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
根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是( )
①组织本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养老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②主导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③组织本社区居民、学生参加社区养老服务志愿活动
④为居家老人提供价格合理的营养午餐、日间照料和家政服务
A.肴核/混淆 麋鹿/糜烂 伉俪/酾酒临江 |
B.日笃/辱骂 拔擢/濯足 掌握/宠命优渥 |
C.壬戌/戍守 窈窕/窖藏 属地/举酒属客 |
D.癸丑/葵花 会稽/会计 修禊事/锲而不舍 |
A.珊瑚礁的功能很多,它不仅能贮存油气资源,还能对海岸具有保护作用。 |
B.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动漫产业,把城市的发展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提升并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
C.新词语中多音节的明显增多,如傍大款、青年志愿者等。据有关抽样调查,新词语已呈现出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等并驾齐驱。 |
D.由于建设规模大,建设经验缺乏,目前不少在建公租房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成本控制难、后期维护不便等问题。 |
智、仁、勇三者具备,即为智慧的人生。智慧何来? , , 。 , , 。
①如黑夜里的星星,光彩夺目却不刺眼
②简单地说,就是“学问”
③真正的智慧
④它既具有名词的意思,也有着动词的意味
⑤由学问孕育而成
⑥“智出于学,慧源于问”
A.⑥④①②⑤③` | B.⑥②④③⑤① | C.⑤②①③④⑥ | D.⑤③⑥④②① |
①而今安在哉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其制稍异于前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何为其然也 ⑦妪,先大母婢也 ⑧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⑨急于星火 ⑩凌万顷之茫然
A.①③⑥/④⑤⑨/② ⑦/⑧⑩ | B.①③⑥/⑦②④/⑤⑩ /⑧⑨ |
C.①④⑥/② ⑦/⑤⑩ /③⑧⑨ | D.①②⑥/⑤⑦ /④⑩ /③⑧⑨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躬:亲自 |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福气 |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日:每天 |
①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③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⑤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⑤⑥ |
A.本文表达了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催责的畏惧、处境狼狈的忧虑、感念国恩的忠诚等情感,诚恳真挚,感人至深。 |
B.李密提及曾在蜀汉做官的经历并极力自贬,其实暗含怀念旧朝之情,委婉地表明了不事二主之心。 |
C.文章开头的“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了李密早年遭遇的不幸,起笔酸楚,奠定了全文悲凉的基调。 |
D.在最后一段中,面对忠与孝的矛盾,李密申述自己的难处,恳求允许他终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 |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活动。《文心雕龙·谐隐》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又说:“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根据这些意思,结合谜语制作、猜射的实践,我们似可以这样来说明什么是谜语,那就是:将某事物用隐喻、形似、借代、暗示或其他隐晦的方式或手段隐匿起来,做出谜面,要人们以此为据,动脑分析,顺藤摸瓜地猜测出被隐匿之事物,这类智力性文艺制品,称之为谜语。一般地讲,一条谜语,要由三要素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周易·归妹》中记载了商代短谣《女承筐》:“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这两句卦辞表述的意思是:一个女子挎着竹筐,筐里什么也没有;一个男子正在用锋利的刀子割羊,可是羊并不流血。要我们猜猜:这是在干什么?原来,这一男一女正在割羊毛。据考证,这短谣式的卦辞,实际上是我国第一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民间事物谜”的雏形。当时并不叫做谜语,而视之为“隐语”之类。“谜”这个汉字,是在距商代一千多年后的六朝时期才产生的。六朝时期,只是产生了“字谜”这个词。隋唐时期,谜语也还仅仅是以“字谜”、“物谜”这两种形式为载体,缓慢地向前发展。
