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外媒称,英国国防部部长哈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 中国的发展
④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 。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外媒称,英国国防部部长哈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 中国的发展
④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 。
A.坦陈 遏制 茅塞顿开 |
B.坦承 遏制 茅塞顿开 |
C.坦陈 遏止 恍然大悟 |
D.坦承 遏制 恍然大悟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瞠目(chēn) 临(mò)摹 忙不迭(dié) 立椎之地(zhuī) |
B.摒弃(bìng) 频率(1ǜ) 并蒂莲(tí) 见风使舵(duó) |
C.创伤( chuāng) 禀赋(bǐng) 众生相( xiàng) 寥若晨星(chén) |
D.蹩脚(biè) 盘踞(jù) 一遛烟(liù) 剑拔弩张(nǔ) |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航空公司发布公告称,东航旅客今后在飞行过程中将可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手机以及符合规定的电脑等设备。 |
B.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
C.汪老的各种著述,尤其是他生前的自编文集,包括难得军见不易罗致的处女集《邂逅集》和第二本书《羊舍的夜晚》,我均已搜罗齐备。 |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正确的选择是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一切机遇,顺应一切挑战,引导经济平稳健康地走向全球化。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1)这首词的上片“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1)这首词的上片“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雪涛小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的一组是()
①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②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③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
④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⑤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
(3)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甘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雪涛小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四知却馈 却:拒绝 |
B.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霁:消除 |
C.而以其半致馈先生 致:取得 |
D.尔适匆匆来 适:刚才 |
A.能以谲计诳人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
B.今与妻计 君安与项伯有故 |
C.以其半市书子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为荆妻转身触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A.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
B.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
C.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治/皆异平日。 |
D.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
①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②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③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
④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⑤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⑥ |
A.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
B.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
(1)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
(3)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小题1】下列对“汉字教育”和“汉字教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小题1】下列对“汉字教育”和“汉字教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
B.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利有弊。 |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
D.只有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オ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
C.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字母组合,国人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汉字面临危机。 |
D.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忽略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
A.“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
B.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以此提升国人文化自信度。 |
C.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的教学经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
D.在信息时代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不要依靠创新汉字教学法,而要依靠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吴江,水的绝唱
余显斌
1
有些风景,让人怀疑不是真实的。
真实世界里,哪里有这样洁净的水,这样玲珑的桥,这样灵秀的街道,和临水的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房子啊。
一切,都如洞箫里吹奏出来的音乐。
一切,都如一阕词里的世界。
人行其中,恍若走在清明上河的图画里,恍若走在高楼黄昏的一声清唱中。自然而然的,脚步就轻了,心也就软了,净了。自自己,也如一个长衫轻飘的书生,走在了唐朝,走在了宋朝。
高低曲折的墙头,有旗袍飘扬。
深巷的石板道上,有高跟鞋声声回荡。
绮窗的里头,有一低头带着羞涩的女子在刺绣。
还有,微风细雨里,有一把小伞在回旋。
吴江,将江南浓缩。
江南,在吴江的水色花光里掩映着,如帘后露出的一痕微笑,如团扇后的倾城国色,如太湖养在深闺中丫髻双挑的女子。
千年岁月,吴江最美。
万顷太湖,鲈乡第一。
2
吴江的美,是从每一个早晨开始的。
当薄薄的雾气,白纱一样轻轻散去的时候,吴江就醒了。首先打开的,是临水高楼上的一扇扇窗户。窗户后,出现一张张白白的脸儿,微微一笑,整个吴江就生动起来,也清新起来。
走在吴江的长干里弄中,有时,真怀疑《错误》里的意境,就出现在吴江。
时,是三月,游子骑着马,走在跫音不响的小巷。楼上,吱嘎一声,一扇窗户开了,一张白团团的脸儿露出来。一刹那间,马上人呆住了。这一刻,山远去了,水远去了,只有一张眉眼生动的脸儿,在眼前晃动着。
而楼上女子,则微微地红了脸儿,悄悄掩入帘后。
多少年后,游子走遍天涯海角,很多记忆都已经淡去,唯有那张白嫩的脸儿,始终在眼前心上出现,轻轻一笑,然后隐去。
这样的女子,也只能是吴江的。
在吴江行走,时时的,你的眼前会走过一个长发飞扬的女子,轻轻一笑,让人心如淋了一场太阳雨,水淋淋的,清亮亮的,怎么拧也拧不干。可是,吴江女子却一笑之后走远了,不见了影子。
多少年前,有支歌唱道:“轻轻对我一笑你就不见了,我到哪里去寻找……”这歌词中,有甜蜜,有快意,也有无奈。在吴江行走,这种甜蜜的忧愁,时时袭人心头。日落了,太湖上浮荡起一片暮霭,吴江也浮荡着一片淡蓝的暮霭。吴江的哪一处楼上,有评弹声响起,远远传来:“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尽无尘。今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半日偷闲酒一樽……
那声音伴随着滚珠一样的琵琶声,柔腻如一片水,醉透如一片荷花,沿着太湖的水荡漾着,游入每一个走过江南的游子的心里。
游子,今夜,你的梦将在哪一声琵琶晚唱中停泊?
