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3题)
A.近几年来,这个国家因受制裁,经济发展极其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到其他国家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
B.学术剽窃的新闻一直备受关注。多年以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直到资深教授,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学术丑闻络绎不绝。 |
C.今年春节期间,我和朋友们去南方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为眼前的美丽景色而陶醉。 |
D.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
A.抹布(mǒ) 贮藏(chǔ) 倾轧(yà) 身陷囹圄(líng yǔ) |
B.挫折(cuō) 孝悌(dì) 饥馑(jǐn) 响遏行云(è) |
C.酩酊(dǐng) 龋齿(qǔ) 垂涎(xián) 鳞次栉比(zhì) |
D.刚劲(jìn) 祈祷(qǐ) 瘐毙(yǔ) 百战不殆(dài) |
A.鲁迅的作品主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藤野先生》《祝福》即出自小说集《呐喊》。 |
B.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能够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
D.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 |
A.臣以供养无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
D.或取诸怀抱 云霞明灭或可睹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我遇到祥林嫂后引发的对祥林嫂可能遇到不幸的揣测,对我当时未能给予祥林嫂帮助的负疚。 |
B.环境描写富有特点,以乐景写哀情,用鲁镇祝福繁华热闹的景象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暗示读者去思考导致祥林嫂死去的根源。 |
C.通过写“我”变得“懒散而舒适”,说明我已完全被鲁镇形形色色的人们同化,丧失了进步知识分子应有的同情和善良。 |
D.“无限的幸福”是反语,用“天地圣众”等句子讽刺鲁镇的人们,寓示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他们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祝福。 |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A.无暇顾及自己的作品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 |
B.为了让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
C.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
D.主将不主张消极,自己也不愿将寂寞传染给青年。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王维《鸟鸣涧》)
(3)兴来每独往,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4)___________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5)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7)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8)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___________________,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0)_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1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1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诗歌鉴赏- (共2题)
长相思
(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①秋啼金井阑②,微霜凄凄簟③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①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②井阑:即水井栏。③簟:竹席。【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相思,在长安”开篇点题,既点明了思慕对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 |
B.“孤灯不明”“卷帘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长叹”则直接表现出绵绵不绝的愁思与怅恨。 |
C.“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句,描绘出天色阴沉、水波不兴、黯淡哀伤之景,同时又不失开阔、壮美之感。 |
D.从一开始的“长相思”到中间的“思欲绝”,再到结尾的“摧心肝”,诗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渐加强。 |
古八变歌①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②。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③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注)①汉乐府古诗。题目含义已不可考。②章华台:古楚地楼台。③崦嵫(yān zī):山名。古时指遥远的日落的地方。【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两句,写了北风袭来,秋意萧瑟,滞留在楚地的诗人感到阵阵清寒。 |
B.“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两句,描绘傍晚时分,暮云流走,似从崦嵫生来,暝色一派苍茫。 |
C.“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两句,借蓬草在风中翩翩起舞之乐景,反衬出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怀。 |
D.“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两句,描写天长地阔,故乡望而不见,怅然之中,诗人盼望回家。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会保州兵乱,以为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贻书责之 贻:留,给 |
B.庆历三年,知谏院 知:管理 |
C.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第:次序 |
D.其群皆怨怒,谮之 谮:说人坏话 |
A.母郑,亲诲之学 范仲淹之贬饶州也 |
B.为歌诗相倡和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
C.范仲淹以言事贬 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
D.若讷上其书 帝独奖其敢言 |
A.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咨询哪些是应当做的。 |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把有些小人看作仇敌一样。 |
C.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 |
