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诗歌中一种不可忽略的修辞技巧——示现
江 锐
示现这一概念最初于佛学,是说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说文解字》:示,显示;现,相也。“示现”二字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显示出现象(景象、人象、物象、事象)使读者能“看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解释为:“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偏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反向地通过他地他人对此地自己的思念来更加突出此地自己对他地他人的思念,从而更加强烈地表达诗歌主人公委婉深沉的思想感情。
示现修辞技巧也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思乡怀人、爱情闺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常常使用这种技法。这种技法常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想象式示现。屈原《湘夫人》一诗用浪漫主义笔调表现湘君对佳人(湘夫人)思念等待、执着深厚但又相约无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诗人在第二段“沅有芷今澧有兰,思公子今未敢言。荒忽分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用“望”“观”两个视觉动词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却不敢明讲,心神恍惚地遥望远方,凝神谛视着江水慢慢流淌,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思恋之深。明确了这段中示现技巧的使用,也就明确了整首诗歌表述主体由一、三、四三段的湘君而突然转换为第二段的湘夫人的原因。行文上也就使第三段的叙写顺理成章:湘君“闻佳人今召子,将腾驾兮偕逝”,“逝”在古代的准确意思是“离开前往而一去不返”,也就是说湘君哪怕是幻想中听到佳人召唤,也驾车飞奔前往而决心一去不复返。于是湘君用荷、桂、辛夷、杜衡等芳香酉草装饰爱巢新房;内容上也就交代了诗人正因为深信“佳人”(楚君)深深思恋自己而自己更加思君忠君。可以说,示现这一技巧的使用几乎带活了整首诗诗意和思结的流动;同时,读者了解了这一修辞技巧的妙用,也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爱国忠君的程度及其内在原因。二是联想式示现。周邦彦《苏幕遮》一词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以旅居地长安雨后天睛的生机盍然、盛春时节的空气清新铺垫反衬下片的“故乡遍,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羁旅愁思及思乡怀人之情。其实这也是思乡怀人诗常用的一种套路。而“词家之冠”周美成却别出一格,在词的结尾却意犹未尽地再写道:“五月渔邱相忆否?小样轻舟,梦入芙蓉浦。”在深沉的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的情感基础上,又联想起自己身在家乡划乘小楫轻舟漫入芙蓉,一问渔郎是否记得,一念自己他乡入梦,这种似梦非梦、似真实幻的联想式示现将思乡怀人的深沉无奈情感推向高潮。
附带说明,想象式示现和联想式示现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后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已经过往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简单地说,前者以虚拟的未来为凭借,后者以真实的过往为依托。
还有一种是梦境式示现。白居易《长恨歌》本写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作者不直接正面叙写玄宗对贵妃杨玉环的相思、苦恋和悔恨,却罕见地用大量笔墨(三十句),以玄宗梦境的方式着力写“太真”(玉环)仙子对“汉皇”(玄宗)的相思苦恋,从而反向表达“汉皇"对贵妃的相思悔恨之“长”之“重”之“痛”:“太真”仙子闻听玄宗来使的惊魂,揽衣推枕的徘徊,花冠不整的慵懒,思泪纵横的寂寞无奈,犹如带雨梨花的凄苦面容,含情凝睇的幽怨目光以及临别来使的托物寄词。诗歌中白居易将这一梦境式示现技巧运用得不落痕迹而且十分纯熟。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而现今教材和传统教学淡化甚至回避了对这一技巧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诗歌阅读和教学的一大缺憾和损失。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示现”的字面意思就是显示出现象使读者能“看到”,最初于佛学中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
B.陈望道认为,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
C.《湘夫人》第二段写湘君想念等待湘夫人,却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之深,这就是想象式示现的运用。
D.示现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在思乡怀人、爱情困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这种修辞技巧。它一般以想象式、联想式和梦境式三种方式呈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联想式示现、想象式示现、梦境式示现三种方式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的追述的示现、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B.想象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即虚拟的未来作为示现的凭借,联想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过往作为示现的依托。
C.玄宗现实中相见相恋贵妃不得,诗歌便赋予玄宗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这种梦境式示现运用不落痕迹且十分纯熟。
D.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我们的诗歌阅读和诗歌教学很有必要对这一传统技法作出基本的解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歌中的诗句全都运用了示现修辞技巧的一组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及至春来还怨春。自怜多病身,为他千里人。(徐再思《(越调)凭栏人·春怨》)
③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⑤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晓光《那就是我》)
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8 07:1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①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②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作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③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④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⑤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⑥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⑦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写于2010年6月,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小题1】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小题2】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小题3】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斤桃酥

