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①抗战期间,中日军队在长沙共有22次殊死交锋,如此高频率地让一座城市笼罩于战火之中,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凤毛麟角的。
②科教楼的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光宽顶的人,只见他步履稳健、见礼潇洒地走上了讲台。
③这些老师们虽然专业不同、讲课风格各异,但个个常识渊博、巧舌如簧,并且有一个共同点——着重启发式教育。
④高铁盒饭价格过高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高铁盒饭价格居高不下其实与行业垄断且缺乏监管密不可分。
⑤徐双锁夫妇将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用他们的豆蔻年华书写着乡村教师的责任,用爱浇灌着祖国花朵的成长。
⑥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可能正进行成立4年多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对此,滴滴出行营销副总裁李敏表示,这纯属无稽之谈。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A.我们学校同学虽然人数多,但是同学之间缺少沟通,所以希望建立个微信平台,推动同学之间的联系,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 |
B.当前许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十分繁忙,但忙于事务性工作较多,战略性思考方面不够,长此以往,将影响公司业务能否健康发展。 |
C.每年“双十一”销售高峰期,各大电商在收获销售量火箭般蹿升的快感的同时,也频繁地受到消费者的抱怨甚至被投诉。 |
D.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安监部门要对市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一方平安。 |
A.昨日,作家协会的几位名作家在上海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受益匪浅。 |
B.某街舞社团的团长对新加入的成员说:“祝贺你荣幸成为我们的一员,让我们共同进步。” |
C.昨天姨妈离开我们家时,我将她送到了楼下,然后对她说:“姨妈,我留步,你慢走。” |
D.校园诗歌大赛即将举行,宋佳对参赛的选手说:“希望各位在比赛中承让。”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与邻翁登山亭
陆游
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
吾生扰扰实无乐,人事悠悠那可谐?
忧患向来侵绿鬓,登临此日费青鞋。
京华旧友凋零尽,野老逢迎一散怀。
【小题1】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选取“槿篱”“夕照”“茅舍”“阴崖”一组意象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B.“吾生扰扰实无乐”是诗人人生之路的概括,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 |
C.“人事悠悠那可谐?”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顺畅的感叹。 |
D.“忧患向来侵绿鬓”运用拟人手法,点出诗人因忧患而容颜衰老的事实。 |
【小题2】诗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
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面言播之纤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穆宗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劝穆宗休兵偃武。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语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帝不能深料,遂诏天下,如他人之策行之。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
俛性介独,持法守正。以己辅政日浅,超擢太骤,三上章恳辞仆射,不拜。改任吏部尚书。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不许。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萧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
B.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
C.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
D.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
A.学士,文中指官名,即翰林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常可以称为学士。 |
B.吐蕃,是我国古代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唐王朝曾经对其采取过和亲的政策。 |
C.禁军,指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京城警备任务的军队。 |
D.褐衣,指粗布衣,也可以指贫贱未做官。古代贫贱或卑贱的人一般穿粗布衣。 |
A.萧俛有正义感。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还得到了当时宰相段文昌的帮助,萧俛却当面指责王播奸邪行贿。 |
B.萧俛敢于谏言。穆宗平定两河地区之后,萧俛进言请求秘密“消兵”,但皇上没有采取他的建议,导致了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 |
C.萧俛有孝心。无论做官还是没做官,他对母亲都很孝顺;母亲死后,他为母守丧,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马上以守丧为名推辞。 |
D.萧俛淡泊孤傲。皇上提升他的官职,他几次加以推辞;退休后,为避免以前的属吏和宾朋在逢年过节时宴请拜见,他回到了济源别墅。 |
①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②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诱狼
张爱国
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一停下,猎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树林里,等待那只母狼。
太阳就要落山了,母狼还没有来。莫非它不会来了?就在猎人的耐心将尽的时候,树林里伸出一个灰褐色的头颅,猎人一眼就认出是那只母狼。它四下一番张望,大概是认为没有了危险才慢慢走出来。血腥的记忆让它不得不这么做,这个冬天,它家族的七只成年狼,除了它,都成了猎人的盘中餐和袋中钞票。
看着母狼明显消瘦的身子,猎人的心很疼,既为那白白流失的肉,更为那宝贵的皮——瘦狼的皮易脱毛、没看相,卖不上好价钱。
母狼已到了射程之内,但猎人不能开枪,因为一枪下去,至少要在它的身上留下一个窟窿,那样的皮更卖上好价钱。
母狼突然停下脚步,昂头,嗅鼻。它似乎嗅到了猎物的味道,一只被猎人折断了腿的兔子。母狼一看,冲过去,两只前爪摁住兔子,张开了嘴……
猎人激动极了,只要它咬一口兔子,他就成功了——兔子身上被抹了毒药。可是,就在母狼大张的嘴即将挨上兔子的一刹那,它却突然丢下兔子跑进树林。
可恶的畜生,竟然识破了计谋。猎人很懊恼,一定是一个月前死于同样计谋的公狼的遭遇唤起了它痛苦的记忆。
猎人必须筹划新的计谋,他不相信凭他作为一个人的智慧就战胜不了一个畜生。
三天后,当那只母狼又出现时,猎人的心一阵剧痛——它更加消瘦了。它虽然还是很警惕,但踉跄的步伐里明显多出了急躁。猎人知道,为了幼狼,它今天必须找到食物,它体下被幼狼抓咬得血肉模糊的乳头就是明证。
这次,猎人为母狼准备的是它的“公狼”——猎人将那只公狼的皮囊塞满了海绵,固定在一个做了伪饰的陷阱上。
发现“公狼”时,母狼稍一吃惊就跑了上去。为了避免它发现破绽,猎人摁一下手里的遥控器,“公狼”发出一声狼叫声。猎人本以为它听到叫声后会更加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没想到它却停下脚步,仔细看了看“公狼”,突然蹿进树林里。
猎人狠狠地给自己几个嘴巴,骂自己自作聪明,多此一举,十足的猪脑子:凭狼的听觉,能分辨不出它的公狼的叫声?
