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883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1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对不起!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泥石流多发的地区特别是地质地形特殊的山区,当遇到有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时,尤其是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B.《战狼》系列突破了以往军旅战争片的局限,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都进行了成功探索,为未来同类题材电影创作积累了经验。
C.现在,由创新开启的新引擎已经点火,新的动能也已经在积聚,勇敢拥抱变革,把握发展主动权,必将开辟发展新局面,迎来转型升级。
D.近年来,全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围绕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同步带动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大发展的腾飞之路。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小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 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B.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D.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兼容
阿里巴巴金融对小微企业实行贷款,目前已有了几十万家用户借助这个平台完成了贷款。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不断蚕食,传统金融行业如果不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将会很快被时代所抛弃。实际上,信用模型的建立并非偶然,它受到技术、资金、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其中最易被忽略、但却最关键的因素则是社会关系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
成功企业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诚信资本原始积累,腾讯微信从一开始的大量用户社会关系诚信资本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渐发展,先是社交平台后来发展到支付平台,最后是理财,最终涉足金融领域,这些都和社会资本初步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社会诚信资本,才会有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针对金融服务领域,社会关系的诚信资本能够提升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有效降低违约率,降低交易成本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需要被银行所重视。
虽然小微企业的年均银行贷款金额的攀升速度比较快,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满意度仍然很低。对于信贷来讲,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有着较大差距,普惠信贷重视社会性和公益性,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等的融资难问题,而传统金融则注重盈利性。中小企业贷款,由于抵押担保的信用程度比较低,信息出现了极大的不对称,贷款机构的风险成本相对而言较高。此外,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一般较小,因此,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金融,显然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政府为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采取了多种奖励措施,但是仍旧不能有效弥补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
营业点数量少、业务经理人数有限是国有银行推行普惠金融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但是互联网的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为普惠金融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几年,银行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缺乏主动性,加上完全脱离了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新的、操作更为便捷的支付形式的出现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急需借助互联网来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应对互联网金融下几何级增多的客户量。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同时紧跟互联网潮流开设了各自的银行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开放与连接。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难点就是信息成本较高,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该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在不断壮大,其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使得供应链金融可以得到高效发展。供应链金融脱离了仅仅针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通过深化和核心企业的合作,结合贸易背景实行真实的审查,在中小企业交易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基础上,提供配套金融业务。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基础上可以极大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
(选自《互联网金融之问——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金融行业由于没有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受到互联网金融不断蚕食,即将被时代所抛弃。
B.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均旨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传统金融以盈利性为主,而普惠信贷则以社会性、公益性为主。
C.传统的商业银行应紧跟潮流,借助网络实现操作业务平台的扩展,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的同时,还可开设银行微信公众号。
D.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所有难点问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2两段,以腾讯微信的发展为例,论证了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无论对互联网金融还是对传统金融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B.文章第3段,对比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的差距,论证了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较大。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优势,论证了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兼容的必要性。
D.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论述了传统金融存在的弱点,目的是为了阐明现代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建立社会诚信资本,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B.政府采用多种办法来推行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传统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考虑到贷款存在的风险与损失,还是处于不情愿状态。