刘川北

大炮和二炮因为发送老娘闹得不愉快,差点大打出手。老娘在儿子大炮和二炮家吃轮班,一个月一轮。眼看老娘日薄西山,瘫在炕头不行了,第二天正好要交接班。大炮过来了,瞟着停食五六天的老娘微微地喘着一口气,和二炮商量说:“老娘身子骨软瘫瘫的,再经不起这一路折腾了……”话没有说完,二炮抢过来说:“红唇白牙,这可是老哥你说的,想当初半个月一轮,轮到你家了,你改成了一个月一轮,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小孩子撒尿也有个准头……”

大炮无言以对。二娟守着炕沿,瞧不过,吆喝着说:“大舅,找副担架,咱们死活抬下火线。”说完二娟揉了揉红眼圈。

二炮跟这个外甥女不对眼,好像是二炮大姐有意派来的监工。二娟只要有时间就会翻着两片脚丫子,从杨家坟一扭扯一扭扯地过来,手里不空着,一包饼干,五六个鸡蛋……好像舅家食不果腹,在死亡线上挣扎,要靠外人的救济一样。二娟一来,又擦又洗,又洗又涮,一会鸡蛋汤,一会方便面,显着二娟能,显着二娟孝顺。整个芦草湾都说二娟是孝顺的女儿家,在人们啧啧赞叹声中,二娟始终保持沉默,这沉默里又分明藏着丰富的内容

二炮气呼呼地乜了二娟一眼,说:“论长幼,没你说话的份儿;论族门,你不姓杨,东扯西扯也轮不到你满嘴白牙的颐指气使……”二娟也不含糊:“我是姥姥家的人,我不说话,姥姥死不瞑目。”二娟抱着骨瘦如柴的老人,坐在农用三轮车上,从村东到村西,二娟淌着泪,成了泪人儿。老人被抬下了车,搬到大炮家的土炕上,两个时辰不到,被窝没来得及暖热,断了气。

芦草湾旧俗,老了人,发丧时把老人生前用过的物件烧掉一二件,一表示孝顺,二则意味着到了阴界,还照着阳界讨生活。二炮的媳妇用三轮车把老人用过的物品一应俱全摆到大炮家门口。大炮家开起了杂货店,旧衣服不论棉单,碗筷碟盘漱口盂,裹腿布假牙洗手巾……围观的人看戏一样。守在棺椁边的二娟,突然间扯了长声,变了腔调,似哭似唱,声同裂帛:“我那苦命的二舅舅耶,你怎么走的这么早耶……”众人都听见了,真真切切。有人调笑,说哭错了哭错了,你二舅好着呢。二娟说:“我哭的是那该亡赖活着的枉叫了人的牲畜,天不错,地不错……”二炮急了,抡起棍子照直朝二娟打来,众人眼快,截了下来。众人好说歹说,老人入土为安,滋是生非使不得。二炮跪在灵前,也哭开来,驴嗓子,不知道哭的是啥道道。

老人逝去几天后,二娟收到了二斤桃酥。桃酥是赶集下店卖杂货的李二拿来的,说林家营贵芝娘捎过话,打听老姐姐病了,聊表问候。也许是为了图省事,二斤桃酥捎到二娟手里。二娟想想就放下了。老姐姐就是二娟的姥姥,那个贵芝娘其实是姥姥的叔伯妹子,尚在五服之内,多年不来往了。老早前二娟去过那位姨姥姥家,沿着一路的荞花雪,走到尽头。现在走亲戚二斤桃酥绝对拿不出手,绝对让人家笑话,二斤桃酥是八十年代的时尚。

二娟感觉到了二斤桃酥的分量。便备了牛奶,备了烤鸡,备了水果,骑着自行车,去三十里开外的林家营对姨姥姥表示谢意。大门闭着,问人,说,进城打工去了,再问,说二娟的姨姥姥去世一个月了。掐指一算,姐妹两个去世,一前一后,不出半个月。

二娟跌跌撞撞,在村外随意找了个土包,燃了纸钱,供上带来的吃喝。二娟念道:“享不尽的富贵,花不了的金银,姥姥收钱呀。”

落阳正沉,敛尽最后一缕温存。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对第三段画线句中的“丰富的内容”的具体内涵,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题2】根据文中具体内容,分点概括“二娟”的性格特征。
【小题3】赏析文中划浪线的部分。
【小题4】小说后半部分写“二斤桃酥”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凯恩斯的手

