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火车并没有因为一整夜的奔跑而显得疲惫,带着远行的旅客继续穿行在连绵起伏似乎没有尽头的群山之间。 |
B.5月16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形成一个共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孕育。 |
C.当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他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看一切的花草、飞鸟,都会觉得美好而可爱。 |
D.截至2017年底,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进口食品口岸,天津口岸的肉类产品进口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 |
A.间(jiàn)或 卯榫(sǔn) 渑(miǎn)池 刎颈(jìng)之交 |
B.畏葸(xǐ) 潜(qián)心 感喟(kuì) 锲(qiè)而不舍 |
C.崔嵬(wěi) 洗濯(zhuó) 供给(jǐ) 矢志不渝(yú) |
D.提(tí)防 窥(kuī)视 盥(guàn)洗 稍纵即(jí)逝 |
一般认为,林黛玉进贾府时小心谨慎的心态始终未变。其实,那只是______的心态。接下来,这种心态和她所遇到隆重而亲切的接待发生了矛盾。她的船一到,便有轿夫、婆子、小厮、丫鬟等的周到服务,并受到以最高权威老祖宗贾母为首的阖府的______期待,贾母将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贾母对黛玉说在诸儿女中“所疼者独有你母”,并为之一哭再哭,其疼爱超越其它儿女,故对黛玉的亲情之爱,超越探春、迎春、惜春______。黛玉防备之心随之渐趋减淡,而并非诸多论者认为的______。
A.开始 热情 自然而然 依然如故 |
B.初始 热切 自不待言 一成不变 |
C.起初 真情 水到渠成 始终如一 |
D.当初 真挚 毋容置疑 一如既往 |
A.寒喧 娇生惯养 度长絜大 义愤填膺 |
B.元宵 礼尚往来 分庭抗礼 明查秋毫 |
C.厮混 残羹冷炙 阴谋诡计 相得益彰 |
D.浮躁 良晨美景 嬉笑怒骂 头晕目眩 |
A.“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文人多以此为题作诗,或抒发世路艰难的感慨,或表达不畏艰难的精神。 |
B.《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建康”是南京六朝时的名称,金陵、建业、江宁、石头城、天京等是其别名。 |
C.秦汉时期以“右”为尊,《张衡传》中称豪门大户为“豪右”,《陈涉世家》中称普通百姓则为“闾左”。 |
D.《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两句中的“六艺”是一个意思。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诗歌鉴赏- (共1题)
初秋过揽翠轩①
[清]胡捷
秋光画出蔚蓝天,
一水沦涟似辋川②。
昨夜池塘吹雨过,
蓼花红到小桥边。
(注释)①揽翠轩:位于天津水西庄内,是当时文人雅士吟诗酬唱的佳境。②辋川:唐朝诗人王维的晚年居住地。王维诗歌中的辋川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1)诗人将眼前水类比王维诗歌中的“辋川”,有什么作用?
