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 | B.⑤④⑥③①② | C.④⑤①⑥③② | D.⑤④①③⑥② |
A.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王勃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 |
B.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
C.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
D.一年内,***与普京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 |
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自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A.人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 B.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 |
C.借他人炫耀自己不可取。 | D.指出别人的缺点要委婉。 |
A.①大王来何操? ②而幸生也何为 |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C.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D.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不能容于远近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血色罗裙翻酒污。
(4)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5)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6)彤管有炜,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8)__________________,户盈罗绮。
(9)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
3.话题作文- (共1题)
在我们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而书的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老师推荐了寒假必读书目,你也可能选了自己喜欢的书在寒假读。
请以“一本书的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诗歌鉴赏- (共1题)
晚秋夜坐
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
B.颔联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
C.诗歌为作者晚坐园中、观赏着园中景致有感而作,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议论抒情。 |
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非晚秋,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 |
5.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尝造山涛 造:拜访,到……去 |
B.衍自说少不豫事 豫:参与 |
C.向若不祖尚浮虚 祖:祖先 |
D.戮力以匡天下 匡:正,纠正 |
A.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
B.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
C.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
D.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
A.王衍神貌情态清明秀美,风度姿态庄重优雅,山涛见了他之后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还说他可能“误天下苍生”。 |
B.王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却很自负,常自比子贡。他善发玄言,终日清谈《老》《庄》,常常口中雌黄,朝野之人对此不以为然。 |
C.西晋大臣杨骏想把女儿嫁给王衍,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了这桩他不愿意的婚事。 |
D.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承担重任并找种种借口推脱,后来被石勒杀害。 |
(1)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现代文阅读- (共3题)
姚庄在望
王剑冰
我顺着一条万里茶路走来。我想,当年苏轼一定也如我一样惊奇:中原这样的地方,怎么那么多茶馆!从驿道上走过,会有茶亭等你。走去了,就有了念想。苏轼五走茶路后,完全地喜欢上这个地方,后来就待在了这片广阔天地。
我已经看到了“姚庄在望”的牌坊,它就像一个亲人守望在庄头。一望无际的田野,麦子一层层涌动。油菜已经结籽,幸福地匍匐着。桐花开得正艳,一咕嘟一咕嘟的香气从花嘴溢出。我就在这丰满而芬芳的四月走入了郏县一个诱人的村镇。走进来我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喜欢上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充满水气啊!
先看到一条河,河的名字叫运粮河。我恍惚看见昨日的欢畅与热闹:两岸绿波,满河清漪,一只只船儿载着号子悠悠而来。船夫到了这里就非得要上岸歇会儿,为的是一壶茶等在那里,自然还有一桌友情。人不管熟不熟,只要一碗清香兑上,就啥都有了。两棵虬曲的老槐,是姚庄人从洪洞大槐树迁徙时带来的。现在依然开着年轻的花。
我弄不清苏轼曾在哪个地方坐过,但我知道他一定看到了远处的莲花山。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的是一片烟霞,那是三郎庙一长溜的街面,里里外外坐的都是人,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红光滋润,说着笑着,围定一堆茶碗,自在开怀。茶碗里始终有水,溢散出田野的香气。人们说着老槐树,说着运粮河,说着河边的玉泉亭。泡茶的水就来自地下甘泉。过去苦的时候喝果叶子,也觉得好。几家水厂在这里扎根,泉水就流到了四面八方。村里人说,这里的人长寿,就因为茶,喝到老死,死了还要后人上坟的时候,供一碗茶。现在这个镇政府所在的村子,还有十来位百岁老人。
茶屋里有人谈天、下棋,也有人围定两个老汉,一个老汉用的是捡来的石子,一个用的是碎瓷碗片,在画的格子里斗智,人说那是乡村的古老玩法,叫摆山。摆山好,摆得山一般威猛壮势,碗片响起,石子拍处,一群叫好声,而后一群的沉默。只有新添的茶在缭绕升腾。
堂后的炉火正旺,水壶像一排小碉堡,吱吱呜呜,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些水溅出来,快活地发出噗嗤噗嗤的笑声。一人手搭一条毛巾,提起这把,放上那把,忙个不停。
茶客不只是来自本土,外乡外县都有,更有外省的。就为这个氛围,即便不喝,就那么坐着也是一种享受!融入其中,你似也被那茶香感染,如苏轼一样坐下不愿离去。
姚庄人好客,给你上大块红牛,大个火烧,大碗饸饹。惊喜中刀叉叮当响,牛头宴开张,直让人想要赤膊上阵。蒜瓣,大葱,辣椒,吃得你大汗淋漓,热血贲张。痛快处谁来两声梆子,中原文化就搅缠在了一起。
有钟声响起,那是村里的南北清真寺。一个村子就有两座寺院,将一个地方和谐成一方净土。正逢寺里一个节日,远方的寺人来往走动,无论认识与否,都热情相迎,留下喝茶吃斋。
一户人家也逢事,招呼一声即刻递过来一摞热饼。街头又有客人来了,先领进茶社,再安排饭店,还要带去看金镶玉。姚庄金镶玉早形成传统,郏县周围出瓷,钧瓷汝瓷都曾是皇家贡品。名瓷再镶飞龙舞凤,花鸟山河,可谓锦上添花。连战来河南,河南的重礼就是姚庄金镶玉瓷瓶。进到一家金玉坊,笑与茶一起迎上,主人叫李冰,祖传绝活,到他这里更是炉火纯青。邻村一个贤淑女孩跟了来,手脚麻利,用心学习,亲自动手,成就这家夫妻名店。店配姚庄,姚庄也配这些工艺。
听说多少年来,姚庄人都安居乐业,无盗无抢。村里的大道就叫民族团结大道。姚庄主事的说起这些来,眉飞色舞。茶与酒不同,酒越喝越燥,茶越品越静。茶不上头,茶只入心。有见喝了酒闹事的,没闻品了茶找茬的。人都像一棵棵植物,不住地接受文明的滋养,而后心胸博大,叶脉深广。因而姚庄安静。见一门上对联:甘泉古韵流芳远,文化新风润物长。
走时又经过那两棵祖槐,“吃杯儿茶”的叫声中,槐花洒落下来,纷纷扬扬,一地雪白。有些落到碗里漂成茶花,构成姚庄特有的味道。
再经过那座亲人般相望的牌楼,品读“姚庄在望”四个字,慢慢地就念叨成了“姚庄在旺”。
【小题1】请根据文本概括姚庄人酷爱喝茶的原因。【小题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小题3】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丰富的情感。
材料一:
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毋庸讳言,多年以来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尴尬。首先,中医药是个有机的整体,中药质量是中医疗效的重要保障。药材不地道、药力达不到,中医疗效必然受影响。其次,中医药管理“令出多门”。现行的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管理监督难以到位。
