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奥赛能为升学加分,政策发挥了指挥棒作用,引导着学生和千千万万家庭投入到奥赛竞争中。很多孩子对奥赛不感兴趣,甚至视奥赛训练为痛苦,家庭也因负担不菲而苦不堪言,但家长仍然__________,不计成本地把孩子送进奥赛培训班。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奥赛热降温,也__________。
取消奥赛加分,让奥赛和升学脱钩,并不意味着奥赛不重要,奥赛不用学。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限扩大,( )。顶尖高校青睐学生的学科竞赛经历,与高考取消奥赛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以前的高考奥赛加分属于全国通用,是一种普适性加分,任何高校、任何专业都必须对之_______。而自主招生中对在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降低分数线,只针对特定高校,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与过去加分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不同,后者实际上是将加分权力让渡给具体的高校,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自主招生的初衷本也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的学生,关注奥赛,__________。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
B.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
C.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
D.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
A.奋不顾身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厚非 |
B.全力以赴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非议 |
C.奋不顾身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厚非 |
D.全力以赴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非议 |
A.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不过是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
B.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尤其是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
C.学生的奥赛成绩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都被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 |
D.很多顶尖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 |
2.诗歌鉴赏- (共1题)
石鱼湖上醉歌
元结
漫叟①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意疑倚巴丘。②酌于君山③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④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注)①漫叟:形容放纵无拘束的老人。元结自号,曾任道州刺史,其时,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②巴丘:山名,在洞庭湖边。③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④长瓢:饮酒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述作者与他的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 |
B.诗歌起句把石鱼湖想象为洞庭湖,描绘湖水上涨山色青翠的美丽景象。 |
C.连日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众人驾船来饮酒,足以说明饮酒兴致之高。 |
D.此诗为古体杂言诗。句型、语气类似民歌。三句一换韵或两句一换韵。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裴遵庆,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该综图传,外晦内明,不干当世。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谏曰:“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填、李光弼乎?二臣功高不赏,填已及诛。”怀恩乃止,遂以惧死为词。会蕃寇陷京师,乘舆幸陕,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知选事。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瑁于铨庭言词不逊,凌突无礼,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尝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谋反,帝识其谬,置不问。性崞正,老而弥谨。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谏而见从,即内益畏。虽亲近,但记其削稿疏数,而莫知所言。大历十年薨,年九十馀。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百度百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
B.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
C.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
D.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
A.推荫:封建时代,因祖先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称为“推荫”。 |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十恶”之一。 |
D.乘舆:古代指诸侯和天子所乘坐的车子。文中借乘舆来代指裴遵庆。 |
A.裴遵庆宅心仁厚,仗义执言。役夫因为不满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苛刻暴虐而说他的坏话,有关官员要按反叛论处役夫的罪行,裴遵庆据理力争,保全了几十族人的性命。 |
B.裴遵庆精明能干,频繁升迁。天宝年间参加选官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审查簿籍文书详细而不苛刻,公认为吏部第一人。裴遵庆能力超群,屡屡升职。宰相萧华多次推荐他。 |
C.裴遵庆德高望重,备受信任。裴遵庆按朝廷要求在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员,被称为盛事。族人的儿子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将这件事情搁置起来不予追究。 |
D.裴遵庆厚道正直,持重谨慎。裴遵庆年纪越大越谨慎,推荐的贤才上门感谢,他认为这是耻辱。劝谏被采纳,反而更谨慎。裴遵庆写的奏疏,连亲人近侍也不知道其中内容。 |
(l)嫌隙成矣,奈何人不测之朝,独不见来填、李光弼乎?
