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32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不仅文物鉴定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技术,需要不间断的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域时间过长,技术、判断力就会下降和生疏。人所有的知觉都是学习来的,敏感的知觉都是刻苦锻炼而成。所以,我每个月至少抽出一天向社会开放鉴定,目的是保持与社会交流的通道,学习 的知识。

为社会鉴定让我获得很多好处。有时候在一个阶段的鉴定总结中,发现了做伪的趋势,许多复杂的问题到我跟前立刻 了;我看到的是全部,而持物者往往看到的是局部,全部对局部,结果

文物鉴定,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由于此行业狭窄,(  )。其实,文物鉴定掌握两点最为重要:大智小技。大智者,宏观把握,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应的文化应 该熟知;小技者,具体细微,不论何物一定要剖析入骨,理清脉络。拥有了大智小技,鉴定时轻松自如, ,一锤定音。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极恰当的一顼足
A.不仅文物鉴定是一门学问,还逛一门技术,需要不间断的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 域时间过长,技术就会生疏,判断力就会下降。
B.不仅文物鉴定焙一门学问,还是一门技术,需要不间断的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域时间过长,技术就会下降,判断力就会生疏。
C.文物鉴定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技术,需要不间断的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域时间过长,技术就会生疏,判断力就会下降。
D.文物鉴定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技术,需要不间断的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域时间过长,技术就会下降,判断力就会生疏。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层柚秘面纱包裹其上,故弄玄虚者大有人在,人们许多时候看着可笑
B.长久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故弄玄虚者大有人在,人们许多时候看着可笑
C.一层神秘面纱包裹其上,故弄玄虚者大有人在,许多时候让人看着可笑
D.长久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故弄玄虚者大有人在,许多时候让人看着可笑
【小题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标新立异 一蹴而就 不言而喻 一目十行
B.日新月异 迎刃而解 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
C.日新月异 一蹴而就 不可理喻 一目十行
D.标新立异 迎刃而解 不可理喻 一目了然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昆阳望海

杨慎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浼漾银河通。

平呑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蚊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蒙。

乘槎破浪非吾本,已斩盘竿狎钓情。

(注)①杨慎(1488-1559),明世宗时,因当面直谏谪戍云南永昌。这首诗是他到云南后写的。②“乘槎”即乘坐木筏。传说汉朝人张赛奉使西域,寻找河源,曾乘槎到了天河。“破浪”,晋朝宗悫曾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达自己的抱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雄”字领起下文,并由眼前所见实景引发丰富大胆的想象,景象波澜壮阔。
B.额联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描写昆明湖的浩大深沉,湖面连城一片,水深直至龙宫。
C.颈联荡开笔触,以“天外”“云中”拓宽视野,暗示自己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抱负。
D.尾联巧用“乘槎”“破浪”两则典故,自然妥贴,不着痕迹,彰显诗人非凡写作功力。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从景和情的关系上加以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 舍昼夜。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 “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硃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庄宗嗣世,授监察,自是恆簪笔扈从。十五年,王师战胡柳,周德威军不利,宪与同列奔马北渡,宪与从子朗履冰而行;将及岸,冰陷,朗泣,以马箠引之,宪跃身而出。是夜,庄宗令于军中求宪,或曰:“与王缄俱殁矣!”庄宗垂涕求尸,数日,闻其免也,遣使慰劳。庄宗迁洛阳,以宪检校吏部尚书。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三年春,车驾幸鄴,时易定王都来朝,宴于行宫,将击鞠。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 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

宪沈静寡欲,喜聚图书,家书五千卷,视事之余, 手自刊校。善弹琴,不饮酒,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

(注)①马棰,马鞭子。②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B.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C.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 竟/毁即位坛/
D.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 竟毁即位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指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后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
C.车驾,指马驾的车,也专指古代帝王外出巡视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视事,古代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称视亊,后为一种职官,专司地方纠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从小修文,不断学习提髙。钻研儒学,通宵达旦,尤其精通《左传》;曾带着习作拜见李袭吉,得到他的赞赏和鼓励,学问不断广博也得益于杨守业提供的帮助。
B.张宪学识优深,深得庄宗赏识。庄宗继位后对张宪委以重任,巡行时亦带在身边;得知其陷冰身死,庄宗伤心流泪;后知为侄子所救,立刻派人对他侄子慰问犒赏。
C.张宪重视根基,力谏保即位坛。为和来朝拜的王都在宴饮之余踢球娱乐,庄宗执意毁去球场中的即位坛,张宪上奏力保,建议虽被采纳,但最后即位坛仍未保住。
D.张宪忠于君上,危急时有决断。张宪不顾家属的安危,断绝与赵在礼来往,斩使以明志;面对有关明宗的众多传闻,张宪明言明宗德行仁厚、值得信赖以稳定人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2)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藕荷色

刘心武

①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心里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人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人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

