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10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2.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初冬的江苏大地,艳阳高照,草木呈绿,洋溢着勃勃生机。12月13日至14日,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习近平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陪同下,来到南京和镇江,深入科研院所、企业、乡村、农户考察,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强调,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习近平对农业发展情况格外关心,深入到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3.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项羽之死》)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4.
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 。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 ,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①起伏有序,沟壑纵横 ②四周雪峰峻峭 ③赶着牛羊的牧童和转经的老人 ④雪峰下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 ⑤大片的绿洲似翡翠般镶嵌在孔雀河谷 ⑥错落有致的村庄,缭绕的炊烟 ⑦形成了青藏高原难得一见的湿润气候
A.②①④⑤⑥③⑦B.⑤⑥③⑦④①②C.②④①⑦⑤⑥③D.⑤③⑥④①②⑦
5.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6.

下列植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经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 ①隐宫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咸伏其辜:全,都B.乃抚东土:安抚
C.关中大索二十日:搜查D.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徒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骊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2)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研究院毕业后,刘节大部分时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工作,与陈寅恪同在北平,经常当面聆听老师教诲。陈寅恪致函刘节称“子植兄”,但刘节对陈寅恪行弟子礼却一点也不含糊。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冶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曾在刘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所迷惑,他通过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于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二老”陈又与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E.文章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刘节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民主、宽容,对待家人平等、民主,这使他作为学者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亲切可感。
(2)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关链接”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传承他的风骨,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 6岁小姑娘武亦姝最近成了网络名人,在2月7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决赛中,她以最高成绩摘得桂冠。她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大赛评委的赞誉,更被网友夸赞为“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摘自《中国文化报》

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圣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表明我们社会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被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摘自《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边是国学热、一边是洋节热的现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白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