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415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9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  。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发展的技术摧毁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   保护它。”霍金表示,逃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呆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____,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50多年来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进行宇宙航行   。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保证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小题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岌岌可危   患难与共   一日千里   劳师动众
B.岌岌可危   众志成城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C.危在旦夕   众志成城   一日千里   劳师动众
D.危在旦夕   患难与共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在人类发展史上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B.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D.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B.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C.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D.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日“吾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小题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练。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

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
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97.5%降到2017年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乡村振兴战略消除了城乡发展之间的财富鸿沟,就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小题3】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探讨社交文化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目标的潜在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与隐私悖论。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将用户生产和分享信息作为核心功能,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信息分享和自我揭露,个人隐私信息成为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随着社交网络与移动智能设备的结合,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呈现即时化分享的特点,媒介更加多元化,内容更丰富。然而,社交网络即时分享中公私界限的模糊性以及社会互动的场景化,使个人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分享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关注,打破个人维持的日常生活中的隐私边界。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分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娱乐化为特征的过度分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一直存在,即在社交网络使用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隐私保护行为具有非线性的相关性,人们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并不能减少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暴露隐私信息的行为。

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化伦理。新的网络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相互沟通,人际关系因此成为由好友数、粉丝量、关注度、评论和点赞量、转发率等数字化特征所表征的网络关系,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媒介即信息,正如传播学者肖特等人论述的那样,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交流,而中介的言语交流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社交网络作为依托网络媒介进行情感性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占、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网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话语的贫乏和缺失冲淡了社会交往的内在情感,使网络社交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工具,在被点击中沦为数字化道德的符号。

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化道德。互联网是实现个人主体性以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之崛起的主要推动者,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将个人的社会背景性资料过滤,人们通过文本快速交流,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空间感。社交网络互动过程中社会反馈机制的缺失和网络环境中约束社会互动规范的缺失,使个体从现实生活的家庭、单位、阶层、组织等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与自由。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和互动规范的严重缺失,也会带来隐患。在社交网络中,越来越膨胀的个人主义以及最大限度扩大个人自主权的欲望,导致人们对权威的怀疑,人们想要一种团体感,却又不信任限制其自由的权威组织,因此道德上的个人主义增加了其在社交网络中的孤独感。

但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这决定了理论意义上的原子化个人是不存在的,单个的人无法应对除他之外的外在世界。社交网络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生活、获得社会资本等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内在附着的伦理问题也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个体化特征之外,人对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促使其不断走向联合体,通过交往与他人建立社会联系,形成集体生活以抵御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

(摘编自王艺璇《网络化时代社交文化的社会伦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信息和自我揭露,因此生产和分享信息成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
B.依托网络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缺乏内在情感性基础。
C.互联网推动个人主体性实现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崛起,个体化成为网络社会核心特征。
D.社交网络交流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给人们带来自由,却会增加人们的孤独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网络化时代为背景,从三个方面详尽地阐释了社交文化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B.文章分析数字化伦理时,比较了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导致的不同心理和行为。
C.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思路明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行文。
D.文章立足现实生活,探讨社交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理有据,发人深思。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私悖论告诫我们,在社交网络中身边新鲜事分享得越多,自我隐私也会暴露得越多。
B.在社交网络的互动中,需健全社会反馈机制,约束社会互动规范,增强对权威的信任感。
C.无论社交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人们始终不能脱离团体或联合体而生存。
D.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网络社交对人们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发展前景不好。

4.情景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2)酒是古代文人墨客借以抒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表达洒酒凭吊之意;在《赤壁赋》中,以“______”描述自己与友人互相劝酒,随即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追慕;“______”表达了对刘裕奋勇杀敌气势的赞美。

5.材料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然而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两天无法走出困境,出现很多伤亡,濒临“全军覆没”。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共2题)

7.
请仔细揣摩下面文段的内容和形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精神生活,可以是慢的,低的,软的。慢得像生长的银杏,因这慢,____ ;低得像广袤的大地,因这低,我们得以丰富充实;_____,因这软,____。
8.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益。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多么不同,要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1)不仅_______(2)更_______(3)也正因此_______(4)不论_______(5)都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