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99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6

1.综合题(共4题)

1.

   读“某地沿海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地形迥异,A为________海岸B________为海岸,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C、D、E、F四处,________最有可能是港口;________处最宜建海滨浴场,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遭毁,对港口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25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全线开通。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下图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________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______。
(2)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管线在我国甘肃省主要分布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_______。
(3)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材料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
(3)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1954-200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5)东北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4.

   读千岛群岛部分岛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海底地形名称。甲     
(2)乙地区海域经常“大雾漫漫”,其主要原因是
(3)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火山喷发而形成
C.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D.位于亚欧板块
(4)甲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2.单选题(共11题)

5.

   某外流河的上游流域内发生了某种地理事件,导致该河下游流量过程发生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在其上游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不可能的是:(    )
A.开垦湿地B.毁林开荒C.修建水库D.森林破坏
【小题2】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    )
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
②旱涝灾害增多
③有利于水能的稳定开发利用
④水土流失减少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小题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小题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8.
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
9.
读表: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小题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小题3】该地区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抓好川、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全部发展水稻种植业
B.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植被,走生态农业道路
C.全面退耕还林,全部发展畜牧业
D.以水产业为龙头,发展灌溉农业和农品加工,以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0.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小题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11.
2016年,我国将在长江流域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庭湖面积从解放初的4350km2缩减到现在的878km2,其萎缩的主要原因有(   )
A.入湖泥沙增多B.引水灌溉C.上游修建水库D.围湖造田
【小题2】关于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源头—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水源地
B.上游—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
C.中游—发展内河航运,构建立体交通走廊
D.下游—开发水能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2.
   2011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
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
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
B.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粗放经营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措施
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
13.
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线工程从杨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中线前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小题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是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因我国北方水土的分配不均衡
A.①②B.④⑥C.①③D.⑤⑥
14.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小题2】以下不属于该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是(   )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低廉的地价
C.先进的生产技术D.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15.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生产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小题2】导致该产业转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技术C.劳动力价格D.原料

3.选择题(共1题)

16.

探究实验:在探索“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品种花生袋和乙品种花生袋中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1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统计绘制成表,并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品种

测量结果

甲品种花生

a

长轴长度(毫米)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b  毫米

24毫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