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90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9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D.军训拉练队伍来到东山,视野顿时开阔,同学们喜形于色,指点江山,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疲劳。
2.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呢个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3.之所以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事物是变化无常的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阻遏/碣石 惆怅/稠密 惋惜/哀婉
B.斑阑/斓珊 扭怩/扭捏 追溯/朔风
C.苍茫/沧桑 笙箫/萧条 谩骂/漫江
D.氾南/汜水 彷徨/惶恐 挑衅/河畔
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   qǐ )  瓦( fēi )  衣传人(  bó  )
B.寂( liǎo )  南( fàn )  气势礴( pāng  )
C.长(  gāo )  徨( páng )  手并进(  xí  )
D.茫( cāng )  劲( qiú )  人忧天(  qǐ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至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D.从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

2.话题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即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实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②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壁垓下 驻扎
B.项王瞋目而叱之    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C.与其骑为三处    会合、聚集
D.项王身亦十余创  遭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瞋目叱之    ②乃自刎死   
③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④不忍杀之,赐公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的大势已去。[来源:学*科*网Z*X*X*K]
D.文章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小题5】把文言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内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认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诺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续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分)
【小题2】阅读①~④段回答:(6分)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小题3】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6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妁感觉。

6.情景默写(共1题)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仰视和俯瞰所见。
(2)康桥已在诗人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对柳影的描写来表达这种感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巷》中,诗人在悠长寂寥的雨巷想逢着一个怎样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