(2)末句如果改为“蓼花‘红断’小桥边”好像也通顺,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金光箸,字濂石,直隶天津人。捐纳通判,分甘肃,署巴燕戎格厅,改安徽知县。青阳民因岁荒抗徵,几酿变,光箸奉檄单骑谕解之。
咸丰三年春,粤匪连陷安庆、江宁,皖北盗蜂起,光箸集民团备战守。陆遐龄者,定远巨猾,系安庆狱。城陷陆出,贼势甚张。巡抚周天爵兵少不能制,令光箸图之。先布间谍,散其党羽,然后进攻庄木桥。光箸设奇计,亲率勇士擒遐龄父子及其党四十馀人,戮之。天爵特疏荐,晋秩①知府,赐花翎。四月,贼由江宁、扬州分股北窜临淮,扰及凤阳、怀远。光箸于两河口立水营,八公山杂张旗帜为疑兵,列炮要隘。获贼谍逃兵,并斩之以徇,寿州获安。
五月,贼复由六合扑正阳关,光箸调练勇千,屯三十里铺及两河口迎击,歼贼二百余人,乃引去。招降附近土匪谈家宝、张茂等党众数千,皆效用。
四年,六安继陷,北路捻匪日猖獗。光箸扼关以御,捻党数来犯,五战皆捷。庐州大军无后顾忧者,光箸之力也。
五年,大军克庐州,光箸署知府,抚流亡,严斥候②,数歼伏匪。寻巡抚福济疏列其治行上闻,以道员记名,署庐凤道。捻势南趋,犯三十里铺。光箸背水为阵,令曰:“有进无退!”分三路击之,以八百人破贼数万。
七年春,捻匪龚德等掠正阳关,光箸偕副都统德勒格尔渡河袭击,毙贼八百馀,追七十里。将捣其巢,围城。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贼惊溃,追击,毙贼千馀,围立解。乘胜合水陆进剿,毁贼营四十馀处,克正阳关,赐号铿色巴图鲁。闰五月,捻匪复踞正阳关。光箸请夹击于沫河口,建浮桥先渡马队。贼忽由后路钞来,光箸立船头督战,左腿中枪,犹指挥进击,缆断溜急,舟覆,没于河。诏赠布政使衔,依赠官赐恤,予骑都尉世职,谥刚愍,于寿州建专祠。
光箸吏治战绩为安徽第一。尝言:“大兵宜攻不宜守。郡县吏宜守四境,不宜守孤城。”皖北倚为保障。及其殁后,捻氛乃益炽,人尤思之云。
(《清史稿∙卷四百》,有删改)
(注)①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②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定远巨猾,系安庆狱 系:被囚禁 |
B.巡抚周天爵兵少不能制 制:抵御 |
C.并斩之以徇 徇:巡行 |
D.乘胜合水陆进剿 合:联合 |
①天爵特疏荐,晋秩知府,赐花翎 ②八公山杂张旗帜为疑兵
③招降附近土匪谈家宝、张茂等党众数千 ④背水为阵,令曰:“有进无退!”
⑤请夹击于沫河口,建浮桥先渡马队 ⑥郡县吏宜守四境,不宜守孤城
A.①⑤⑥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A.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
B.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
C.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
D.破其地/雷夜/乘雾出城/分三路袭贼/营乡团应之 |
A.金光箸有预见有能力,咸丰三年春天,多地发生匪徒叛乱,形势危急,金光箸很快就做好了作战与防守的准备。 |
B.金光箸智勇双全,布间谍,散党羽,进攻庄木桥,还亲率勇士擒获陆遐龄父子及其党四十余人,朝廷因此嘉奖他。 |
C.金光箸一路平步青云,备受朝廷重视。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布政使,给予丰厚抚恤,且赠以谥号,还特建专祠以示敬重。 |
D.金光箸的政绩战绩均为安徽第一,曾有名言流传于世,安徽北部倚靠他为保障。他死后,贼人认可他,百姓怀念他。 |
(1)青阳民因岁荒抗征,几酿变,光箸奉檄单骑谕解之。
(2)庐州大军所以无后顾忧者,光箸之力也。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孙少平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里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他一个人独处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它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了……
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象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
少平已经暗暗把自己外出的目的地选在黄原城。原西县城对他来说,已经不算“大地方”,而更大的地方他还不敢去涉足:黄原是合适的。对他来说,那地方已经是一个大世界;再说,离家也不远,坐汽车当天就能返回。
到黄原去干什么?他将在那里怎样生活?别无选择。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在包工头承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头、提泥包,钻炮眼……不管怎样,他是非去不可了。
孙少平把他外出谋生的一切方面都想好以后,决定和父亲谈这件事。
这天吃过午饭,父子俩到山上一块坡地种玉米。休息时,父亲蹲在地上抽烟,然后他才鼓起勇气,和父亲谈起了他去黄原的打算。孙玉厚老汉惊得目瞪口呆。
他“吱吱”地用劲吸着烟锅。思谋了好一阵,才说:“你还小哩!出那么远的门,人生地不熟,我和你妈怎能放心?你怎猛然想起要出门哩?”
