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最大作用。 |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当代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魅力与民族精神,则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欠缺的。 |
D.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压力增大、睡眠紊乱以及沮丧抑郁等问题。 |
A.苏州园林各处尽是画栋雕梁,珠帘绮户,那派艳丽光景,真是别有洞天,令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叹为观止。. |
B.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非常美丽。 |
C.很少有人知道 ,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一些经典古诗文 ① _经久不衰, ② 它们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 优秀的古诗文作品, ③ 具有文学上的审美趣味, ④ 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它们穿越千年,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 ⑤ 在个体精神世界疲惫、懈怠、干涸的时候给予他们心灵上的甘霖, ⑥ 使他们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之所以 | 是因为 | 不仅 | 还 | 并 | / |
B | / | 就在于 | 除了 | 并且 | 由于 | 必然 |
C | 既然能 | 肯定是 | / | 也 | 甚至 | 因此 |
D | 之所以 | 不排除 | 不但 | 而且 | / | 进而 |
A.A | B.B | C.C | D.D |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
B.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侵损、削减) |
①公从之②行李之往来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许之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邻之厚,君之薄也⑦子犯请击之⑧将焉取之⑨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⑧⑨/⑦ |
B.①④⑦⑧⑨/②⑥/③⑤ |
C.②④⑦⑧/③⑤/①⑥/⑨ |
D.②③⑤/⑦⑧/①④⑥/⑨ |
2.诗歌鉴赏- (共2题)
(二)天津桥春望
雍陶①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①雍陶,晚唐诗人。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②上阳:上阳宫,武则天曾将其修葺得豪华富丽,作为寝宫。【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怀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
B.“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
B.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
D.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A.仆所以留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燕使者咸阳宫 |
C.终已不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A.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
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
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取材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的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怪罪 |
B.主晋祀者 主:主持、掌管 |
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 |
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 |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焉置土石 |
B.以绵上为之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吾其还也 |
D.而二三子以为已力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交流之后,一直隐居到去世。 |
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 |
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 |
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 |
(1)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题1】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题2】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香浓的咖啡触到舌苔是苦的,激动的泪水流到嘴边是咸的,受了委屈鼻子里是酸酸的,面对春光心中是甜甜的……生命中到底能体会多少种滋味,我们不可得知,然而我们明白:每一种滋味都是生活的给予。
要求:请以“滋味”为话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7.语言表达- (共2题)
①草木际天②吞长江③林壑尤美 ④迎素月⑤送夕阳⑥其西南诸峰⑦当春夏之交⑧衔远山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