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活动。《文心雕龙·谐隐》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又说:“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根据这些意思,结合谜语制作、猜射的实践,我们似可以这样来说明什么是谜语,那就是:将某事物用隐喻、形似、借代、暗示或其他隐晦的方式或手段隐匿起来,做出谜面,要人们以此为据,动脑分析,顺藤摸瓜地猜测出被隐匿之事物,这类智力性文艺制品,称之为谜语。一般地讲,一条谜语,要由三要素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周易·归妹》中记载了商代短谣《女承筐》:“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这两句卦辞表述的意思是:一个女子挎着竹筐,筐里什么也没有;一个男子正在用锋利的刀子割羊,可是羊并不流血。要我们猜猜:这是在干什么?原来,这一男一女正在割羊毛。据考证,这短谣式的卦辞,实际上是我国第一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民间事物谜”的雏形。当时并不叫做谜语,而视之为“隐语”之类。“谜”这个汉字,是在距商代一千多年后的六朝时期才产生的。六朝时期,只是产生了“字谜”这个词。隋唐时期,谜语也还仅仅是以“字谜”、“物谜”这两种形式为载体,缓慢地向前发展。
到了宋代,由于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谜事,才出现了“灯谜”一说。南宋著名词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二“灯品”中说:“……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日诨语,戏弄行人。”当时,南宋都城武林(即杭州)将谜条粘于绢灯之上或直接书绘于灯绢之上,供人猜射,这便是“灯谜”一词的由来。在谜语发展史上,由此从隐语中分蘖出“灯谜”这一与“民间事物谜”并驾抗衡的纯文义性谜种。需要说明的是,南宋时,在用文字的形式将文义谜书于灯上的同时,事物谜也间杂书绘于灯上。可见,当时的谜语(隐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类。灯谜(隐语)实际上为谜类的统称,绝非仅为文义谜或民间事物谜的专称。“灯谜”这个名称产生于宋代,而使其成为文义谜的专称,使之与民间事物谜的内涵泾渭分明,则是近代以来一些谜事积极分子努力的成果。
从宋代再经元延续至明代,不管事物谜还是灯谜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出现了“谜语” 、“灯谜”这类的词,而且还产生了带格的灯谜。到了明末清初,带格灯谜又有了飞速发展,居然由原来的十几种谜格,发展到三四百种之多,同时还产生了一些特殊形式的新谜种。
灯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宝石,实实在在是中华民族独占享用的,是足可以引以自豪的。所以,灯谜连同京剧、国画和书法一起,被世人誉为“华夏四绝”。
【小题1】下列对于“谜语”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其内涵做了明确的阐释。 |
B.谜语是一种游艺性文艺制品,它将某事物用特定的方式或手段隐匿起来,做出谜面,要人们去猜出所隐之物。 |
C.谜语要求人们以谜面为据,动脑分析,顺藤摸瓜地猜测出被隐匿的事物。 |
D.一条谜语,通常要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要素构成。 |
A.《周易》中记载的商代短谣《女承筐》是我国最早的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民间事物谜”的雏形。 |
B.六朝时期,“谜”这个汉字产生了,才产生了“字谜”这个词。隋唐时期,谜语还只是以“字谜”、“物谜”这两种形式为载体,缓慢地向前发展。 |
C.南宋都城武林将谜条粘于绢灯之上或直接书绘于灯绢之上,供人猜射,便有了“灯谜”一词。从此谜语有了严格的分类。 |
D.自宋代以降,谜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带格灯谜。这种灯谜明末清初有了飞速发展。 |
A.到了宋代,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谜事,于是出现了“灯谜”一说。 |
B.南宋时,在用文字的形式将文义谜书于灯上的同时,事物谜也间杂书绘于灯上。可见,当时灯谜(隐语)实际上为谜类的统称。 |
C.“灯谜”是从隐语中分蘖出的一种与“民间事物谜”并驾抗衡的纯文义性谜种。 |
D.灯谜连同京剧、国画和书法一起,被世人誉为“华夏四绝”, 实实在在是中华民族独占享用的,因此是足可以引以自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