(2)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绣朵花儿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词典中走失。打补丁在女红冷落的年代几乎成了行为艺术。但拿不起针线的女子,老一辈人是鄙视的。我有幸学会针线活,这得益于母亲的教导。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陪嫁的物品。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的。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母亲说,现在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针线笸箩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针线笸箩似乎只是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初期,我把针线笸箩作为古董收藏,不久,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急忙找出针线笸箩,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
“不辞而别”,幸亏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
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结婚时的床单是喜庆的凤凰牡丹图,洗出破洞后我也不愿意丢弃,于是寻找花色和质地相近的布片,用细密的针脚给它疲惫的腰身加上武装带。带补丁的床单,就像我们的婚姻一样,不可能持续新婚的新鲜甜蜜,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出现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已离世十余年,但是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
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可弥补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裁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给遮盖过去。所以,母亲的人生虽然坎坷多难,但也有锦上添花、风生水起之时。可见,学会给生活打补丁是多么重要,有一个用来缝缝补补裁裁剪剪的针线笸箩是多么重要!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缝缝补补,破洞也可以开出花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补丁”一词的逐渐遥远引出做针线活的话题,接着叙写“我”的嫁妆“针线笸箩”,讲述“我”做针线活的经历,娓娓而谈,饶有生活情趣。 |
B.“我”把当作古董收藏的针线笸箩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开始钉纽扣、补床单,这既是因为“我”生活角色的转变,又因为“我”对缝缝补补产生了新的认识。 |
C.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文采斐然,如“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巧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拿针线‘规劝’一番”,“规劝”一词新颖别致又幽默风趣,发人深思。 |
D.文章构思巧妙,哲理深沉:通过叙写“打补丁”这类生活琐事,从中发掘生活哲理,以小见大,富有启示意义。文章夹叙夹议,事、理、情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
【小题3】文章里说,“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缝缝补补的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自然科学理解世界是对象化的理解,探求的是“客观性真理”,重在利用厚生;人文学科理解世界则是生命气息的互动感通,所探寻的是“启示性真理”,重在树德立人。人文学科研究一靠生活,二靠思想,三靠学问,其中关键在于是否“有我”,是否能站到精神领域最前沿,兴味充沛地回答时代之问,谈论学术发现。人文研究的治学类型大概可分三种:一是职业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
职业的研究一般有学院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各种新潮理论熟稔于心,运用自如;其研究多是“因题为文”,如课题的设置、刊物的策划、会议的研讨、市场的约请等;其笔力多集中于某一点,发掘细密,心态上是“完成任务”。职业化有其必要,但满足于这一状态,就往往屈己从人,疲于奔命,很难施展才华;且过于单一,容易自我重复,也常使研究蜕变为一种批量制作,困于“套路”。收集、整理、甄别、归纳所有材料,借助一定理论把材料重新装置、分配、知识化,提出些观点和看法。不乏识见,却也易为成见、俗见。这类研究者不少,其中固然有“我”,只不过还未走出“小我”“私我”,难以推动学术大发展。
事业的研究是将治学视为全身心投入的名山之业。这类学者往往数十年如一日,筚路蓝缕,心无旁骛,苦行深学,视学术为生命;既高屋建瓴,质疑问难,又一砖一石,扎实筑基;对时代精神特具感知能力,鸿篇巨制粲然可观,识见规模远高同辈,引领当代学术思想潮流。其佼佼者强强联手,在保留学术个性前提下,构建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团队,秉持核心学术理念,斟酌古今,打通中西。其特出者孜孜于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学理性建构,独创一格,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趣味的研究则是有灵性的精神劳动,是关乎生命价值、系乎人生况味的生活方式,因而研究者能够不慕虚荣,不从流俗;豁朗深邃,不拘一格,极具创造性和生命力。此类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却甚为重大,因为这种自动的工作不忮不求,总是竭尽了心力,决不模糊敷衍;总是蕴藏大量尖新学术创见,这是世间顶好的妙文,可惜凤毛麟角。
上述三种治学类型,后两种研究有“我”,有“大我”,能将阅世、说理、论学三者合而为一,卓然而为学问大家。这些学术大家既有敏锐过人之思力,又有气劲神完之文笔;他们不仅是学问家,而且是文章家。他们的学术作品往往都是美文,不单能把理说圆,还有一种“余情”贯穿其中,显得从容、澹泊、丰饶,有余味,有气象。譬如,冯友兰、任继愈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陶行知、林汉达的教育学研究,顾准、孙冶方的经济学研究……这些学术大家各自以完整的人对应完整的文化,是所谓“专家之上的文人”。
(节选自吴子林《提升人文研究境界》)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学科理解世界的方式与自然科学不同,它探寻的是“启示性真理”,重在树德立人。 |
B.人文学科通过生命气息的互动感通来理解世界,它的研究依靠生活、思想、学问三方面。 |
C.人文学科研究要“有我”,要能站在精神领域的最前沿来回答时代之问,谈论学术发现。 |
D.人文学科可分为职业的、事业的、趣味的三种不同的治学类型,这三者间没有高下之别。 |
A.文章着重介绍了人文研究的治学类型、治学方法,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 |
B.文章第二段指出人文研究治学类型的“职业的研究”的特点,并且指出它的不足之处。 |
C.文章在论述“事业的研究”时,既分析了这类学者的共性,又具体分析了其中两种人。 |
D.文章论述了“趣味的研究”不求功利,极具创造性和生命力,是自动的、常见的工作。 |
A.职业的研究大都是专业基础扎实,笔力集中,但仅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心态,困于“套路”,因无 “我”而难以推动学术大发展。 |
B.事业的研究会全身心投入治学,专业钻研,感知时代精神,引领当代学术思想潮流,实现学理性建构,独创一格,推动学科蓬勃发展。 |
C.“趣味的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甚为重大,是自动的工作,不忮不求,竭尽全力,认真负责,蕴藏着大量尖新学术创见。 |
D.“事业的”“趣味的”治学类型能够将阅世、说理、论学合而为一。研究者不仅是学问家,而且是文学家,以完整的人对应完整的文化。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以“______”一句直接赞美琵琶曲像仙乐般好听。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先对比自身与同学之间巨大的物质差距,接着表明自己毫无艳羡之意,然后点出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细胞》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难以在《细胞》发表一篇文章。但不久前,哈佛大学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了2013年发表在《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他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这一举动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场讨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细胞》期刊读者的身份给主编或作者写一封信,表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