猎人决定采用对他来说是最辛苦的一招。
猎人踩着没膝的雪,在树林里攀爬了三天才找到那只母狼的巢穴。母狼不在,两只幼狼中的一只已经死去,另一只骨瘦如柴,浑身颤抖,伏在地上,不时地伸舌舔舐一截干枯的兽骨。见了猎人,幼狼竟然晃悠悠地站起来,飘忽忽地走向猎人,它大概是误以为猎人是给它送食的吧。
猎人抓出幼狼,为了不让它立即死去,给它喂了点牛奶,然后固定到陷阱上那只“公狼”的身边。
母狼很快就找来了。它完全没有了前两次的小心和警惕,惨叫着跑向幼狼,干瘦的身子直被风吹得打趔趄。就在猎人认为母狼这次一定会掉进陷阱的时候,母狼却在陷阱的边沿站住了,直盯着幼狼,凄惨地叫着。约莫半分钟,母狼开始绕着陷阱走。三四圈后,母狼跨上那根架在陷阱上用于伪装的树枝,颤巍巍地走向幼狼——它要救走幼狼。
猎人赶紧大叫,想让母狼受惊吓而跌进陷阱,可它仿佛听不见。猎人又向母狼身旁放了一枪,可它还是毫无顾忌,只专注地走向幼狼。
眼看母狼就要挨上幼狼了,猎人慌了,对着幼狼“砰”的一枪。幼狼中枪,掉落陷阱。母狼没有叫,也没有跑,扭头看看树上的猎人,看看陷阱里的幼狼,又看看“公狼”,突然一声惨叫,扑向“公狼”,抱着它一起滚进陷阱。
猎人得意地从树上跳下,活动活动冻僵的手脚,走过去,掀开陷阱上的伪饰物,不由得大惊:母狼已将公狼的皮囊撕成碎片,正在拼命地撕咬、抓扯着自己的皮毛。
陷阱里,一片血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这一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为下文诱狼作铺垫。 |
B.小说多次刻画了母狼“瘦”的外形特点,既写出了母狼的生存环境的恶劣,又突出了母狼生命力顽强的形象。 |
C.母狼在识破了狼人的阴谋的情况下还是毫无顾忌,只专注地走向幼狼,这一奋不顾身的行为是爱子心切的本性使然。 |
D.“母狼已将公狼的皮撕成碎片,正在拼命地撕咬、抓扯着自己的皮毛”这一动作描写刻画出母狼残忍的本性。 |
【小题3】小说以“陷阱里,一片血腥!”结尾收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因扰京剧很久了。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句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浙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就像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我们也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转和武功的惊心动魄。“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现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技”,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而被创造出来的,它的不断打磨也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在流派创始人相继离去、流派意识却空前强化的后流派时期,究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精神? “不似之似似之”,观众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传承”,不是要求现在的演员简单机械地重复前辈大师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要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系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许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往往大家明明是一个心气儿,说出来的话却迥然不同。相信这种割裂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 |
B.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 |
C.“技”是在将“意”化“有”时为了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程式固定下来形成的。 |
D.“技”创造出来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 |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第二段分析了这一何题。 |
B.文中用细胞与生命、词语与文章的关系比喻程式与戏曲的关系,通俗易懂。 |
C.文章在得出“戏”与“技”的关系结论后,论述了这一结论对京剧传承与创作的影响。 |
D.文章结尾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 |
A.“技”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使我们可以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欣赏到“技”的美妙。 |
B.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规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
C.只有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
D.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的割裂关系造成的戏剧发展的困扰,这一困扰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等因素而逐渐消除。 |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 ||
申万一级行业 | 硕士博士占比(%) |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
银行 | 8.94 | 71.69 |
计算机 | 6.7 | 57.13 |
传媒 | 5.77 | 49.13 |
建筑装饰 | 5.35 | 42.77 |
房地产 | 6.29 | 39.41 |
国防军工 | 9.3 | 38.96 |
通信 | 5.09 | 36.77 |
公用事业 | 4.21 | 34.89 |
综合 | 6.51 | 33.73 |
非银金融 | 7.31 | 30.68 |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路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
B.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
C.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
D.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
A.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
B.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
C.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选人有了更大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
D.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
【小题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5.语言表达- (共2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研究证实,①___。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不过,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②___。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③____,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