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239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7题)

1.Look at that tree. It is ________.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咀/细慢咽机/风破浪陋/流水面/风餐宿
B.压/无虚发候/机而动恫/杀鸡意/终成眷
C.狭/于言表灭/陌交通学/低声媚/害忠良
D.罢/相形见绌捐献/介之士依/上走丸角/罗绸缎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4.
下面是宋人王禹偁的律诗《村行》,次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排序是(2分):
①村桥原树似吾乡  ②信马悠悠野兴长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马穿山径菊初黄  ⑧万壑有声含晚籁
A.⑦②④③⑧⑤⑥①B.①⑥④③⑧⑦②⑤
C.⑦②⑧⑤④③⑥①D.⑥①④③⑧⑤⑦②
5.Coffee is ready. How nice it___!
6.—________?

—He is good­looking.

7.     does Tom feel?  

— He feels very happy.

2.句子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未老莫还乡,   。(《菩萨蛮》)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
(3)    ,仙之人兮列如麻。  (《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陈王昔时宴平乐, 。 (《将进酒》)
(6)斜月沉沉藏海雾, 。 (《春江花月夜》)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shān)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而俯顺荒余,何耶?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yòu),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其莳(shì)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默而识之,神而明之。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náo) 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
五代时,傅檀宴宣德楼叹日:“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
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矢勿谖(xuān)!”癸酉七月记。
(选自袁枚《随园后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居随园三年,捧入陕檄:文书。
B.以子之费,子之居易:交换。
C.构思之巧拙,皆于是焉征:验证。
D.然或缺而待周:四周。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枚亲自整治随园的原因的一组是(2分)
①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
②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
③治之有年,费干金而功不竞
④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
⑤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⑥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枚退居随园三年后,短暂入陕为官。回来后,看到“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于是他亲自率领仆役清除杂草、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
B.虽然花了很多时间、金钱用于整治随园,但袁枚仍然乐此不疲,他只是顺乎自己的心意去做,慢慢地改进、修补,没有迫切地要求限期完成。
C.在袁枚看来,整治园子与为官也有相似之处,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铲除恶人,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
D.袁枚认为再有名的豪宅庭园,如果没有把自己的理念、精力投放进去,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我”才能做到爱惜人力物力,才能确保独断专行。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而俯顺荒余,何耶?(2 分)
(2)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2分)
(3)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2 分)

4.语言表达(共3题)

10.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10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10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是,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3分)
启示:
12.
仿照下联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你以“语文课本”为对象写出上联。要求:①合乎对联的基本写法;②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3分)
语文课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中国历史书:揽古今风雨,凸显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