C.传统商业银行急需借互联网开展业务,源自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主动性和完全脱离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便捷的支付形式出现。
D.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供应链金融的高效发展,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深化与小微企业的合作。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有江
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脚下是万丈深渊。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下山时,他鬼使神差地将车又开回了单位,并关闭了手机。
今夜,他想徒步回家。
银白的河床里,静水深流,寂然无声。夹道的树丛间,散布着稀奇古怪的虫鸣,天籁般好听。他贪婪地深吸着夏夜的凉气,稳健地走在塑胶绿道上。恍惚间,他觉得身后,留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这些脚印,将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坚定地嵌入了这座城市。“强人是你,能顶天立地”,想起了郭天王的歌词,他微微一笑。
在绿道尽头翻上路面,向南,转入一条商业街。路上车水马龙,街两边店铺林立,流光溢彩的招牌和灯箱,让他有片刻目眩。一家超市的音响,正不遗余力地播放着流行歌曲。这条他每天经过的街道,原来如此繁华。从前的熟视无睹真不应该。
从商业街拐进工业区,热闹渐行渐远。马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货柜车,几乎没有行人。站在梧桐树间的路灯,洒下斑斑点点的光。突然,他发现一家工厂的后门口,好像躺着一个人。
他清除脑子里的那团乱麻,一步步走近。
是一位全身脏污,壮实,约五十岁的女人。她穿着一套破旧的粗布工装,左脚挑着一只女式布拖鞋,右脚底压着一只男士塑料拖鞋。她身体横截门口,就着斜坡躺着。头枕交叉的双臂,胸腹坦然地面对夜空,居然还跷着二郎腿。青紫的脸上,仿佛浮着一层油润润的,纯真的笑意。均匀的鼾声,透出香甜的气息。女人,很像法国印象派油画里,那些丰腴的睡美人。
她不像是捡垃圾、收破烂的。讨薪的?似乎也不像。更像是一位精神失常者,一位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弃妇。她有家人吗?为什么会沦落街头?也许,她好好洗个澡,换身衣,睡在一张柔软的床上,会是一位美丽的母亲。猜测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很可笑。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根本没资格同情她。
他掏出手机,已经是凌晨一点。他从来没有这么晚不回家。偶尔晚归,总有电话先打回去。手机恢复信号后,一股脑蹦出十几个未接电话和未读信息。母亲、老婆和儿子都问他啥时候回来,干吗还不回家。儿子和儿媳妇在闹离婚。母亲的股骨头手术,无论如何不能再拖……
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徜徉在明月大道,他和月光下的影子无休止地辩论着。他告诫自己,什么都不必想,不必担心。影子却告诉他,你得想清楚一切,凡事都值得担心。
到了他夜夜栖息的小区。输密码,开门;进电梯,出电梯;开锁,进家门,换鞋,过客厅。一切照旧。他伸头看看母亲的卧室,夜灯阑珊。蜷缩在沙发上的妻子鼾声正顺。负痛而眠的母亲,也一脸安详。
赤条条躺进浴缸,他才再一次回想下午张医生的电话。“你……虽然是晚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一瞬间,不可遏制的泪水,决堤般涌出。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中见深意,通过“他”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去思考苦难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
B.“他”对流浪妇人身世来历作一番猜测前后的心理变化,既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也暗示了“他”苦恼无助的处境。
C.小说善于营造冲突来表现人物,“他”在月光下与影子的辩论,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巧妙外显,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他”的焦躁难安。
D.小说的语言既具表现力又有感染力。如“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就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小题2】小说“归”这一标题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才交待“他”身处癌症晚期,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的片段文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越俎代疱地“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来”。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三: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问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性。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材料四:
“让座”这一行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没有硬性的处罚,让不让完全是“靠自觉”。有一份关于“让座初衷”的调查显示,65.4%的受访者表示是发自内心,23.9%的受访者是受到“道德逼视”,8.9%的受访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视或其他行为。由此可见,只有65.4%的人是靠自觉的,而32.8%的人正是受到道德约束才做出了让座行为。
(摘自《“让座”是道德绑架还是道德约束?》,2017年7月19日长江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让座纠纷”频发是由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和市民公德意识缺失所致,给老年人让座,是社会提倡的美德,也是年轻人的义务。
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让座指导员”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往往是为了审视别人,动辄以曝光相威胁,这些行为与文明的修为背道而驰。
C.材料三指出“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别人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身权益。
D.材料四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了一系到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当今社会让座行为受到道德约束的状况。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让座是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在当下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座位要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前提是让座者愿意“成人之美”。
C.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
D.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七成的受访者让座时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还有近三成的人是受到道德约束才让座的。
【小题3】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2)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一句,借风、猿等意象写出诗人登高所见秋天的萧瑟景象。
(3)《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共1题)

10.
下列文段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1)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达到改变“泯然众矣”的命运。  
(2)      
(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