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B.为了让宝贵的移民精神和移民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我们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这本书,以期使广大读者得到教益。 |
C.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
D.在消费升级以及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旅游产业正拉动经济增长、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创业创新的“强劲引擎”,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很不如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本诗画面沉重暗淡,诗人把咏物和个人的身世之慨结合来写,感伤身世之中流露出人生无奈、及时行乐的情感。
【小题2】诗中“眼穿仍欲稀”一句中,“稀”字一作“归”,你认为哪个字更符合诗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很不如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不直接写落花,而是逆折而入,写客去楼空,烘托出一片凄冷寂寞的气氛。 |
B.颔联承上,具体描写落花“乱飞”的情状。上句写远景,下句写近景:落花飘拂纷飞,与曲陌连成一片,在落日余晖的掩映下,绵延不断。 |
C.颈联中“肠断”“眼穿”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伤春怜花的无奈忧伤之情。 |
D.尾联语意双关,既写花朵用心装点春天,最终落得凋零沾衣的凄凉结局;同时表现了诗人素怀壮志却不见用于世,只有泪落沾衣的感慨。 |
【小题2】诗中“眼穿仍欲稀”一句中,“稀”字一作“归”,你认为哪个字更符合诗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①,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②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③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
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
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右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有删改)
〔注〕①车师:汉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②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③车延、恶师:均为汉代西域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
(2)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①,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②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③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
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
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右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有删改)
〔注〕①车师:汉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②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③车延、恶师:均为汉代西域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
B.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
C.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
D.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
A.“拜”授予官职。此外,文言文中“授”“除”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B.“持节”,拿着符节。古代使者拿着缀有牦牛尾的竹竿,作为出使的凭证。这种符节通常是天子或君王授予的。 |
C.“薨”,诸侯死亡,秦汉以后也用于高级官员的死亡;“崩”是天子专用;大夫死叫“不禄”;士人死则叫“卒”;而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称为“死”。 |
D.“谥”指谥号。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文中常惠的谥号“壮武侯”含有褒义。 |
A.常惠少年时家庭贫寒,他自告奋勇,响应招募,随苏武一同出使匈奴。回国后,朝廷嘉奖他的劳苦,封他做光禄大夫。 |
B.昭帝时,为了联合西邻诸国一道抗击匈奴,清除边患,朝廷任命常惠担任校尉,持节总领乌孙部队,与其合作共同御敌。 |
C.乌孙国受尽匈奴欺负,甚至连公主都受到匈奴威胁,不得已向汉朝求救。汉朝发兵,乌孙国协同作战,重创匈奴,缴获颇丰。 |
D.常惠替代苏武为典属国,右将军赵充国死后,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典属国的官职照旧,他死后封地传到曾孙后被废除了。 |
(1)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
(2)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会逐步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往往也是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人则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落、崩溃。一个国家在经过经济繁荣的承平之治之后,常会迎来文化的繁荣,但是在文化的繁荣背后往往蕴藏着国家衰落的种子。个人在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也会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在精神生活的满足达到高点之后,人性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退,甚至倒退。显然,国家、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目前某些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最终在这些问题的阻滞之中,国家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会趋于衰退,在衰退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物质财富的损失,会带来精神追求的振奋;精神需求的衰落、倒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可以说,精神追求是人的更为根本性的追求,在某一阶段可能外化为确定的、看得见的物质追求,但在其他阶段则表现为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质追求实现难度不大,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精神追求比较复杂,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个人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其难度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
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可分为四部分: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自我意识、良好状态的持续。其中,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可以算一个核心,二者共同组成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自我意识,代表了“人”的存在,有了这个“人”,才有对理想生活的追逐。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区别于外物的独立性感觉和自我对大脑内部其他信息的调动、整理、掌控能力。前者对应于积极的情绪,后者对应于意志的实现。意识清醒的时候,像一点烛光,照亮的范围远大于模糊的时候,即所意识到、注意到的大脑储存或者从外部接收的信息量远大于模糊的时候。自我意识,犹如树干、树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犹如树枝和绿叶。人有了自我意识的存在,就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赋予价值,并积极地追求理想生活。良好状态的持续,则指的是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延续。
