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 ①隐宫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咸伏其辜:全,都B.乃抚东土:安抚
C.关中大索二十日:搜查D.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徒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骊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2)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5:1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  奏:进献
B.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给……看
C.而蔺相如病  笃:重,病重
D.赵军壁不战  固:坚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风相如持璧却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
D.赵王因以括将  以大中丞抚吴者魏之私人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A.斯固百世之遇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C.欲呼张良与俱去D.大王来何操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甲通过典型事件刻画蔺相如的智勇兼备。他章台斗秦王,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复取璧,欲通过以璧击柱来胁迫秦王,这是智;他直斥秦王,欲以死相搏,这是勇。智,使其勇而不莽;勇,使其智有实效。
B.文段乙中赵括取代廉颇以后,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后中了秦国将领白起的奇兵巧计,虽出动精兵亲自突围,最终还是战败而亡。
C.文段甲中作者善于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一个“视”字写出了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和从容应对的神色;“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
D.作者善于运用反衬手法,文段甲中作者写秦王的贪婪、狡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文段乙中作者写赵王轻信谣言,不听劝阻,反衬出蔺相如的识人之能。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小题6】请用“/”给下列语段中画线部分断句。

功 之 成 非 成 于 成 之 日 盖 必 有 所 由 起 祸 之 作 不 作 于 作 之 日 亦 必 有 所 由 兆 故 齐 之 治 也,吾 不 曰 管 仲,而 曰 鲍 叔;及 其 乱 也,吾 不 曰 竖刁、易牙、开方,而 曰 管 仲。

(节选苏洵《管仲论》)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俊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率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舣(yǐ, 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两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设营驻扎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表被动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悬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项王复引兵而东     有二十八骑
B.亦足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
C.今臣有船  籍独不愧于心乎
D.非吾故人乎 虞兮虞兮奈
【小题3】关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军队在垓下安营,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上演了“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乌江拒渡,既是认为老天要让他灭亡,也是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形象,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陈涉起而陈   (2)使使归项王(内心)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
A.放弃
B.捐税
C.捐赠
D.收集
(2)项羽果不信钟离等()
A.满意
B.意外
C.意图
D.怀疑
【小题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小题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小题5】概述陈平的离间计谋的实施过程。
【小题6】分析陈平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酌,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则置车骑 置:安排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
今者出,未辞也     辞:辞谢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谢:感谢   
秦之遇将军 遇:会面,碰到
A.②④⑥B.③④⑤C.⑥⑦⑧D.①⑥⑧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中的 “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