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狙击( jū) 瞭望( liáo) 纤腰(xiān) 名媛(yuán) |
B.粗犷(kuàng) 倒坍(tān) 甲胄(zhòu) 惟妙惟肖( xiào ) |
C.裙裾(jū) 氤氲(yūn) 譬如(pì) 峭楞楞(lèng) |
D.襁褓(qiǎng) 瘦削(xuē ) 镜框(kuàng) 威风凛凛( lǐn) |
A.自我来到这个停尸间,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振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 |
B.惊蜇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鞘鞘,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
C.可是,我仰视天空,暝暝中举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的战争也会告终,和平与安祥会重新回来。 |
D.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我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每一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
A.繁体字省略笔画成为简写字,是我国特有的方块字历经数千年蜕变的必然结果,它遵循文字进化弃繁就简的规律。 |
B.作为新锐作家,他从不拘泥于中庸之道,他常常以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深邃思考,发出石破天惊的声音,从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 |
C.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
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两个字。
A.①④③② | B.①③④② | C.②④①③ | D.③④①② |
A.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
C.借口10月份汽油再次涨价,一些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等现象,使一些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
D.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遥想公瑾当年,_____,雄姿英发。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④或脱身以逃,______,而又有剪发杜门。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小题1】上阕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小题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小题1】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诋大酋当死 辱骂 |
B.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通“凌”,欺侮 |
C.为巡船所物色 盘查 |
D.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凡是 |
A.予之及于死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为巡船所物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C.以小舟涉鲸波出 不赂者以赂者丧 |
D.而境界危恶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
A.本段中第一个“呜呼”表达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 |
B.本段历数了种种危险的遭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是在前面几段叙事基础上的间接抒情,行文至此郁结在内心的复杂情感自然喷发,不可遏止。 |
C.德祐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 |
D.本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是不堪回首往事的悲歌,是悲愤情绪最深沉而又最强烈的倾泻。 |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项王故里 梁衡
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这恐怕是第一次正式为项羽立碑,由是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霸王别姬……讲解员说她统计过,有一百多条。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一般的成语辞典收三四千条,大型辞典收到上万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项羽少年时不爱读书,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未想他自己倒成了一本后人读不完的书。汉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司马迁写了这样一个人物,塑造了这样一个英雄,就影响了我们民族的历史两千年,而且还将影响下去。
汉之后,项羽成了中国人说不尽的话题。史家说,小说家写,戏剧家演,诗人咏,画家画,民间传。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项羽是个多色彩的人物。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雄心勃勃又谦谦君子,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八尺男子却儿女情长。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的好歌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然后两人从容自刎。他是一个性情中的人物,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有巨大的悲剧之美。他身上有矛盾,有冲突,有故事;而其形象又壮如山,声如雷,貌如天神,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全国北至河北南到台湾,“项王祠”“项王庙”又不知有多少,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南迁到福建的王姓奉霸王为自家的保护神,台湾许姓从大陆请去项羽塑像建庙供养,以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了这个人物。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鲁迅说,一部《红楼梦》有的见淫,有的见《易》。一个历史人物,就如一部古典名著,能给人以充分的解读空间才够得上是个大人物。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说你怎么就不能再忍一回呢:“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
(节选自梁衡《秋风桐槐说项羽》,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选文写“项王故里”,对于景致,作者只重点写了“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有何用意?
【小题2】全国多个地方修建“项王祠”“项王庙”,作者说是老百姓“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小题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小题4】联系全文,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小题1】请说出文段塑造老贝尔曼形象所用的具体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老贝尔曼的性格。【小题2】老贝尔曼画出的杰作是什么?作者没有实写相关的情节,有什么好处?
6.材料作文- (共1题)
有位企业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我就是多走了一步。”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或许就取得了成功。但是,有时候多走一步,却带来不好的结果。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以“多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不要抄袭。7.语言表达- (共2题)
如果你是你父亲,你希望你的父亲以怎样的家训来教化家中成员。请你也拟两条家训。
①
②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