(选自2017年10月新华网《精神需求及其矛盾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当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会逐步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往往也是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人则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落、崩溃。一个国家在经过经济繁荣的承平之治之后,常会迎来文化的繁荣,但是在文化的繁荣背后往往蕴藏着国家衰落的种子。个人在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也会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在精神生活的满足达到高点之后,人性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退,甚至倒退。显然,国家、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目前某些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最终在这些问题的阻滞之中,国家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会趋于衰退,在衰退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物质财富的损失,会带来精神追求的振奋;精神需求的衰落、倒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可以说,精神追求是人的更为根本性的追求,在某一阶段可能外化为确定的、看得见的物质追求,但在其他阶段则表现为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质追求实现难度不大,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精神追求比较复杂,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个人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其难度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
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可分为四部分: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自我意识、良好状态的持续。其中,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可以算一个核心,二者共同组成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自我意识,代表了“人”的存在,有了这个“人”,才有对理想生活的追逐。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区别于外物的独立性感觉和自我对大脑内部其他信息的调动、整理、掌控能力。前者对应于积极的情绪,后者对应于意志的实现。意识清醒的时候,像一点烛光,照亮的范围远大于模糊的时候,即所意识到、注意到的大脑储存或者从外部接收的信息量远大于模糊的时候。自我意识,犹如树干、树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犹如树枝和绿叶。人有了自我意识的存在,就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赋予价值,并积极地追求理想生活。良好状态的持续,则指的是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延续。
(选自2017年10月新华网《精神需求及其矛盾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平已久的国家在经济高度繁荣之后,必然会迎来文化的繁荣。 |
B.物质追求比之精神追求更容易实现,它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 |
C.“人”的存在以及“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 |
D.在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中,“良好状态的持续”也是理想生活的状态。 |
A.文章在论述了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的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阐明了精神需要的内涵。 |
B.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谈及精神追求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
C.文章论述了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
D.文章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分为四个部分,重点论述了“自我意识”的含义和作用。 |
A.只有基本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人才会逐步趋向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
B.一旦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到了鼎盛时期,这个国家就已经开始了衰落的进程。 |
C.精神需求的衰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而物质财富的损失却会振奋精神追求。 |
D.人只要有“自我意识”,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和意志的实现,就会进入理想生活状态。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失去的鸟巢
郝子奇
⑴一定是在一个傍晚,月初上,星已疏,繁华的都市华灯燃亮。你,衔着荒野上的一支枯草,枯草上尚未风干的荒野风情,抖落夕阳染红的疲惫,静静地落在都市,落在都市街道的高高的白杨枝头。
⑵第二天早晨,推开后窗,一声啁啾,破窗而来。
⑶望穿层层叠叠的绿,我终于望到你,精神抖擞地站在树梢,太阳的色泽正一点一点地把你镀红。
⑷惊诧之后,我忽然激动起来,站着,一任声声啁啾入窗飘落,飘落。走出故乡,再也不曾听到一二声真切的鸟啼,我常常感到失落了什么。在公园,或者鸟市,铁网里的小鸟之啼,纵然能使孩子们拍手,于我却是破碎的呐喊,痛苦的绝唱。多少次,站在阳台上远望,期待着什么,最终还是失落。常想如此繁茂的大树,不能招来一只纯情的小鸟。而故乡,无论是伟岸的古槐,还是石崖的歪脖树,甚至一棵荆棘,一片茅草,都有鸟的欢歌啊。那种自然天籁的声音,一直包容着我贫苦而寂寞的童年。多少年了,那声音一直回绕在我疲惫的梦乡。
⑸而你,默默而来,是安慰我这颗因都市的繁华而倍感孤寂的灵魂吗?
⑹每每下班,我都站在树下,洒上一点小米,或者其它什么食物,看你从浓重的绿色中飞下来,啄吃几口,或者静静地看我一眼。再后来,一切都很默契了。聆听着你的啁啾,我感知着一种久远的回归。
⑺不知哪一天,当我抬起头来,竟吃了一惊。高高的树杈上已不是两三根草,己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巢。多少次,看到你衔着泥草在草丛中小憩,又坚定地飞起来,飞起来。要飞多远才能找到筑巢的泥草,要飞多少次才能筑成新巢啊。
⑻有过风雨交加的夜晚,蛇舞的闪电,掠过小楼,绕树而动,急风挟雨,注如倾盆。我可怜起你了,那么细弱的你,那么单薄的小巢,能经得住这不幸的摧残吗?雨过的拂晓,我急急推开窗子,你那么安静地站在巢之外,摇落着叶上的水珠,点点滴滴,而小小鸟巢正在枝头晃动着,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⑼另外的一个黄昏,我站在阳台上,远远地,两个闪光的红点从高楼交错的空中飘来。楼下人们也很兴奋:可爱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情人。你们双双落在鸟巢的南枝上,互相交颈,啄着,翻飞着,沉浸在美好的幸福中。等我出差一段时间,再回来的时侯,只见一个鸟飞进飞出,总是衔一个蚂蚱,一个野果的。邻居告诉我,小鸟就要有自己的儿女了,那时,我们这里就更热闹了。
⑽外出一些日子,匆匆赶回,我想小鸟们应该会在巢里喊叫了。一进屋,孩子凄然对我说:该死的人。
⑾我有了预感,忙问:怎么了?
