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块诊断 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471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0

1.选择题(共2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内蒙古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现了周边古代遗址上散落的瓷器碎片。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年代,宋瓷以温婉含蓄的釉色、_____的造型、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以釉色制胜,(    ),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其色在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做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_______的人造美玉 。”付晓晓________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________。耀州窑的刻花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其瓷片可在贴画中做树叶、草原;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釉蹭透明度高,光泽度强,其瓷片做天空、河流釉色。”

【小题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B.他通过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C.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D.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绚烂奇妙
B.绚烂奇妙,色彩七分天成,三分人力
C.色彩三分天成,七分人力,绚烂奇妙
D.绚烂奇妙,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度翩翩  鬼斧神工  一五一十   侃侃而谈
B.风姿绰约  巧夺天工  如数家珍   娓娓道来
C.风度翩翩  巧夺天工  一五一十   娓娓道来
D.风姿绰约  鬼斧神工  如数家珍   侃侃而谈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宇符“:-)”来表示笑脸,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   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颇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偷笑”、“笑哭”等    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    ,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宇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    ),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小题1】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B.进行独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C.运用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使“我”完成社交所需要的塑造。
D.进行独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使“我”完成社交所需要的塑造。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会更加凸显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
B.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会让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更加凸显
C.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
D.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更加凸显准确度和可接受度的信息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源不断 绘声绘色 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
B.络绎不绝 绘声绘色 方兴未艾 一蹴而就
C.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方兴未艾 一蹴而就
D.源源不断 惟妙惟肖 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

2.诗歌鉴赏(共2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小题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暮春上塘道中

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慚愧江湖钓手闲。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当时范成大由水路赴临安(今杭州)应试途中。上塘:从海宁县经余杭县直抵杭州的一条河流。②石门: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中部的古镇,因春秋时吴越交战垒石为门而得名。③洞口:见陶渊明《桃花源记》。上巳:古时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到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 祭礼习俗。因上巳、清明、寒食三节曰期相近,宋代后上巳节逐渐消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写舟行水上,看到两岸村舍人家,烟火俱无,描绘出野水苍苍、寒凉澄碧的自然景象,几乎看不到春天的踪迹。
B.首联写诗人沿途所见的衰败景象,以及龙舟竞赛鼓声的稀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
C.额联运用典故,虚实结合来写古镇风光,并以“清明” “上巳”两个节令突出时间是暮春,暗示“店舍无 烟”是因寒食期间禁火。
D.颈联直接写人的情怀,以飘飞的柳絮沾人衣襟,预示春光将逝,叹息岁月徒增;以夜晚片云携来清梦,写出人的孤高脱俗。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态?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士奇,名寓,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成祖即位,改编修。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士奇曰:“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士奇复力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朕向者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卿言罢耳,今有辞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帝即罢弗治。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因请并蠲逋赋,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皆报可。当是时,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B.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C.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D.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顿首,叩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C.夜漏,指夜间时刻,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通常用铜壶滴漏。
D.墨吏,指才华很高的文官,常用以指学问精深、道德高尚的文臣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幼时家垅境贫困,苦学有才。他学习努力,家贫就教学生来维持生计;朝廷修纂《太祖实录》,他被推举,接着凭才华被召入翰林院。
B.杨士奇直言敢谏。不俱权贵。他反对地方官养马。反复奏请停止朝拜用乐,权臣忌恨他、攻击他,可他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C.衡士奇为人宽仁,维护朝臣,徐奇馈赠官员土特产没有给他,他还为徐奇解释;大理卿虞谦被降职,他又为之辩白。使之复官。
D.杨士奇为官谨慎,言事辄中。他私下从来不谈公事,即使关系亲密的人也听不到,他提出的抚恤百姓、任用贤能等建议。都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
(2)士奇因请并蠲逋赋,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日:“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 兵 薄 牛 渚 矾 元 兵 陈 矶 上 舟 距 岸 且 三 丈 余 莫 能 登 遇 春 飞 舸至 太 祖 麾 之 前 遇 春 应 声 奋 戈 直 前 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总管都督。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从取安庆。汉军出江游徼,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明年,太祖即吴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复视师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从左相国达取庐州,下吉安。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进攻大兴州,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B.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C.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D.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B.进,指晋升官职,古汉语中,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拜”“授”“拔”“擢”“转”“调”等。
C.参知政事,是官名,协助宰相参与政事。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D.配享太庙,指皇帝近亲或卓有功勋的皇亲及臣子,经皇帝允许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遇春处事坚决,勇猛过人。起初跟随刘聚为盗,后执意归附于朱元璋麾下;在与元军对阵时,飞舟挥戈杀入敌阵,元军溃败。
B.常遇春善于用兵,军法严整。在陈友谅攻下龙湾之后,常遇春设伏打败敌军;太祖追击陈友谅时,常遇春奉命留守,城中秩序井然。
C.常遇春忠直敢言,深明大义。邵荣谋反事发,太祖想赦免他的死罪,但常遇春认为谋反之罪不可饶恕,此后太祖更加器重欣赏常遇春。
D.常遇春听从圣命,不杀降将。围攻赣州时,朱元璋告诫他攻城不可多杀。于是常遇春围城六个月,敌将力尽而降,常遇春果然不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
(2)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在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被调查教师与袁济喜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主要因素。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主要体现为“术”,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则主要体现为“道”。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小题3】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 “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今从师态度的不同:古之圣人超出众人很多,“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 两句细节描写,概写出随从将士们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

6.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10.
下面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密斯教授写给他的学生张华的感谢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华高足:

贵国珠港澳大桥通车后,你多次屈尊邀请我来港,这一次,我敬谢不敏,来到香港。来港后,你放弃休息,陪我观光、体验,并详细介绍大桥的主体结构、建造过程。在港几日,多有叨扰。十分感谢你的垂青!

史密斯

2019年2月26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