐氏绐之,得其田。萧氏愤然,欲举族徙新民,族人许之。届期,无往从者,萧氏乃挈妻孥独行。至尖角,贼众困之,剽掠其物,萧氏遂穷矣。日乞于道左,夜宿于莽苍,饥则食桑葚,渴则饮荒泉,其困顿至此也。行至科家院,其妻不欲行,夜亡明堂,惟留其子。肖氏谓己潦倒至此,冀弱息无蹈覆辙,故名之曰“毕顺”、
七岁。时村东有盘龙癖者,常怠于农事,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乡里闻,皆异之。及八岁,丁父忧。邻家科氏怜之,饷其衣食,毕顺因得活。少嗜书,尝假于邻村大户藏书者,久之,虽无痒序之教,而术圣人之言,慕圣人之道;菜色饭牛,口诵经书,乡人亡知渠志所为,咸怪异之。既加冠,以貌寝家薄无以览客,鄙儒讥之,毕顺皆无言,时人因谓之“萧亡言公”。
初,共和国立,以萧氏无者,得田居乡首,人皆侧目。及萧氏卒,毕顺嗣之,燔券书,内其田于公,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未几,河南大旱,发江南廪粮振济,以毕顺转运有功,擢尖角村长。下车伊始,发民兵绥盗,禽贼渠魁,斩之,徇以四境,余众皆作鸟兽散,尖角贼遂靖。故事,乡长按察四境,沿村供给,民不堪其烦。毕顺以劳民讽县长,遂止。乡长深疾之,仇毕顺,使人以觇其眉眚,然毕顺幼赤贫,为官清廉有美誉,乃罢。尖角无水,庶黎旦作汲水,日入乃归,状甚苦。毕顺乃率村人掘井荒山,居二日,井乃成。勒石立功,余迹今犹存。县长闻之,欲擢知县城,毕顺谢之,时人皆以为憾。明年,“文革”事急,林彪败卒,夔州城大乱,县长辱死,村人以为神,恭之滋甚。岁大饥,乃啖白泥,谓之“观音土”,食者死十八九,惟毕顺活之。灾寝,存人庆之,惟毕顺穆然深思,或问其故,曰:“人祸何时已?”翌日,乃告归,乡长强留之,毕顺固辞。
晚年著书,明堂萧氏宗族闻其名,使使请还乡,愿司祭礼,主宗族。毕顺喟叹不许。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毕顺怒曰:“昔逐吾先父,诺而不从,倩吾至此,是不义之人。汝去矣,勿痴也!”终未还乡。毕顺长寿,今八十矣,志气矍铄,谈笑风生。有三子曰勇、健、明。
杨子江曰:萧亡言公动心忍性,穷而不丧志,饥而无失礼,进退官场,若烹小鲜,为民之福祉,此民之幸也,亦为今人之先模也!
贰零壹柒年孟春为外公萧亡言公作。
(选自《“五力”优秀作文选·第十二期·文言传记专辑》,有删改)
[注]①盘龙癣:晋人刘毅,嗜赌成癖,曾在东府聚睹,下往达教百万,因刘毅小字盘龙,故后世称嗜赌为“盘龙癖”。②杨子江:作者李肖自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8届文科清北班学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毕顺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   怼:怨恨
B.县长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  多:赞美
C.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 顿首:拱手
D.志气矍铄,谈笑风生 志气: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也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一般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C.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与“告老”“乞骸骨”并不完全相同。
D.宗族,亦称“家族”。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及母系亲属集团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氏因为与同乡人唐氏争夺田地不成,带领妻儿迁居他乡。因为坎坷潦倒,希望弱小的儿子不要路其覆辙,所以给儿子取名叫“毕顺”。
B.共和国成立之时,萧毕顺继承了父亲分得的田地。因为人人都不满萧毕顺居乡首的田地数量,萧毕顺就干脆焚烧了地契,将田地交纳给公家。
C.萧毕顺任村长期间,平定尖角盗贼,委婉进言县长,率领村人掘井荒山,辞拒管理县城,沉默反思“文革”人祸,真可谓为村民谋取福祉。
D.明堂萧氏宗族派萧毕顺的侄子请他返还乡籍,希望他管理家族祭礼,主持宗族事务,但毕顺认为萧氏宗族逐其父、诺不从而拒绝回归原籍。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诗歌中一种不可忽略的修辞技巧——示现
江 锐
示现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佛学,是说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说文解字》:示,显示;现,相也。“示现”二字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显示出现象(景象、人象、物象、事象)使读者能“看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解释为:“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偏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反向地通过他地他人对此地自己的思念来更加突出此地自己对他地他人的思念,从而更加强烈地表达诗歌主人公委婉深沉的思想感情。
示现修辞技巧也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思乡怀人、爱情闺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常常使用这种技法。这种技法常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想象式示现。屈原《湘夫人》一诗用浪漫主义笔调表现湘君对佳人(湘夫人)思念等待、执着深厚但又相约无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诗人在第二段“沅有芷今澧有兰,思公子今未敢言。荒忽分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用“望”“观”两个视觉动词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却不敢明讲,心神恍惚地遥望远方,凝神谛视着江水慢慢流淌,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思恋之深。明确了这段中示现技巧的使用,也就明确了整首诗歌表述主体由一、三、四三段的湘君而突然转换为第二段的湘夫人的原因。行文上也就使第三段的叙写顺理成章:湘君“闻佳人今召子,将腾驾兮偕逝”,“逝”在古代的准确意思是“离开前往而一去不返”,也就是说湘君哪怕是幻想中听到佳人召唤,也驾车飞奔前往而决心一去不复返。于是湘君用荷、桂、辛夷、杜衡等芳香酉草装饰爱巢新房;内容上也就交代了诗人正因为深信“佳人”(楚君)深深思恋自己而自己更加思君忠君。可以说,示现这一技巧的使用几乎带活了整首诗诗意和思结的流动;同时,读者了解了这一修辞技巧的妙用,也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爱国忠君的程度及其内在原因。二是联想式示现。周邦彦《苏幕遮》一词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以旅居地长安雨后天睛的生机盍然、盛春时节的空气清新铺垫反衬下片的“故乡遍,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羁旅愁思及思乡怀人之情。其实这也是思乡怀人诗常用的一种套路。而“词家之冠”周美成却别出一格,在词的结尾却意犹未尽地再写道:“五月渔邱相忆否?小样轻舟,梦入芙蓉浦。”在深沉的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的情感基础上,又联想起自己身在家乡划乘小楫轻舟漫入芙蓉,一问渔郎是否记得,一念自己他乡入梦,这种似梦非梦、似真实幻的联想式示现将思乡怀人的深沉无奈情感推向高潮。