⑿孩子满眼泪花,告诉我,几个玩鸟的人,掠走了你羽毛未丰的孩子。
⒀这个夜晚显得分外漫长。独坐阳台,我抽着烟。你一声声泣血的啼叫从高高的树枝跌落下来。冷月如钩,你发疯地冲撞着夜,冲撞着浓密的树叶,一次又一次,整个小城都感知了痛苦。而我,一直到天明,终于滴下了男子汉的眼泪。
⒁我知道,你要走了。虽然,飞了很远,你又旋回来,往复几次,最终,你成为一个小小的星点,消逝于我模糊的眼睛,消逝于迷茫的云空了。
⒂高高的树梢,你的小巢仍在。繁叶飘尽,鸟巢成了标志——那是你失落在都市的眼睛。
(《散文世界》2011.2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文章的结尾写“高高的树梢,你的小巢仍在”,而标题却是“失去的鸟巢”,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意蕴的理解。
失去的鸟巢
郝子奇
⑴一定是在一个傍晚,月初上,星已疏,繁华的都市华灯燃亮。你,衔着荒野上的一支枯草,枯草上尚未风干的荒野风情,抖落夕阳染红的疲惫,静静地落在都市,落在都市街道的高高的白杨枝头。
⑵第二天早晨,推开后窗,一声啁啾,破窗而来。
⑶望穿层层叠叠的绿,我终于望到你,精神抖擞地站在树梢,太阳的色泽正一点一点地把你镀红。
⑷惊诧之后,我忽然激动起来,站着,一任声声啁啾入窗飘落,飘落。走出故乡,再也不曾听到一二声真切的鸟啼,我常常感到失落了什么。在公园,或者鸟市,铁网里的小鸟之啼,纵然能使孩子们拍手,于我却是破碎的呐喊,痛苦的绝唱。多少次,站在阳台上远望,期待着什么,最终还是失落。常想如此繁茂的大树,不能招来一只纯情的小鸟。而故乡,无论是伟岸的古槐,还是石崖的歪脖树,甚至一棵荆棘,一片茅草,都有鸟的欢歌啊。那种自然天籁的声音,一直包容着我贫苦而寂寞的童年。多少年了,那声音一直回绕在我疲惫的梦乡。
⑸而你,默默而来,是安慰我这颗因都市的繁华而倍感孤寂的灵魂吗?
⑹每每下班,我都站在树下,洒上一点小米,或者其它什么食物,看你从浓重的绿色中飞下来,啄吃几口,或者静静地看我一眼。再后来,一切都很默契了。聆听着你的啁啾,我感知着一种久远的回归。
⑺不知哪一天,当我抬起头来,竟吃了一惊。高高的树杈上已不是两三根草,己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巢。多少次,看到你衔着泥草在草丛中小憩,又坚定地飞起来,飞起来。要飞多远才能找到筑巢的泥草,要飞多少次才能筑成新巢啊。
⑻有过风雨交加的夜晚,蛇舞的闪电,掠过小楼,绕树而动,急风挟雨,注如倾盆。我可怜起你了,那么细弱的你,那么单薄的小巢,能经得住这不幸的摧残吗?雨过的拂晓,我急急推开窗子,你那么安静地站在巢之外,摇落着叶上的水珠,点点滴滴,而小小鸟巢正在枝头晃动着,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⑼另外的一个黄昏,我站在阳台上,远远地,两个闪光的红点从高楼交错的空中飘来。楼下人们也很兴奋:可爱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情人。你们双双落在鸟巢的南枝上,互相交颈,啄着,翻飞着,沉浸在美好的幸福中。等我出差一段时间,再回来的时侯,只见一个鸟飞进飞出,总是衔一个蚂蚱,一个野果的。邻居告诉我,小鸟就要有自己的儿女了,那时,我们这里就更热闹了。
⑽外出一些日子,匆匆赶回,我想小鸟们应该会在巢里喊叫了。一进屋,孩子凄然对我说:该死的人。
⑾我有了预感,忙问:怎么了?