眼下,中医药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契机,不仅有自下而上的举国期待,期待中医药能够一扫颓势,解民众看病之难,更有自上而下的国家扶持。有战略规划,有法律护航,可以说,中医药正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 摘编自《人口导报》2016年2月29日)
材料二: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从历史环境中看,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
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难以保持和发展地道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很多课程,也越来越被边缘化。
(摘编自《中国医药报》总第3187期)
材料三:
虽然近年来中医在海外的传播以及地位的提升,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但现实状况远比数据呈现的要复杂、微妙得多。
与隋唐、两宋时期中医作为整体对外传播不一样,如今中医作为医疗手段在海外的存在,扛起大梁的仅仅是针灸。在很多西方人眼里,针灸几乎是中医的代名词。以现代西医的科学标准来衡量,中医理论属于“前科学”体系,这也是中医相对于西医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国际上,中医通行的表述是“传统中国医学”,这似乎无形中给中医贴上了与现代科学“对立”的标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中医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被视为主流医学对中医的认可也显得不那么有底气。因为她所使用的化学合成手段完全是现代科学,与中医理论毫无关系。某种程度上说,中医理论作为“文化他者”的身份并没有改变。
(摘编自《走向海外,孤独的“文化他者”》)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药质量是影响中医疗效的重要因素。药材不地道,疗效势必不理想。 |
B.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没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
C.“传统中国医学”是国际对中医的通行表述,这仿佛就把中医放到与现代科学对立的位置。 |
D.近年来中医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渐加强,但弱势和次要的地位并未改变,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
A.中医药学、中医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
B.中医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比较强的影响力,所以为了重振传统文化,我国第一次把中医药纳入了国家战略发展的范围。 |
C.在现代西医科学标准之下,中医药学属于“前科学”体系,故而“传统中国医学”这一表述,包含着中医背离现代科学的偏见。 |
D.因为所使用的合成手段与中医理论毫无关系,屠呦呦虽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却并不能完全体现主流医学对中医的认可,中医理论作为“文化他者”的身份必然会一直持续下去。 |
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1997年,联合国科教组织成立了“普遍伦理计划”,孔汉思继而起草了《人的责任之世界宣言》。在这些跨文化的对话中,我们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宗教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谐会有一定帮助。
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实现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世界伦理宣言》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通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又被称“金律”。“金律”就是孔子的恕道。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强势文明或宗教借助国家强权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即“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治此种症结的良药。
其次,“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和同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古老辩题,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并赋予和同之辨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事物了,这种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对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不是因为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存异”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
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普遍主义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种文明,就是陷全人类于不义。任何一种经人类伟大的心灵创造的、并经过长期历史演进证明能与时俱进的文明或文化,都具有内在、不可代替的价值。这些文化或文明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人类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对伟大文化的持守,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必然,也是人类道德所应然。当然,和而不同决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更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相反,和而不同是一开放、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这一观念是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和平共存之良方。
最后,“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的处世之法是人类文明多样存在之保障,而人类多样文明的共育并存,充量发展,才应是人类不同文明实体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儒家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摘编自《文明冲突与化解之道》,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它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
B.“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在于它的求同存异。 |
C.“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开放的文化观念,主张和而不同,绝不意味着固步自封。 |
D.“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是人类多样文明存在的保障。 |
A.文章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化解人类文明冲突的作用。 |
B.文章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文明冲突、促进和谐有一定帮助,并从两个方面阐述理由。 |
C.文章引用儒家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它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 |
D.文章由“儒家经典”引出观点,再逐层深入分析,各层环环相扣,层次清楚。 |
A.对伟大文化的持守,不能搞文化部落主义,更不能固步自封,而应不断地开放和创新发展。 |
B.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理念的支配下可能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 |
C.今天任何一种文明独步天下、称霸世界都将成为不可能,人类文明的多样并行不悖、和谐共存是未来世界的应有之局。 |
D.“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正是对“和而不同”思想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句子默写:(1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