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432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选择题(共5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虚荣心、名利心的驱使下,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常常 ,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他们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让孩子的日常生活总是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仅占两成,只有 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可是,银河星布,真正 的星又有几颗呢?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王安石笔下方仲永的悲剧将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快马加鞭 风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D.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祟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B.据研究机构调査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家长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于孩子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如果家长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于孩子早成名、挣大钱
C.如果家长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于孩子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如果家长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于孩子早成名、挣大钱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表现。
B.翻开人类的历史,难道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C.这些创意十足的艺术作品,并非是来自专业艺术设计团队,而是出自一些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小学生。
D.这次改革层次更深、力度更大、步伐更快,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而且也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都是不容置喙的。
B.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自闭症、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国际医学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C.发令枪响后,“中国飞人”苏炳添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以6秒54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
D.那浩浩汤汤的十万芦苇,密密麻麻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4.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穷反本 欲苟颗私情,告诉不许
B.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仰观宇宙
C.争宠而心害能   后二年,余卧病无
D.其后楚日削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内无应门五尺之儿童
B.比去,以手门   关闭
C.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说坏话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懂得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B.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C.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D.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
B.“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只能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C.“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授予官职常用的还有“授”“封”“征”“举”等。
D.“谥”指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皇帝也认为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有,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后来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等官职。
C.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庞籍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非常支持庞籍的做法。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祈求

林敬钧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毎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②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湿暖与安乐。

④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⑤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⑥一个小孩,怒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⑦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⑧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仲向天空一一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⑨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⑩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展望。
B.作者在开篇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象征了中华民族,同时奠定了沉郁厚重、苍凉的基调,也为下文看到鹰旗、展开联想以至为鹰震撼做铺垫。
C.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形成对比,突出表现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小题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划线句子“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的含意。
【小题3】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祈求”不太合适,因为文章主要写了鹰的不幸遭遇,且文中并没有出现“祈求”二字。你认为文章标题恰当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提到“茶道”,人们大多将其视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中国学者在内的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也一致认为“茶道”是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它创始于村田珠光,集大成于千利休。

形成这种“茶道”发展史共识的根据来源于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该书记述了日本茶之汤的两条发展脉络:一个是以能阿弥为首的贵族茶,一个是以村田珠光为首的庶民草庵茶。这两条发展脉络在千利休这里汇合,因此才有了千利休乃日本茶之汤集大成者之说;千利休又将村田珠光奉为日本茶之汤的创始人:所以后世习茶者便因袭此说,不求甚解的后学也跟着以讹传讹。

但是,这种“共识”并不可信。首先,《南方录》于17世纪后期方才问世,书中记载的很多内容明显不属于千利休所生活的时代。那些无法判断真伪的内容,究竟有多少是千利休所为,无人说得清楚。其次,村田珠光的身世一直是个谜,至今仍然无法用史料来确证此人的存在。而且,“茶道”一词开始见诸日本的相关文献,也只是17世纪中后期的事,此前及其后,人们在称谓独具日本特色的茶文化时,更习惯使用“茶之汤”或“佗茶”,而非“茶道”。即使在今天,虽然很多茶文化的出版物均冠以“茶道”之名,新闻媒体也习惯使用“茶道”的称呼,但“茶之汤”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

虽然中国古代茶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大多是吉光片羽,散见于浩瀚的典籍之中。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对茶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及研究都还很薄弱,以至于茶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敢断定“茶道”原本为何国语言。随着对茶文化资料整理、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发现,“茶道”一词早在唐代就已散见于各类文献了。例如,“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于是茶道大行”(封演《封氏闻见记》)等等。

上述引文中提到的陆鸿渐,即《茶经》的作者陆羽。诗僧皎然与陆羽是“忘年之交”,封演与陆羽也是同时代人。既然封演称陆羽的茶为“茶道”,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陆羽的旷世名著《茶经》来具体地探讨当时的“茶道”内容了。简言之,据目前所能查阅到的史料而言,《茶经》中记述的内容不仅是陆羽的茶论,同时也应该是“茶道”一词的本义所在。所谓“茶道”的本义,大体可界定为以养生或养心为目的的制茶、吃茶的技法和精神理念。可以说,陆羽的《茶经》首次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创造的高度,确立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与寓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诗僧皎然和茶人封演则赋予了中国茶文化以“茶道”之名,方才有了“茶道”概念的传世。

由此可见,说“茶道”源自日本显然是不可信的。中国既是茶树的原产地,亦是最早发现和使用“茶”这种植物并将其发展成为“茶道”文化的国家,这是无争的事实。

(选自张建立《茶道溯源》,有删改)

【小题1】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茶道’源自日本不可信”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
A.村田珠光被千利休奉为日本茶之汤的创始人,不求甚解的后学者也只是盲从此说,以讹传讹。但其身世一直是个谜,至今仍然无法用史料来确证他的存在。
B.千利休被认为是日本茶之汤的集大成者,但此说法所依据的《南方录》一书,所记很多内容明显不属于千利休生活的时代,那些真伪难辨的内容也很难确定有多少是他所为。
C.中国古代茶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散见于浩瀚的典籍之中。
D.“茶道”一词在中国唐代就出现了;而在日本则到17世纪中后期才见诸相关文献,此前及其后,人们更习惯用“茶之汤”或“佗茶”来称呼日本的茶文化。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南方录》的记述来看,千利休在日本“茶之汤”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贡献之一是将贵族茶和庶民草庵茶这两条发展脉络加以汇合。
B.人们将“茶道”视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而对中国的茶文化遗产却知之甚少,这是中国学界对茶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及研究很薄弱造成的。
C.“茶道”一词早在唐代就已散见于各类文献了,这从皎然的《饮茶歌》、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和陆羽的旷世名著《茶经》中均可以得到证实。
D.封演称陆羽的茶为“茶道”,认为《茶经》中记述的内容不仅是陆羽的茶论,同时也是“茶道”一词的本义所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很多中国学者在内的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一致认为“茶道”是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并对“茶道”在日本的发展史达成了共识。
B.在今天的日本,很多茶文化出版物都以“茶道”命名,新闻媒体也习惯使用“茶道”这一称呼,这更容易让人以为“茶道”是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
C.从文中引自茶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的那段文字来看,陆羽“为茶论”“造茶具”,影响甚远,对当时“茶道大行”的局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D.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精神品饮和艺术创造的高度,确立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与“茶道”精神的以及赋予中国茶文化以“茶道”之名的是陆羽。

4.情景默写(共1题)

9.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运用比喻的手法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不满。
(5)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5.语言表达(共5题)

10.
选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有关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榴裙萓黛   柴门临水   艾酒蒲浆
增颜色 桂花香 村酒熟 记岁年
11.
近期,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提取下列材料要点,为“黑洞”下定义,不超过50字。
①字宙空间内存在形形色色的天体,黑洞作为一种暗天体而存在。
②黑洞的前身是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
③这种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留下一个致密的星核。
④这个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缩,最终形成了黑洞。
12.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20字以内。
13.
在下列文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1345年完工,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法国作家和历史学家贝尔纳·勒孔特认为:“①__________说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象征,②__________巴黎圣母院就是法兰西的象征。”

1831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用这座教堂做背景,创作了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小说中,“敲钟人”加西莫多③__________因为丑陋和畸形被巴黎人嘲笑,④__________在巴黎圣母院找到了庇护。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有着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今晚我很难过,看到我们内心的一部分被燃烧掉。”其实,巴黎圣母院失火,⑤__________是法国的损失,⑥__________是全世界的损失。

14.
请以“我 ,故我在”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鲜明   ③感情真挚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6.其他(共1题)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5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