⑿孩子满眼泪花,告诉我,几个玩鸟的人,掠走了你羽毛未丰的孩子。
⒀这个夜晚显得分外漫长。独坐阳台,我抽着烟。你一声声泣血的啼叫从高高的树枝跌落下来。冷月如钩,你发疯地冲撞着夜,冲撞着浓密的树叶,一次又一次,整个小城都感知了痛苦。而我,一直到天明,终于滴下了男子汉的眼泪。
⒁我知道,你要走了。虽然,飞了很远,你又旋回来,往复几次,最终,你成为一个小小的星点,消逝于我模糊的眼睛,消逝于迷茫的云空了。
⒂高高的树梢,你的小巢仍在。繁叶飘尽,鸟巢成了标志——那是你失落在都市的眼睛。
(《散文世界》2011.2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注重环境描写。开头描写月亮初上的都市夜景,为鸟儿到来渲染宁静的气氛;第(13)段中“冷月如钩”则烘托鸟儿失子的痛苦。 |
B.文章在第(2)段中描写铁笼的小鸟破碎的叫声,是为了反衬故乡树上鸟儿自然天籁的叫声对我的影响——“安慰我孤寂的灵魂”。 |
C.文章(7)(8)两段叙述了鸟儿不辞辛劳地衔草筑巢,作者认为鸟巢是“动人的风景”,是因为鸟巢虽在树上晃动,但非常牢固。 |
D.第(14)段描写鸟儿离开的情景,既表达了鸟儿对鸟巢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同情、留恋和伤感。 |
【小题3】文章的结尾写“高高的树梢,你的小巢仍在”,而标题却是“失去的鸟巢”,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意蕴的理解。
7.
五、阅读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霍金弟子,用文学的方法写宇宙
范典
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主席马丁·里斯说过:好的科幻小说胜过差的科学研究。我们知道名字的大部分科学家,都致力于育人治学,写论文搞研究做实验,却忽略了科学之于生活的普世意义。来自法国的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则是另一类人,他擅于将科学化繁为简。今年3月刚在国内出版的《极简宇宙史》就是这样一部通俗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加尔法德的导师正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
在书中,加尔法德提到,自己不到22岁时就对纯理论物理学感兴趣。在英国剑桥大学接受了他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物理的申请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 可以开始对真实世界进行深度思考了!”
在进入剑桥前的那个暑假,加尔法德阅读了几位大师的著作,“想了解科学界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什么说法”。宇宙空间因为过于浩瀚而无法被解释,而那些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往往又是“在非常微小的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的科学家”,最终加尔法德得出结论:微观世界是我们一切事物的根本。
进入剑桥9个月后,霍金教授邀请他做博士研究生,与他一起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问题。霍金写过《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在这些书中,科学不再是理论化枯燥乏味的嚼蜡,而成为一种有趣而奇幻的旅行。加尔法德则继承了老师的长处,他将大量理论化研究转变为简单而感性文字——也许,他是想用这样的写作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写作《极简宇宙史》之前,加尔法德就出过好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与霍金及其女儿合著的儿童文学作品《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在全球45个国家出版发行。如果说《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是一部天文冒险片,《极简宇宙史》更是有着奇诡的想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星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划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50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全书没有图标、没有方程式,一开始,加尔法德就承诺只会用到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其中E代表完全释放出来的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其实书里有着他15年的研究心血,为写这本书,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写了1年半。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读者即使是文科生,也能看懂这本书,因为它充满了好莱坞式的镜头,把抽象的宇宙定论统统化作了画面。
加尔法德擅用形象的比喻,宇宙中的天体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联系起来,可亲可爱。太阳之于银河系就如从300箱铺在广场的沙粒中寻出一颗;沿轨道高速运转的卫星就像碗里的玻璃珠寻找恰好平衡的速度,过快会飞出,过慢会落下;电磁场好比冰箱贴靠近冰箱的瞬间,若是变成微缩的小人,绝对能感受到强大的磁场;如果用致密的白矮星做成一个棒球,要重达200吨……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写给星空的情书。
如今,加尔法德长期做客法国电视台和广播节目,致力于向公众科普。“大众对宇宙的认识还停留在150到200年前。其实如今宇宙已经宽阔很多,它是我们梦、想象、幻觉的源泉,取之不尽,远远超乎想象。我希望带着科学的奥秘革新,再现儒勒·凡尔纳的精神”。这也是加尔法德写作的初衷。
(摘自《环球人物》)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E. 加尔法德致力于向公众科普的原因是宇宙已经宽阔了许多,而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年以前,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大众不失科学幻想。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极简宇宙史》这部著作的内容和特点。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霍金弟子,用文学的方法写宇宙
范典
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主席马丁·里斯说过:好的科幻小说胜过差的科学研究。我们知道名字的大部分科学家,都致力于育人治学,写论文搞研究做实验,却忽略了科学之于生活的普世意义。来自法国的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则是另一类人,他擅于将科学化繁为简。今年3月刚在国内出版的《极简宇宙史》就是这样一部通俗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加尔法德的导师正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
在书中,加尔法德提到,自己不到22岁时就对纯理论物理学感兴趣。在英国剑桥大学接受了他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物理的申请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 可以开始对真实世界进行深度思考了!”