游子,今夜,你的泪将为哪一个女子而流?
他乡虽好,不如归来。
何况,吴江今晚,是又一个春江花月夜。更何况,月色上高楼,楼上有人倚栏远望,有着如烟哀愁。
3
吴江的三分婉约是属于女子的,至于三分书卷气,则是属于男子的。
水乡的男子,一般都多些书卷气,翰墨气。因为,这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每一个人,每一个句子吐出,平平仄仄都是诗歌。
吴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吴江,驾一叶孤舟,白帆飘飘,走入中国历史的文人很多,其中的范蠡、陆龟蒙、吴兆骞等,每一个长袍大袖,走上中国文坛,都成为一方风景,成为一座高耸的巨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吴江淋漓的水气,滋润了他们如水的才华,潇洒的风度。
文化人一般都较为软弱,缺乏钢骨铁魂,可吴江人则反之。吴江文人走出来,一个个文采飞扬,又一个个人格高耸。
吴江男人身上,有种诗意。可是,在诗意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一柄化为绕指柔的百炼钢刀的意韵。
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人,秀挺如竹,倔强如松,刚硬如铁。
4
除此之外,吴江更有着四分水墨之韵,流荡在竖行文字里,流荡在竹青汗简中。
这儿,曾发生过著名的笠泽之战。
当年,吴越争霸,太湖之滨,万马奔腾,蒹葭两岸,号角映空,勾践一战定霸,洗刷耻辱,睥睨天下。
岁月如水,弹指一挥。
此后,这儿属于吴国。三国周郎的马蹄,也一定曾从这儿走过。那时,他羽扇纶巾,小乔初嫁,雄姿英发,一定引得吴江高楼女子、陌上红袖、船上的采莲女,都纷纷引领遥望吧。至于诗歌中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中的女子,大概也是吴江的女子吧。
否则,有哪儿的女子,能有吴江女子那般多情呢?
同样的,又有哪儿的人,能有吴江人的心灵手巧呢?
