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
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
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右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有删改)
〔注〕①车师:汉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②昆弥:乌孙国王的称号。③车延、恶师:均为汉代西域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B.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C.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D.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授予官职。此外,文言文中“授”“除”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B.“持节”,拿着符节。古代使者拿着缀有牦牛尾的竹竿,作为出使的凭证。这种符节通常是天子或君王授予的。
C.“薨”,诸侯死亡,秦汉以后也用于高级官员的死亡;“崩”是天子专用;大夫死叫“不禄”;士人死则叫“卒”;而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称为“死”。
D.“谥”指谥号。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文中常惠的谥号“壮武侯”含有褒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惠少年时家庭贫寒,他自告奋勇,响应招募,随苏武一同出使匈奴。回国后,朝廷嘉奖他的劳苦,封他做光禄大夫。
B.昭帝时,为了联合西邻诸国一道抗击匈奴,清除边患,朝廷任命常惠担任校尉,持节总领乌孙部队,与其合作共同御敌。
C.乌孙国受尽匈奴欺负,甚至连公主都受到匈奴威胁,不得已向汉朝求救。汉朝发兵,乌孙国协同作战,重创匈奴,缴获颇丰。
D.常惠替代苏武为典属国,右将军赵充国死后,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典属国的官职照旧,他死后封地传到曾孙后被废除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
(2)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6 02:1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曰武侯。
(选自《汉书·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C.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郡,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等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成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成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日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B.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C.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D.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汉以后沿用其制。
B.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C.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起于西周,白秦始皇起,其成为皇帝的专用文书。
D.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官府征聘的称“征”,皇帝征召的称“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精明能干。他通晓法律,足智多谋,善于驾驭吏民,处事公道,深受吏民信任与爱戴。
B.黄霸为民着想。下令邮亭、乡里赡养鳏寡贫弱的人,制订教令,勉力民众防备奸邪,致力农桑,节俭财物。
C.黄霸执法公平。汉宣帝即位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即位后就征召黄霸担任要职,审理疑难案件,获得了庭中一致好评。
D.黄霸政绩显著。他历仕三朝,均因廉能得到上司或皇帝赏识与重用,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
(2)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联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候印/
C.将军年老被病/联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称为“薨”。
B.“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起不停留。
C.“食邑”是封地,各朝受封卿大夫均享有对封地的统治权,尤其是收税的权利,故名。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省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着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是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同类题4

阅读《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胜曰 候:拜访B.虞常果张胜 引:牵、拉
C.而收张胜   系: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欲因此时B.单于其节
C.空以身草野D.反欲两主
【小题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犯乃死,重负国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B.何以汝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克,公问其故
D.欲此时降武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