在进入剑桥前的那个暑假,加尔法德阅读了几位大师的著作,“想了解科学界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什么说法”。宇宙空间因为过于浩瀚而无法被解释,而那些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往往又是“在非常微小的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的科学家”,最终加尔法德得出结论:微观世界是我们一切事物的根本。
进入剑桥9个月后,霍金教授邀请他做博士研究生,与他一起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问题。霍金写过《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在这些书中,科学不再是理论化枯燥乏味的嚼蜡,而成为一种有趣而奇幻的旅行。加尔法德则继承了老师的长处,他将大量理论化研究转变为简单而感性文字——也许,他是想用这样的写作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写作《极简宇宙史》之前,加尔法德就出过好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与霍金及其女儿合著的儿童文学作品《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在全球45个国家出版发行。如果说《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是一部天文冒险片,《极简宇宙史》更是有着奇诡的想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星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划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50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全书没有图标、没有方程式,一开始,加尔法德就承诺只会用到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其中E代表完全释放出来的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其实书里有着他15年的研究心血,为写这本书,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写了1年半。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读者即使是文科生,也能看懂这本书,因为它充满了好莱坞式的镜头,把抽象的宇宙定论统统化作了画面。
加尔法德擅用形象的比喻,宇宙中的天体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联系起来,可亲可爱。太阳之于银河系就如从300箱铺在广场的沙粒中寻出一颗;沿轨道高速运转的卫星就像碗里的玻璃珠寻找恰好平衡的速度,过快会飞出,过慢会落下;电磁场好比冰箱贴靠近冰箱的瞬间,若是变成微缩的小人,绝对能感受到强大的磁场;如果用致密的白矮星做成一个棒球,要重达200吨……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写给星空的情书。
如今,加尔法德长期做客法国电视台和广播节目,致力于向公众科普。“大众对宇宙的认识还停留在150到200年前。其实如今宇宙已经宽阔很多,它是我们梦、想象、幻觉的源泉,取之不尽,远远超乎想象。我希望带着科学的奥秘革新,再现儒勒·凡尔纳的精神”。这也是加尔法德写作的初衷。
(摘自《环球人物》)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尔法德在上剑桥之前对科学研究就有了一些认识,如“微观世界是我们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要将大量理论研究转换成简单而感性的文字”。 |
B.加尔法德的老师霍金不仅致力于物理学研究,也重视科学对生活的普世意义。在他的很多著作中,科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有趣而奇幻。 |
C.加尔法德在上剑桥之间,曾和霍金一起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问题,并受到恩师的巨大影响,这说明学术前辈的引领至关重要。 |
D.加尔法德费时一年半,每天工作18个小时,把自己15年的研究心得写成《极简宇宙史》,表明科学研究既要有长期的积累,也要有辛勤的付出。 |
A.霍金的弟子加尔法德重视科学对于生活的普世意义,擅长将科学化繁为简,因此是一位好的科学家。 |
B.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加尔法德继承了老师的长处,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变为简单而感性的文字。 |
C.《极简宇宙史》用奇诡的想象、形象的比喻和充满好莱坞式的镜头,把抽象的宇宙定论全部化作了画面。 |
D.《极简宇宙史》更像是一本写给星空的情书。因为加尔法德将宇宙中的天体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让人对天体感到可亲可爱。 |
【小题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极简宇宙史》这部著作的内容和特点。
5.语言表达- (共2题)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态上的年轻确是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②_________,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态上的年轻确是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②_________,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