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83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9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
②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获奖,文学院给他的颁奖词是“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开了存在于幻想中的地狱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③在到基层调研之前,王院长再三强调工作要求:专家团务必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用质朴的形象和专业的精神展现科研人员的风貌。
④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好评。
⑤每晚六时许,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者们站在路口,面带微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⑥通常一本书的前言是要提纲挈领的,然而面对顾城,我却不愿这样下笔,并非不可为之,而是自觉资历浅薄,更重要的是顾城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
A.③④⑥B.①③⑤
C.②④⑥D.①②⑤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我校举办的这次校园艺术文化节活动确定的主题是“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它向外界传达了我校师生致力于打造一个宽松的、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B.说真的,我当时对自己的请调报告能否被批准没报太大的期望,因为当时正赶上对职工进行“安心本职工作”的教育,而且我和人事科长也发生过不小的冲突。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上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虽然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对年味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怀旧的情绪与传统的大旗下,扫房、写春联、办年货、放鞭炮、拜财神……这些仪式都被归到了年味儿的范畴。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 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星火”公益活动旨在通过有组织的资金捐助、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等途径,改善下岗工人的生活条件,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
5.
下列选项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
A.敢以(之)烦执事B.为(吾)击破沛公军
C.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D.其人(之)居远未来
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
B.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7.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⑥臣请入,与之同命  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B.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
8.
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大王来何操?”的一句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夫晋,何厌之有?
D.项王曰:沛公安在?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行李之往来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沛公居山东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妇女无所 宠爱 而燕国凌之耻除矣   出现
B.素留侯张良 与……交好  君图之     只有
C.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现 我至军中   估计
D.杀人如不能 全,尽 沛公则车骑 舍弃
11.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
C.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
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
12.
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B.失其所与,不知
C.君知其难也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3.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2.话题作文(共1题)

14.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家是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家是一座舞台,上演喜剧也上演悲剧;家是一个蜜糖罐,有尝不尽的甜美与幸福;家是一个牢笼,有被关闭的苦恼与叛逆的冲动……
请以“家”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经历感受,自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

3.诗歌鉴赏(共1题)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我”坐在溪边,看到前山乌云骤雨,而自己所在处阳光灿烂。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自己头上。
C.第四句写天色渐晚,再加上前山黑云笼罩,人们无奈只好点起火把照明。
D.这首诗生动写出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
【小题2】古人讲究“炼字”,请分析诗中“衔”和“喷”字的表达效果。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益发兵赵 诣:前往
B.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死亡
C.容貌而前 更:改变
D.举筑秦皇帝 朴:通“扑”,击打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B.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
C.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
D.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小题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D.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小题3】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
B.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
C.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
D.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

6.情景默写(共1题)

18.
古诗文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写河畔金柳的倩影在心头萦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片段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部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 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言表达(共1题)

19.
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2)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3)二十四史是纪传体史书。
(4)对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做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8.其他(共1题)

20.
课内文言文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