②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

③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

④其实,今年的重阳节过去两天就是双休日。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一起。

⑤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她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齁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

⑥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

⑦“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

⑧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

⑨立刻试穿,立刻照镜,舍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⑩大家围坐到沙发茶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色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的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得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不禁问:“啊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

⑪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

⑫她眼光轮流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汪着蜜水儿。”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10月30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第③段重笔渲染重阳节“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给“她”带来的失 落之情,有着制造悬为下文张本的艺术效果。
B.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具张力,在得知晚辈费尽心思准备礼物时,“她”嘴上虽然嗔怪他们多事,内心却充溢着倍受关爱的温暖。
C.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多用口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体会到浓浓亲情;偶尔出现的文言词语,也与人物的形象特点极为相符。
D.小说中儿子一家人平日里对主人公“她”的关心不够,忽视了老人的感受,是作者要刻意批判的一种社会现象,彰显了小说的主旨。
【小题2】小说以“藕荷色”为题,有何作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小题3】简要概括文中主人公“她”的形象特点。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园林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本质在于通过对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四要素以及道路等的有机构成,组织成一个富有情趣、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空间。

②中国园林的经营布局追求诗情画意,即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意境”。不管在绘画中,还是在建筑中,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园之妙处,在于虚实相互,大小对比,高下相称。钱梅溪在《履园丛话》中所说的“造园如作诗文,必 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很好地体现了园林设计中对意 境的理想追求。颐和园中有座亭子叫“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亭 子外整个园林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进入亭子仿佛进入了这幅大画一样。中国园林的 经典之作都十分注重这种气氛的营造,将客观景物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以自然的景象来 表现我们胸襟中无尽的灵感气韵。西方园林则完全不同,大多轴线对称、纵横有致,追求 规整的布局和华丽的装饰。意大利吉奥斯迪庄园、法国凡尔赛宫苑都极具代表性,显得宏 伟壮观、富丽堂皇。

③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布局上体现不同因素“自然而然”的共生状态和关系,是中国园林的另一大特点。有句古诗叫“湖光山色共一楼”,是说楼把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形成一种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园林的设计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 来组织整体结构和空间。例如借景、隔景等等。以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为例,它自成院落,另辟一处空间,别是一番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就是“隔景”。再如苏州的严家花 园在靠墙外堆一假山,上建“宜两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了围墙的局限,即是“借景”。但关注自然和建筑之间关系的园林建筑在西方并不多见。虽然西方园林中并不乏花草树木等自然物的妆点,可建造之初能够有意识的依景、借景的是凤毛鱗角,多是人工改造,后期栽种或者从它处挪移而成,更多地展现了人为的力量。

④中国园林设计同时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句话本来体现了中国文人在绘画中对“理想自沐山水”的追求,后来被挪植到园林营造中,成为中国园林修建的基本思想。在这样园林中人不但可以居住,还可以供游玩、闲行和欣赏,足不出户便能够满足自己休闲需求。拙政园初入园门便是一条狭窄的巷道,驻足其间犹如步入绝境,出腰门有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是“障景”的表现。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后才豁然开朗,创设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之境。一放一收,欲杨先抑,从而使人得到更强烈的视觉感受。而西方园林更重视形式感,在设计领域大都表现为对人的生理需求的关怀。设计师们更多是在建筑的材料和风格形象市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服务于大众的建筑仅仅满足起码的居住和使用功能而已,很少有设计师能够从大众的情感、心理去设计建筑。

⑤在园林设计中,我们既不能放弃传统,放弃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也不能停止对西方现代设计成果的学习。对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论可以借鉴,但不能只是形式的套用和抄袭。多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能够使西方设计的优秀经验和自身设计的因为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同样是经过一个再认识与再创造的过程。

(摘编自陈路《中国传统园林之设计意识》,《中华文化画报>2005年第72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将客观景物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用自然景象来表现人们心中的灵感气韵,景与情相融,体现了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
B.中西园林在建筑形式上表现出两种迥异的风格:前者曲直交替、错落有致,富有韵味;后者严密规整、富丽堂皇,尽显恢宏气势。
C.中国园林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会采用不同手段来进行空间布局,从而体 现不同因素间“自然而然”的共生状态和关系。
D.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不是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活场所,而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满足其游玩、欣赏等情感需求的休闲空间。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简述园林的类型,揭示其通过组合园林四要素和道路等构成美的空间的本质。
B.文章引用钱梅溪的话,意在说明中国园林在经营布局上彰显了对诗情画意的追求。
C.第②③④段分别从设计样式、对自然的处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说明中国园林特点。
D.文章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既有成就。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一词原本是中国绘画和诗文创作术语,中国建筑艺术使用这—概含表明其将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作为唯一追求。
B.“隔景”和“障景”,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段,体现出含蓄有致意味深长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
C.与中国园林追求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布局不同,西方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全都是后期栽种或从它处挪移而成,人为的痕迹较重。
D.在多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园林设计要继承传统、体现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但更重要的是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商业模式,最初源于社会中的“公众协作消费”现象。该现象与传统上通过拥有对物的所有权来使用物并取得相关收益不同,其本质在于通过对闲置资源的二次分配起到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这一现象逐渐发展为一种大规模的商业实践,并演变成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从其运作机制来看,如今的共享经济包括三方市场主体,即供给方、需求方以及中介方。供给方通过提供服务或让渡物品使用权来获得一定的报酬;需求方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享受服务或使用物品;中介方即平台则通过振合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并完成交易来获得相应的资金收入。