少平一时难以给父亲说清楚自己的心思。“我呆在家里不痛快,想出去闯一闯……”
父亲低倾下头,手指头抠着脚趾头,说:“我能想来哩。你从学校回来劳了动,心里难过。没办法啊!世事就是这样。爸爸看见你一天灰土满面的,心里也难过……不过,而今政策宽了,劳动虽说熬苦一些,但吃饭不要再受熬煎。你刚开始出山,爸爸晓得你不习惯。过上一两年,也就习惯了,外面的世界不是咱们的,你出去,还不是要受苦?再说,有个什么事,也没有人帮扶你……”
“爸爸,这你不要操心。我二十几的人了。自个儿能管得了自个儿,你就让我出上几天门!你年轻时不是也吆牲灵跑过山西吗。我不到外面闯荡一回,一辈子心里平不下来,你就让我走吧!咱们家现在有你和我哥,这点土地你们能耕务过来,我出去,也不是去瞎逛!我也长两只手,兴许还能给家里赚几个活钱,爸爸,你放心……”孙少平几乎要哭了。
父亲看出儿子为他的行动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显然很难再说服他放弃这种冒险念头,他只好犹豫地说:“那这事你要和你哥商量哩!唉,我老了,世事要看你们闹,不过,爸爸生怕你们有个闪失……”少平严肃而感动地对父亲点了点头。
……
少平和哥哥少安谈话几天以后,就决定走黄原了。
母亲流着泪为他把那点破被褥拆洗了一遍,少安从手头挤出五十元钱,硬往弟弟手里塞——少平只接了十五元;他知道家里现在需要钱,他不愿拿这么多;再说,既然他要出门,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谋生了。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打捆好了自己的行李。一条开洞的黑羊毛毡;被褥是早年间姐姐出嫁后留下的,已经缀了许多补钉——三根断麻绳结在一起,便扎好了这出门的全部行囊。
晚上,他和衣躺在土炕上,一直半睡半醒。明天他就要走了,走向一个前途未卜的世界,他现在才感到了一片令人心悸的渺茫,由不得手心里捏出两把汗水……睡梦中,他感觉有人轻轻地摩挲他的头发,他知道这是父亲的手。他一直等汹涌的泪水通过鼻孔管流进肚子里,才睁开眼睛……
第二天早晨,从米家镇开往黄原的第一辆长途汽车过来后,挤在公路边上为少平送行的全家人,都举起胳膊拦挡车。车一停住,少平就立刻提起那卷破烂行李挤了上去。他尽量笑着挥手向亲人们告别,而并不知道两颗泪珠早已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孙少平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而莫名落泪,暗示他失去了蓝天般的梦想和白云那样的自由。 |
B.孙少平的内心是矛盾的,读者通过他的矛盾心理,也能看到孙少平身上情感丰富的一面,让人倍感亲切。 |
C.对于儿子的出门,母亲没有像父亲那样的劝说语,但只写一句流着泪拆洗被褥,就把浓浓的母爱展现出来了。 |
D.选文以“出门”为中心,写了想出门、谈出门、出门去,情节简单却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情感。 |
E.小说在描写人物时,仅仅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就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性格的一些鲜明特征。 |
【小题3】文末两处写孙少平流泪,这两处泪水的内涵一样吗?请进行简析。
【小题4】从孙少平想出门到出门去的行动来看,他身上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或情怀?
纵观中外戏剧史,每一个戏剧鼎盛时代,都是以戏剧文学的繁荣发展为基础;每一部精品力作,都是以杰出的剧本为依托;每一部经典戏剧首先都是经典文学。
然而,当下的戏剧出现了忽视戏剧文学价值、忽视剧本及剧作家的苗头.戏剧艺术漫长的演变历程及其自身逻辑告诉我们,戏剧脱离文学的支撑,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如果戏剧不尊重其文学价值,即便采用五花八门的剧场手段、新鲜绚丽的舞台技巧,也打动不了观众。那么,优秀的戏剧文学应该具备怎样的美学品格,剧作家应该如何把握戏剧的文学精神呢?