到了宋代,由于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谜事,才出现了“灯谜”一说。南宋著名词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二“灯品”中说:“……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日诨语,戏弄行人。”当时,南宋都城武林(即杭州)将谜条粘于绢灯之上或直接书绘于灯绢之上,供人猜射,这便是“灯谜”一词的由来。在谜语发展史上,由此从隐语中分蘖出“灯谜”这一与“民间事物谜”并驾抗衡的纯文义性谜种。需要说明的是,南宋时,在用文字的形式将文义谜书于灯上的同时,事物谜也间杂书绘于灯上。可见,当时的谜语(隐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类。灯谜(隐语)实际上为谜类的统称,绝非仅为文义谜或民间事物谜的专称。“灯谜”这个名称产生于宋代,而使其成为文义谜的专称,使之与民间事物谜的内涵泾渭分明,则是近代以来一些谜事积极分子努力的成果。
从宋代再经元延续至明代,不管事物谜还是灯谜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出现了“谜语” 、“灯谜”这类的词,而且还产生了带格的灯谜。到了明末清初,带格灯谜又有了飞速发展,居然由原来的十几种谜格,发展到三四百种之多,同时还产生了一些特殊形式的新谜种。
灯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宝石,实实在在是中华民族独占享用的,是足可以引以自豪的。所以,灯谜连同京剧、国画和书法一起,被世人誉为“华夏四绝”。
【小题1】下列对于“谜语”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其内涵做了明确的阐释。 |
B.谜语是一种游艺性文艺制品,它将某事物用特定的方式或手段隐匿起来,做出谜面,要人们去猜出所隐之物。 |
C.谜语要求人们以谜面为据,动脑分析,顺藤摸瓜地猜测出被隐匿的事物。 |
D.一条谜语,通常要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要素构成。 |
A.《周易》中记载的商代短谣《女承筐》是我国最早的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民间事物谜”的雏形。 |
B.六朝时期,“谜”这个汉字产生了,才产生了“字谜”这个词。隋唐时期,谜语还只是以“字谜”、“物谜”这两种形式为载体,缓慢地向前发展。 |
C.南宋都城武林将谜条粘于绢灯之上或直接书绘于灯绢之上,供人猜射,便有了“灯谜”一词。从此谜语有了严格的分类。 |
D.自宋代以降,谜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带格灯谜。这种灯谜明末清初有了飞速发展。 |
A.到了宋代,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谜事,于是出现了“灯谜”一说。 |
B.南宋时,在用文字的形式将文义谜书于灯上的同时,事物谜也间杂书绘于灯上。可见,当时灯谜(隐语)实际上为谜类的统称。 |
C.“灯谜”是从隐语中分蘖出的一种与“民间事物谜”并驾抗衡的纯文义性谜种。 |
D.灯谜连同京剧、国画和书法一起,被世人誉为“华夏四绝”, 实实在在是中华民族独占享用的,因此是足可以引以自豪的。 |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逄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帖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懒木匠小时曾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表明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杰出的木匠。 |
B.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 |
C.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来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
D.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懒木匠技艺的高超和对职业的执着,如结尾处“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
E.懒木匠坚守自己的手艺,安于贫穷,在挺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后,终于在仿古家具市场找到用武之地。 |
【小题3】懒木匠的懒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评价他的懒?
4.语言表达- (共3题)
小红即将中考。一天,晚饭后——
妈妈(对小红爸爸):我们单位今晚有急事,你陪小红复习功课吧。
爸爸:不行啊,我要去见老远来的一位重要客户呢。
妈妈(生气):你……究竟是客户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爸爸:当然是客户重要了。
妈妈:既然你认为客户重要,干脆跟他去过好了!
小红说:
回答问题。
项目 年份 | 实际使用量 | 车辆事故率 | ||
公安机关 已登记车辆 | 公安机关 未已登记车辆 | 公安机关 已登记车辆 | 公安机关 未已登记车辆 | |
2014年 | 1.3万辆 | 7.2万辆 | 24.6万辆 | 75.4万辆 |
2015年 | 2.1万辆 | 10.7万辆 | 15.1万辆 | 84.9万辆 |
| | | | |
(1)分别写出这两年二轮电动车实际使用量和车辆事故率的变化特点。
(2)根据表格信息,请就如何降低二轮电动车车辆事故率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中的人物(只答一个),写清楚为什么喜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课文) 人物
喜欢的原因(不少于50字)
5.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