目前,共享经济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一般而言,用户在平台注册提交自身信息是为了获取有效服务。然而,受利益所驱,会出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滥用用户信息来操纵用户选择或泄露用户信息而侵犯其隐私权属的情形,从而使用户目的被背离、利益遭受损害。

(摘编自郑佳《共享经济的自治与规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30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认为共享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好处、符合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占86.7% ;无所谓并认为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的占10.5% ;不支持并认为不符合农村发展方向的占2.8% ;了解并认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占10.1%。

共享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譬如,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降低了农民的参与意识,缺乏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农民组织化的积极 性仍不高,农业方式仍表现为种地分散和经营细碎;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人口素质偏低,县、乡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农民也依旧不愿意学习,甚至抱着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农村金融实际供给明显不足造成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市场竞争力;农村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农民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应用能力等等。

(摘编自梁信志《发展共享经济,促推乡村振兴》,《河南日报》2019年2月13日)

材料三:

2018年是共享经济监管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行政、法律、技术等监管手 段多管齐下,规范发展成为各方共识。随着2018年各项整治行动和监管措施的延续,以 及《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共享经济领域仍将延续强监管态势。同时,监管创新也面 临新挑战:长效化监管机制建设任重道远,共享经济企业属地化管理与平台跨地域经营的 矛盾更加突出,过于严格的准入许可导致大量的共享服务提供者不合法不合规,不利于激 发市场活力。

未来三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稳就业和促消费方 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共享经济也将成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场景,人工智能也将在身份核验、内容治理、辅助決策、风险防控、服务评价、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关欣《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和就业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参考报》2019年3月4日)

材料四: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提出,共享经济是全球新业态、新模式创生的前沿领域,围绕共享经济开展持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和增速均实现大幅增长,表明我国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与往年相比,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呈现两大发展亮点。一是制造业产能共享加速发展,成为共享经济领城中最活跃的类型,表明共享经济的发展逐渐从生活领域向产业领域延伸,从简单的模式创新迈向更高层次的要素配置、技术协同和产能最大化利用。二是共享经济“稳就业”

的潜力得到更大释放。在社会群体生活方式曰益多元的情况下,共享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和渠道正在成为“稳就业”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共享经济发展前景乐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是一种全球化、创新型的商业模式,供需双方通过中介信息平台对闲置 资源的所有权进行转让,从而实现三方的互利共赢。
B.用户的平台信息一旦被滥用或泄漏,其财产权益就有可能遭受损害,因此而引发的信用风险便会对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阻碍。
C.材料二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对共享经济整体上持乐观态度,大多数农民认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适合农村发展。
D.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互促互动,共享经济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则为共享经济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平台中介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信息效能的最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使共享经济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B.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推广不畅、金融资本供给欠缺、信息化平 台建设落后等,都是制约共享经济在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C.《电子商务法》的实施将推动共享经济领域延续强监管态势,会直接导致大量共享服务提供者不再合法合规,对激发市场活力产生消极影响。
D.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发展活力已超过生活 领域,共享经济的发展还为社会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未来我们需要在哪两个方面持续发力才能保障共享经济的顺利发展? 请简要概括。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下了登楼所引起的个人的身世之感。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时,认为“赂秦”和“未赂秦”的诸侯国破灭的原因分别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问:哪些技能,经过较短时间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话带来巨大帮助?答:夸奖他人。

(2)最近“夸夸群”火了,不少年轻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在群里,不管你说什么,都会受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例如,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除了在年轻人中流行,还有电商平台商家推出“夸人服务”,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长相、性格等各个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或有语病,请找出并作修改。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为维护广大读者的金融服务消费权益,打造我省诚信金融品牌,本报从即日起公开接收读者对我省金融行业满意度的评议,同时在全 省范围内举办“百万车主评车险”,请您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您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作出公平、公正的服务评价。本报会将您的评价及时告诉相关金融机构和 政府主管部门,并对读者评议出的“3.15”诚信金融品牌进行宣传公示,恳请广大读者务 必积极参与。
10.
请在,下^文段括号处补写恰当的文言虚词。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  )终身行(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不欲,勿施()人。”(《论语.卫灵公》)
(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 )屈人( )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④_____⑤_____ ⑥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