雅俗共赏。戏剧界长期存在着两个极端,有人以为戏剧是通俗艺术,要俗就俗到家;有人以为戏剧应该高雅,要雅就雅得彻底。其实,在一部作品中,雅和俗是水乳交融、不可割裂的,更不可理解为雅俗互伤,片面追求雅化或俗化都将影响戏剧的健康发展。戏剧艺术来源于民间,服务于群众,脱离了普通群众的审美趣味而一味追求“高雅”,最终会使戏剧变成极少数人的孤芳自赏,这对戏剧无异于死路一条。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一味迎合民众,一味迎合会使戏剧始终在同一层次上徘徊不前,路子同样会越走越窄。我们要在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基础上,引领和提升民众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情操。这样的“俗”,就是通俗而不庸俗。
文质兼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时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可见文质兼备、文质相符的重要。有质而无文,就像一潭死水,自然索然无味;有文而无质,就像花朵离开树木,必然枯萎凋零。对于戏剧来说,质就是思想精深、情节生动、人物饱满、情感充沛;文就是艺术表现气韵生动、文采飞扬、形式新颖、美感强烈。一句话,“质”是内在精神,“文”是外在形式,离开了内在精神,形式就成了无魂的躯壳。
戏剧特别讲究继承与创新、古典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做到古今交融。应自觉向中国古典戏剧的精神靠拢,以浓郁的情感、诗性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乃至整体流露出的“剧诗”风格,体现对古典戏剧审美韵致的坚守;更应把握时代精神,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基色,熔铸现代戏剧的人文意蕴,增强剧作的思想含量,提升人物的立体感和丰富性,实现戏剧的现代化。完全脱离传统,唯新是举,戏剧就成为无源之水;完全脱离当下语境,照搬传统,描摹古人,一味追求所谓的“古韵古风”,戏剧就丧失了生机和活力。以现代人而作“古曲”,则大可不必。
(陈涌泉《文学性是戏剧发展的引擎》,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没有戏剧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基础,就不会出现戏剧的鼎盛时代。 |
B.戏剧艺术漫长的演变历程及其自身逻辑告诉我们,戏剧离不开文学的支撑。 |
C.戏剧要打动观众,不能只重视五花八门的剧场手段、新鲜绚丽的舞台技巧。 |
D.剧作家把握好了戏剧的文学精神,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剧本来。 |
A.戏剧界长期存在着片面追求雅化和俗化的情况,这两种做法都影响戏剧的健康发展。 |
B.雅和俗是水乳交融、不可割裂的两方面,优秀的戏剧文学作品应该追求雅俗共赏。 |
C.戏剧艺术来源于民间,服务于群众,必须重视普通群众的审美趣味,俗要高于雅。 |
D.戏剧如果一味迎合民众就成了庸俗,就会在同一层次上徘徊不前、路子越走越窄。 |
A.当前我国戏剧创作中忽视戏剧文学价值、忽视剧本及剧作家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 |
B.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必须同时具备,而一部好的戏剧作品尤其不能缺少内在精神。 |
C.古今交融指的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剧作中的分量应该各占一半。 |
D.优秀的戏剧文学应该具备雅俗共赏、文质兼备和古今交融的美学品格和文学精神。 |
6.名著阅读- (共1题)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
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
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
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
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7.材料作文- (共1题)
场景一:刚刚下完一场雨,公交车缓缓停靠站点,一位农民工却迟迟不肯上车,原来他正在路边仔细地蹭掉鞋上粘满的泥土;上车后还一直把脚悬着,生怕弄脏地板。
场景二:气氛热烈的演唱会结束,散落在地上的荧光棒嘲笑着人们的冷漠。一个小女孩走过来,不停地弯腰将荧光棒一根一根捡起。
读了这两个场景,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8.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