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A.都德的《最后一课》之所以震撼人心,便是由于侵略者不但占领土地,还禁止被征服者使用自己的语言,企图借此抹煞一个民族的记忆。 |
B.我在生活中,不止一次看过碧色的寒山,而且也在“平林漠漠烟如织”以至“暝色入高楼”的环境条件之中出现过。 |
C.在麦当劳的菜单上,品种种类不但有限,而且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 |
D.许多维生素缺乏病,实际上并不是由于食物里面完全缺少维生素,而是由于体内吸收维生素的机能不行的缘故引起的。 |
A.经营调度 成王败寇 踌躇满志 战战兢兢 |
B.笔管条直 抱残守阕 顾盼神飞 扬扬大观 |
C.冠冕堂皇 重震雄风 稍纵即失 天网恢恢 |
D.雷霆轰鸣 疑窦释然 因地致宜 孜孜不倦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 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 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 在个人行动上,我们 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无论 还是 都 不管 或者 都 |
B.不但 而且 也 即使 甚至 也 |
C.无论 还是 都 即使 甚至 也 |
D.不但 而且 也 不管 或者 都 |
A.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双关) |
B.华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
C.两只麻雀蹲在辉煌的阳光里,一副丰衣足食的样子。(拟人) |
D.主子们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反语) |
A.有条不紊(杂乱) 自惭形秽(丑陋) 百无聊赖(依赖) |
B.痛改前非(忍痛) 同病相怜(怜悯) 鞭辟入里(鞭策) |
C.一丝不苟(随便) 刚柔相济(补益) 长歌当哭(引吭高歌) |
D.要言不烦(烦琐) 妖童媛女(艳丽) 生灵涂炭(人民) |
A.桌帏(wěi) 漫溯(sù) 蹙缩(cù) 蓦然(m ò) |
B.杜撰(zhuàn) 眼翳(yì) 颙望(yóng) 戮力(lù) |
C.窠臼(jiù) 敕造(chì) 粜米(tiào) 氓隶(máng) |
D.孱头(càn) 桂棹(chuò) 珍馐(xiū) 阖家(hé) |
A.“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
B.明代林叔学“荔枝花”诗说:“苞蕊还分雄与雌”,应是从果农那里得来的知识。 |
C.他发觉他们的生活,不是靠了理智,而是——毫不顾虑理智——靠了信仰。 |
D.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 普希金 德国 |
B.《咬文嚼字》 议论文 庞朴 中国 |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
D.《苏东坡传》 人物传记 林语堂 中国 |
A.今天,我就是带着写好了的《一轮满月挂燕园》一文,来请先生过目的。(叙述) |
B.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抒情) |
C.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说明) |
D.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议论)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一)
山居秋瞑
王维
▲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小题2】颈联写“浣女”、“渔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3】本诗从哪些角度来表现“静”、“空”之美?
【小题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金城千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②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小题3】选文从哪两个方面写秦始皇的统一天下?
【小题4】选文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一)
郑谷改诗的故事,给我们以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还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找出“一”字的许多用法,诗人们赋予它以种种特殊的表现力。前面谈到的《早梅》诗,表现的是一种凌霜傲雪,蓓蕾初放的意境,人们在深雪覆盖之下,感到生命的力量,看到新生的象征。但是,在另外一些诗中,“一”字却被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例如传说为王安石所作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就属这一类。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色,动人的春色比比皆是,作者独选择了“浓绿万枝红一点”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使得动人的春色集中在“红一点”上表现出来,构成非常鲜明出众的艺术形象,形成意在言外的艺术意境。好就好在这“一点”,如果是“红万点”,恐怕就没有韵味了。“动人春色不须多”,是“红一点”的说明,它也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意义:审美趣味是多样化的,百花盛开,百鸟争喧,乱云飞渡,万众高歌,这些场面会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美感,也许,那是属于阳刚之美吧?但是,用“一”字去表现的种种境界,却使人感到另外一种美。这种美的意境,往往使读者感到或幽静凄凉,或超群出众,或清高孤傲,或闲适雅致,也可以说是属阴柔之美。其特点是含蓄蘊藉,饶有余味,“一”字在此,具有“以少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选自张文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小题1】郑谷改诗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A.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写诗要重视反复推敲,锤字炼句。 |
B.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歌中如果用得巧妙,就会有特殊的表现力。 |
C.诗歌创作借助于艺术联想,就能获得艺术审美的效果。 |
D.诗歌创作应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最美的意境。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B.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
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A.比喻论证 | B.比较论证 |
C.引用论证 | D.举例论证 |
A.“浓绿万枝红一点”中的“红一点”,凸显动人的春色,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 |
B.“一”字在诗歌中意义单一,但能取得“以少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
C.选文把古代文论与古典诗歌鉴赏相结合。 |
D.作者以典型的、生动的诗词意象阐释自己的理性思考。 |
(二)
苏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穿过百老汇路和五马路汇合处那处平坦的柏油路面。他拐到百老汇路,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门前停了下来,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他刮过脸,他的上装还算过得去,他那条干干净净的活结领带是感恩节那天一位教会里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能走到餐桌边不引人生疑,那就是胜券在握了。他露出桌面的上半身还不至于让侍者起怀疑。一只烤野鸭,苏比寻思,那就差不离——再来一瓶夏布利酒,然后是一份卡门贝干酪,一小杯浓咖啡,再来一支雪茄烟,一块钱一支的那种也就凑合了。总数既不会大得让饭店柜上发狠报复,这顿牙祭又能让他去冬宫的旅途上无牵无挂,心满意足。
可是苏比刚迈进饭店的门,侍者领班的眼光就落到他的旧裤子和破皮鞋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发到人行道上。那只险遭暗算的野鸭的不体面命运也从而得以扭转。
(选自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小题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小题2】选文写苏比的领带“干干净净”,并指出是在“感恩节”那天得到的,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3】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苏比这个人物形象?
【小题4】选文体现了欧·亨利小说怎样的语言特点?请结合画线句进行分析。
5.语言表达- (共3题)
①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
②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③你觉得可以通过开展哪些具体活动来实现活动目的?请写出至少四种活动形式。
④请给你的亲人(或亲人们)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恩之情。60字左右。
6.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