在遥远的岁月,当驼铃响起,在塞外,一队商人,正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下,一直走向远方的时候。在吴江,一支船队也开始扬帆出航,走向遥远的地方。他们的船上,装载着瓷器、茶叶,还有丝绸。
海上丝路,经过这儿。
吴江,是“丝绸之府”。
吴江的陆泽镇,那时桑叶碧绿,织机声声。陌上,采桑女如云;机房,丝绸如霞。这儿,也被世人誉为“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地方。
中国被称为“丝国”,吴江功不可没。
海上丝路,拉近世界距离,吴江更是为之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片湖,赋予一座城以灵气。一座城,赋予一片湖以生机。湖城辉映,如高山流水,谱写了一曲绝唱。
(注)吴江区,位于江苏省和苏州市最南端。西邻太湖,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的美誉。
【小题1】阅读全文,吴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小题3】(1)结合全文,理解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
(2)吴江美好的外表之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美,你最欣赏文本中哪种精神之美,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80字)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文章思绪纵横古今,心怀驰南北,多处引用,化用中国古代诗文,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历史内涵,体现散文之美。
吴江,水的绝唱
余显斌
1
有些风景,让人怀疑不是真实的。
真实世界里,哪里有这样洁净的水,这样玲珑的桥,这样灵秀的街道,和临水的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房子啊。
一切,都如洞箫里吹奏出来的音乐。
一切,都如一阕词里的世界。
人行其中,恍若走在清明上河的图画里,恍若走在高楼黄昏的一声清唱中。自然而然的,脚步就轻了,心也就软了,净了。自自己,也如一个长衫轻飘的书生,走在了唐朝,走在了宋朝。
高低曲折的墙头,有旗袍飘扬。
深巷的石板道上,有高跟鞋声声回荡。
绮窗的里头,有一低头带着羞涩的女子在刺绣。
还有,微风细雨里,有一把小伞在回旋。
吴江,将江南浓缩。
江南,在吴江的水色花光里掩映着,如帘后露出的一痕微笑,如团扇后的倾城国色,如太湖养在深闺中丫髻双挑的女子。
千年岁月,吴江最美。
万顷太湖,鲈乡第一。
2
吴江的美,是从每一个早晨开始的。
当薄薄的雾气,白纱一样轻轻散去的时候,吴江就醒了。首先打开的,是临水高楼上的一扇扇窗户。窗户后,出现一张张白白的脸儿,微微一笑,整个吴江就生动起来,也清新起来。
走在吴江的长干里弄中,有时,真怀疑《错误》里的意境,就出现在吴江。
时,是三月,游子骑着马,走在跫音不响的小巷。楼上,吱嘎一声,一扇窗户开了,一张白团团的脸儿露出来。一刹那间,马上人呆住了。这一刻,山远去了,水远去了,只有一张眉眼生动的脸儿,在眼前晃动着。
而楼上女子,则微微地红了脸儿,悄悄掩入帘后。
多少年后,游子走遍天涯海角,很多记忆都已经淡去,唯有那张白嫩的脸儿,始终在眼前心上出现,轻轻一笑,然后隐去。
这样的女子,也只能是吴江的。
在吴江行走,时时的,你的眼前会走过一个长发飞扬的女子,轻轻一笑,让人心如淋了一场太阳雨,水淋淋的,清亮亮的,怎么拧也拧不干。可是,吴江女子却一笑之后走远了,不见了影子。
多少年前,有支歌唱道:“轻轻对我一笑你就不见了,我到哪里去寻找……”这歌词中,有甜蜜,有快意,也有无奈。在吴江行走,这种甜蜜的忧愁,时时袭人心头。日落了,太湖上浮荡起一片暮霭,吴江也浮荡着一片淡蓝的暮霭。吴江的哪一处楼上,有评弹声响起,远远传来:“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尽无尘。今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半日偷闲酒一樽……
那声音伴随着滚珠一样的琵琶声,柔腻如一片水,醉透如一片荷花,沿着太湖的水荡漾着,游入每一个走过江南的游子的心里。
游子,今夜,你的梦将在哪一声琵琶晚唱中停泊?
游子,今夜,你的泪将为哪一个女子而流?
他乡虽好,不如归来。
何况,吴江今晚,是又一个春江花月夜。更何况,月色上高楼,楼上有人倚栏远望,有着如烟哀愁。
3
吴江的三分婉约是属于女子的,至于三分书卷气,则是属于男子的。
水乡的男子,一般都多些书卷气,翰墨气。因为,这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每一个人,每一个句子吐出,平平仄仄都是诗歌。
吴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吴江,驾一叶孤舟,白帆飘飘,走入中国历史的文人很多,其中的范蠡、陆龟蒙、吴兆骞等,每一个长袍大袖,走上中国文坛,都成为一方风景,成为一座高耸的巨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吴江淋漓的水气,滋润了他们如水的才华,潇洒的风度。
文化人一般都较为软弱,缺乏钢骨铁魂,可吴江人则反之。吴江文人走出来,一个个文采飞扬,又一个个人格高耸。
吴江男人身上,有种诗意。可是,在诗意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一柄化为绕指柔的百炼钢刀的意韵。
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人,秀挺如竹,倔强如松,刚硬如铁。
4
除此之外,吴江更有着四分水墨之韵,流荡在竖行文字里,流荡在竹青汗简中。
这儿,曾发生过著名的笠泽之战。
当年,吴越争霸,太湖之滨,万马奔腾,蒹葭两岸,号角映空,勾践一战定霸,洗刷耻辱,睥睨天下。
岁月如水,弹指一挥。
此后,这儿属于吴国。三国周郎的马蹄,也一定曾从这儿走过。那时,他羽扇纶巾,小乔初嫁,雄姿英发,一定引得吴江高楼女子、陌上红袖、船上的采莲女,都纷纷引领遥望吧。至于诗歌中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中的女子,大概也是吴江的女子吧。
否则,有哪儿的女子,能有吴江女子那般多情呢?
