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小题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2-22 01:59: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经济发展与生态拐点示意图”,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生态改善拐点
B.B拐点的形成,是由于经济发展减慢
C.A—B时期处于工业化阶段
D.B—C时期是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段
【小题2】图示规律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先发展经济,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保护环境
②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保护环境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④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同类题2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两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循环经济流程图
【小题1】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
A.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
B.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
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
D.投入的多少不同
【小题2】在循环经济流程图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 )
A.从资源开发环节进行
B.从产品生产过程进行
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进行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
同类题3
草地农业即种植多年生饲草,发展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一种新的农业模式。针对我国近年人均口粮消费量逐年递减的情况,有学者建议,我国应立足国情,积极发展草地农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全国人均口粮消费量下降的主要动力是
A.粮食因灾削减
B.饲料用粮激增
C.人们食物结构改变
D.城市化占用耕地
【小题2】发展草地农业,有利于
①增加粮食产量 ②挖掘土地潜力 ③减轻环境污染④推动生态保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同类题4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
同类题5
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化肥使用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