D.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早逝,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后来他又与志同道合的师友结交,以文章名扬天下。 |
B.范仲淹被贬谪,高若讷认为应当罢免他,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 |
C.虽然欧阳修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自始至终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他直言。 |
D.欧阳修仕途坎坷,因被奸人忌恨而数次贬官,但他忠直敢言,谨守节操,谥号“文忠”可谓恰当。 |
①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声音的态度
我是一支柳笛。我还记得,在我成为柳笛之前,刚从柳树身上被折断的那一刻,疼痛,眩晕,夹杂着从一种形态走向另一种形态的隐约期盼。春风里,有一个人向我伸出了手,于是我从若干柳条中被分离出来,我的生命成为具体的一截。那个人把我捧在两手间,反复揉搓,直到骨肉脱离,他把骨头抽了出去,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我的唇,用刀片刮掉绿皮层,露出新鲜的汁液,才含到嘴边开始吹奏。笛声婉转,悠扬,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慰。那个时刻我是多么激动,原本以为走过漫漫冬夜,我有幸参与了他们对春天的表达。后来我才明白,我只不过是若干柳笛中的一个,他们在踏青游玩的过程中临时动了念头,随手把我折断,制作了这个柳笛。我的命运在不经意间被别人彻底改变,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出悠扬的声音。当我还是一支柳条随风飘扬,不曾料想我的体内竟然藏有这样一种声音,整个漫长的冬天,面对寒冷,面对荒凉,我是沉默的,当我终于开口,发出的声音居然如此优美和婉转。在有些时候,我觉得优美是不道德的;在另一些时候,我又觉得它是生命中的一份超脱和尊严。面对春天,应该更多记起的,是春天之外的季节,是季节之外的日子。我不知道哪个我才是真实的我。天空下,我与另一个我不敢相认。
最悲哀的是,我的骨头被他们抽走了。我的体内空空荡荡,我的空空荡荡的身体被声音占领。倘若我的皮和骨头依然血肉相连,就不可能被声音穿过。
他们对着我吹奏,在河边,在柳树下,在空旷的山野,柳絮飞扬。我不知道,柳树听到这个声音会有什么感想?我不知道,这个声音是我发出来的,还是他们的声音通过我传递出来的?我的身体被声音穿过,成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声源。春天的萌动里,柳絮在风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它们并不知道应该落定何处。当天空飘满柳絮,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之轻。我不是一个通报春天的信使。然而他们说是。他们赋予了我这样的意义,我对我的意义一无所知。后来,从柳絮的纷飞中,我看到一棵柳树与人类之间的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轻。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接受这个轻的现实;这份来自现实的轻,让我的心如此沉重。作为柳条,我曾是下垂的,像一株成熟的麦子。
春天是短暂的。在我还没有明白春天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春天就结束了;在春天还没有结束的地方,我的作为柳笛的生命已经提前被结束,或者更坦白地说,我的生命其实只有那么短暂的一天,在他们踏青郊游的时候,我被反复地吹响,等他们回到日常生活,我就被搁置在抽屉里。我被关进抽屉,很快就被遗忘了。我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命。我为那些婉转悠扬的声音而羞愧。当我还是一支柳条的时候,我知道那些漫长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这个短暂的春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走过多么遥迢的距离才来到这里。我不是只爱慕春天。当我按照别人的方式述说春天,春天是与我无关的。其实我更懂得的,是另外的季节。对那些另外的季节,另外的人,我的心里怀着更深的牵挂。
我在河边默默生长了若干年。那年冬天,河边的田地也被征用了,一个人把自己吊在柳树下,像一根孤孤单单的柳条垂在那里。柳树下堆满了哭喊声。再后来,有人在柳树下谈论这个事件,那是我听到的另一种声音,完全与心灵无关。
柳树边的那片土地被征用以后,盖起了楼房。柳树的枝杈间安装了一个喇叭,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喊话,不知道究竟喊了些什么,只知道每天都在喊,喊。
关于春天,关于季节,我有话要说。你们听到的,其实仅仅是他们的声音。我的喑哑里,有对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的眷念。当我从柳树身上割裂下来被制成柳笛的时候,我并没有来得及看一眼柳树身上的伤口。我的被选择,在柳树身上留下又一道创伤,她刚从冬天走过,本来就已伤痕累累。柳笛是柳条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柳条是柳树的一部分。我很短,我来自一棵树。
作为一只柳笛,我的更多的日子其实是属于沉默的,没有人相信我深爱着我的这份沉默。是那个人,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他早已忘记了我。他的心里装着更多看似重要的事物,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狭小的角落。我只是传递过他的声音,从来不曾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我注定属于抽屉,属于被遗忘和被遗弃。即使腐烂成泥,我也会永远铭记我的前身,作为柳条的存在,作为柳树的存在,作为大地的存在,以及,此后作为泥土的一部分的存在。
这样的一份遭遇,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事物。我已腐化成泥,开始新一轮的存在与成长。我相信生命是神秘的,不管遭遇什么,她永远生生不息。在新一轮的成长里,我知道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自己,该怎样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爱。我会告诉所有人,我曾走过的一切,看过的一切,以及试图说出的一切,它们是一粒尘土的翅膀,是一缕扎根的烟。
(节选自王月鹏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冷静地讲述柳笛的骨头被抽去的过程,是为了介绍它的制作方法。 |
B.柳笛对春天是充满了向往与喜爱的,只是有些遗憾于春天的短暂易逝。 |
C.吊死人的柳树下“与心灵无关的声音”与“堆满的哭喊声”形成了对比。 |
D.柳笛终归尘土,对自己一生一世的苦难感到无奈,只好以生生不息自励。 |
【小题3】作者从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小题4】请结合全文分析,柳笛对由自身所发出的声音在态度上有怎样的变化?
6.材料作文- (共1题)
(1)“投入”可以作动词,强调进入某一种阶段或状态。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入创造力,革命家会在解放的事业里投入生命,普通人的投入状态也会使他们自带光环。
“投入”还可以作名词,指人对倾心的事物所投放的资金、精力、情感……
有些投入会趋利避害,也有些投入是孤注一掷……
请以“投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2)西安交大一男生,给宿舍群改名为“夸夸群”。短短几天内,这个旨在“相互吹捧”的微信群迅速火爆,群员从四人发展到一千多人,每天都有人到群里求夸赞,求表扬。“夸夸群”的口号是:“没有讽刺,没有杠精,这里只有夸夸夸!直接夸!随便夸!”在这里任何事都会获得花样称赞。
有人说:这是一种可以帮助年轻人缓解现实压力的积极尝试;
有人说:这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另一种娱乐,是一次群体狂欢;
有人说:这种无底线的浮夸与吹捧提供的不过是虚幻的慰藉;
……
对“夸夸群”流行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7.其他-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