同样的,又有哪儿的人,能有吴江人的心灵手巧呢?
在遥远的岁月,当驼铃响起,在塞外,一队商人,正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下,一直走向远方的时候。在吴江,一支船队也开始扬帆出航,走向遥远的地方。他们的船上,装载着瓷器、茶叶,还有丝绸。
海上丝路,经过这儿。
吴江,是“丝绸之府”。
吴江的陆泽镇,那时桑叶碧绿,织机声声。陌上,采桑女如云;机房,丝绸如霞。这儿,也被世人誉为“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地方。
中国被称为“丝国”,吴江功不可没。
海上丝路,拉近世界距离,吴江更是为之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片湖,赋予一座城以灵气。一座城,赋予一片湖以生机。湖城辉映,如高山流水,谱写了一曲绝唱。
(注)吴江区,位于江苏省和苏州市最南端。西邻太湖,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的美誉。
【小题1】阅读全文,吴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小题3】(1)结合全文,理解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
(2)吴江美好的外表之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美,你最欣赏文本中哪种精神之美,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80字)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用两个独句段“千年岁月,吴江最美”和“万顷太湖,鲈乡第一”结尾,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概述吴江之美。 |
B.本文句式整散结合,使用整句有整齐之美,使用散句则有错落之美,句式富于变化,使吴江美的风物与文章美的形式相得益彰。 |
C.文章第四部分,第八段,将经过吴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路上丝绸之路并举,为吴江添上了雄浑刚劲的一笔,使吴江充盈着阳刚之美。 |
D.文章结尾段,吴江这座城与太湖这片水,融为一体,将城与水比喻为高山流水之曲,升华主旨,表明吴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高洁品性, |
6.语言表达- (共2题)
10.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时间可以摧毁一切,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崇峻的山脉变成浩瀚的海洋,也可以把显赫的权威化成黯淡的灰烬。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命题作文- (共1题)
11.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对于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仅仅属于自己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写一辈子也没有作品,世界再美丽再富饶也是别人的。有了这个眼光,就可以用它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周国平先生自选集中这几句话,道出了写作的本质与内涵。写作最怕的是什么?可以说最怕就是写不出东西。为什么写不出?无非就是缺乏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缺乏生活的土壤,写作自然言之无物。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对于那些被“圈养”的孩子来说,除了家庭就是学校的这种常态生活,更需要拥有非常态的观察与捕捉生活的能力。因此,但凡佳作,最终拼的就是一个人的阅历,以及独特的剪裁与审美眼光。
作文真的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请依据材料,结合你的体验与思考,以“我与写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对于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仅仅属于自己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写一辈子也没有作品,世界再美丽再富饶也是别人的。有了这个眼光,就可以用它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周国平先生自选集中这几句话,道出了写作的本质与内涵。写作最怕的是什么?可以说最怕就是写不出东西。为什么写不出?无非就是缺乏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缺乏生活的土壤,写作自然言之无物。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对于那些被“圈养”的孩子来说,除了家庭就是学校的这种常态生活,更需要拥有非常态的观察与捕捉生活的能力。因此,但凡佳作,最终拼的就是一个人的阅历,以及独特的剪裁与审美眼光。
作文真的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请依据材料,结合你的体验与思考,以“我与写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