董 桥

一九一四年八月二日,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子里碰到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急着赶到伦敦英国财政部去,不能跟他多谈。凯恩斯希望借到一部摩托车赶到伦敦去。罗素说,剑桥不是有火车开到伦敦去吗?“赶不及了!”凯恩斯掉头跑去找住在附近的一位亲戚。那位亲戚不但有一部摩托车,还答应马上载他到伦敦去。摩托车开得很快,这位在剑桥教经济学的教授、主编经济杂志的经济学家不久就到了财政部了。

过不了几天,战火就蔓延开来。财政部长看到凯恩斯呈上去的那份备忘录之后说:“凯恩斯是什么人?”旁边的人告诉他,凯恩斯在剑桥教书,懂得不少经济学。部长说:“为什么要找外人来出主意?”可是财政部长还是细读了那份备忘录,并且吸收了其中不少养分。“大部分的钱应该拔出去支付工资,不然工人要失业。”凯恩斯当时给母亲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套影响深远的经济理论已经在慢慢建立起来了。英国参战的两三天后,凯恩斯和罗素等几位反战的朋友见面聊天,凯恩斯说:“银行太胆小了,毫无主张,毫无领导魄力。”凯恩斯后来终于正式给延揽到财政部去。

财政部的工作比教书、编杂志繁重,凯恩斯只好趁周末到娃妮莎的庄园去调剂一下身心。他通常是星期五晚上到,手上提着一大包财政部文件上楼,一直关在房间里到隔天大家吃中饭才下楼。这个时候,他房里的字纸篓早就堆满一大堆他处理过的文件。伦敦郊区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凯恩斯最喜欢跑出去清除门前小路上的杂草。他不像别人那样铲草不除根:他总是跪在一小块草席上,用一把小折刀根除草坪中每一叶莠草。这种做法当然很费时间;可是,凯恩斯每一次来都在做,不久,砂砾小路果然变得又干净又悦目了。

他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砂砾小路应该长满杂草是他的理论;用小折刀根除每一叶莠草是实践。没有杂草的小路的确比长满杂草的小路像样。当时有一位政府高官说:“凯恩斯是艺术家,加几分天才。”艺术家的心要细,天才的眼睛要敏锐。凯恩斯还有一双“柔滑的手,手指修长灵巧”,而且一辈子最喜欢注意人家的手。因此,一九一九年年初,凯恩斯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到巴黎出席和平会议,给了他一个机会在谈判桌上仔细观察那些政要的手指。法国总理克莱门梭好像早就知道这一点,故意戴上黑色皮手套,凯恩斯只得转而观察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总统的手“相当干练,相当有力”。几年后,凯恩斯到白宫晋见罗斯福总统,认为罗斯福的手“也相当稳健,但不聪明,没有手段”;他还注意到总统的指甲“又短又圆,十足生意人的手指”。

出去当谈判代表的人最好都有一双生意人的手;凯恩斯的手跟罗素、跟史特拉齐的手一样“修长灵巧”﹣﹣是剑桥的手。他又很喜欢把手藏到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去,教人想到剑桥人潜意识里出世而不是入世的精神。剑桥那些反战朋友当然不赞成他到财政部做事;这些人的政治观点大体上是对的,只是他们看不见当时的政治暗流,不知道政府的用意。凯恩斯既看见也知道:可是朋友们谈得很激烈的时候,他根本不能大声阻止他们说:“事情并不是这样。事实是……”因为事实是保密的。他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生存的社会负责。社会处在紧急关头之际,每个人都有义务做点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只是他的做法永远是温和的、讲理的。到了后来他看到和平会议拟出来的条约违反他的脾性、凌辱他坚信的恕道、伤害他的专业知识的时候,他客客气气呈上辞职信,回到宁静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带着同样真诚的心愿用他的手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点没有后悔1914年在剑桥找摩托车赶到财政部去的那一段旅程。

相关链接

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百度百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凯恩斯是什么人?”英国财政部长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表明了他对凯恩斯的不屑,也说明凯恩斯当时还未成名,还不为人所知。
B.在剑桥大学,凯恩斯有许多像罗素一样从事反战宣传的朋友,他由于自身已不是单纯的学者,所以并没有告诉朋友们事情的真相。
C.凯恩斯跪在草地上,用小折刀细心根除每一叶莠草,看似随意的几笔勾勒,却能穿越漫漫的历史长廊,寻觅到了人物的鲜活神采。
D.作品叙述的语言雅致中有温情,诙谐中含睿智,写的人物高高在上,读起来却很亲切,如老友倾谈,随和、蕴藉,别有一番境界。
【小题2】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3】凯恩斯具有哪些超越经济、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