附带说明,想象式示现和联想式示现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后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已经过往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简单地说,前者以虚拟的未来为凭借,后者以真实的过往为依托。
还有一种是梦境式示现。白居易《长恨歌》本写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作者不直接正面叙写玄宗对贵妃杨玉环的相思、苦恋和悔恨,却罕见地用大量笔墨(三十句),以玄宗梦境的方式着力写“太真”(玉环)仙子对“汉皇”(玄宗)的相思苦恋,从而反向表达“汉皇"对贵妃的相思悔恨之“长”之“重”之“痛”:“太真”仙子闻听玄宗来使的惊魂,揽衣推枕的徘徊,花冠不整的慵懒,思泪纵横的寂寞无奈,犹如带雨梨花的凄苦面容,含情凝睇的幽怨目光以及临别来使的托物寄词。诗歌中白居易将这一梦境式示现技巧运用得不落痕迹而且十分纯熟。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而现今教材和传统教学淡化甚至回避了对这一技巧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诗歌阅读和教学的一大缺憾和损失。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示现”的字面意思就是显示出现象使读者能“看到”,最初来源于佛学中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
B.陈望道认为,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
C.《湘夫人》第二段写湘君想念等待湘夫人,却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之深,这就是想象式示现的运用。
D.示现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在思乡怀人、爱情困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这种修辞技巧。它一般以想象式、联想式和梦境式三种方式呈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联想式示现、想象式示现、梦境式示现三种方式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的追述的示现、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B.想象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即虚拟的未来作为示现的凭借,联想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过往作为示现的依托。
C.玄宗现实中相见相恋贵妃不得,诗歌便赋予玄宗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这种梦境式示现运用不落痕迹且十分纯熟。
D.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我们的诗歌阅读和诗歌教学很有必要对这一传统技法作出基本的解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歌中的诗句全都运用了示现修辞技巧的一组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及至春来还怨春。自怜多病身,为他千里人。(徐再思《(越调)凭栏人·春怨》)
③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⑤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晓光《那就是我》)
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5.情景默写(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映部分。
(1)庄子《逍遥游》认为,要遨游无穷无尽的境域而无所依赖,除了要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外,还要“______________”。
(2)《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官整个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与之相应的杜牧《阿房宫赋》也有一句“______________”,以夸张的表现手祛来形容其建筑面积之广。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用人物正衬的手法写出周瑜的年轻,从而反衬作者“早生华发”。
(4)诚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悖礼义,即便厚禄也毫无意义,廉政建设更应强调古代“重义轻利”原则。
(5)齐军虽然大败,但《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在下车察看齐军车辙凌乱及“______________”发现齐军旗子倒下后,才同意“逐齐师”。
(6)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虽然小胜韩国,但也只是出局前的回光返照。事后某足协官员引《出师表》赞扬将军向宠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来赞扬国足,一网友当即对出“精通夜店”以示吐槽。

6.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父死,妻其后母(生母除外),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目的是稳定氏族共同体,匈奴这一婚姻习俗与汉朝文化格格不入,但汉朝依然与匈奴和亲。
②唐时,生活在京城长安的“风土之差”“习俗之异”的外国商人、留学生等不下3万人,其中不乏与唐人文化习俗不同的赤足、髡发(剪掉头发)的天竺、波斯人。
③现代中国人忌进餐时嘴里发出响声,一日本友人在中国家庭进餐,嘴巴不时发出呼噜响声,主人颇为不解,后来才知道这是日本人礼貌的表示,以示食物美味和感谢。
④一个援非工程师在阿尔及利亚初次与当地人握手,被对方掘得麻木疼痛,原来当地的文化理解是握手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好意的程度成正比。
⑤亚马逊土著都要剃除自己的眉毛,他们赋予这一习俗以增强狩猎视野和融入社会需要的文化含义。
自然承载万物共生,社会包容异俗同存。从古至今,中国与很多国家有着太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风土习俗和文化符号。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学生,请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的含意和范围,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