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73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选择题(共3题)

1.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沿途经过湿地公园、大鹿岛、大孤山等9大景区,即使不去景区,一路上也可以看尽鸭绿江的秋色,江河日下,分外美丽。
②梁家辉是个出色的多面手,各类角色都能驾轻就熟,变化丰富,可塑性相当强,是演技精湛的实力派。
③明智者应以开阔的胸怀对待人生,以乐观的心情对待苦难,胸怀豁达开朗。无故加之,不怒;猝然临之,不惊。心平气和,随遇而安,不为苦难所害。
④这篇文章漏洞百出,并且多处用词不当,被编辑视为不刊之论,只能退稿处理。
⑤吴亦凡参加burberry大秀,在接受“新浪时尚”采访中,吴亦凡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地讲起了自己参加过的四次大秀的经历。
⑥一边是风流倜傥而品行高迈的众名士,一边是千娇百媚面又冰清玉洁的众小旦,对月吟诗,清歌妙舞间,所存唯有一份爱美之心而已。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已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他人、群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B.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亚太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完善,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
C.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不断面世。
D.都江堰政府在“放水节”中施行“拿来主义”,本着融合传统历史文化、国际潮流为原则,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对“古法治水”仪式创新升级。
3.
下列实用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招领启事》)
B.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招聘启事》)
C.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两个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
D.本人昨日在操场丢失一手提袋,内有校服一套,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E. 本诗和杜甫的《春望》相比,语言风格相似,表情达意中都能够体现出“清新俊逸”的语言特点。
【小题2】《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一特点。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抗疏归。

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问沈帅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又公为苏理时,以汛期出海澨。有李弁者邀公饮,示三倭刀。公谛视还之。后半载,报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则三刀俱在。公心疑之。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众咸谓公神明。

又公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中丞露章劾之。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公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谳成,对中丞诵之,其声琅琅。中丞愧甚,举屏自障。公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众咸谓公强项也。

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辅臣拂然。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寿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

(注)①报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给朝廷。②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③海澨:海滨之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B.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C.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D.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如“抗疏归”中,指袁公因抗疏而遭罢官回归故里。
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岛,诏书中称其琉球,当时的琉球实际上是中国的属国。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年轻时考中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官员考察时政绩第一,被召入西台。当时皇上不喜欢大臣频繁议论朝政,袁公却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罢官。
B.袁公为官时,倭寇出没,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迅速集结,以保家护国自许,却遭到仇家诬告而入狱。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
C.袁公在苏州府任职期间,中丞因郡守石昆玉忤逆了他,竟然公开奏章内容来弹劾陷害石昆玉,袁公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为石昆玉雪冤,中丞终自离职。
D.袁公曾上疏针砭朝政时弊,抨击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加之触怒辅臣,而被贬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
(2)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清水湾
阎连科
①世界是相异相悖的。
②北京很夸张地把湖称为海,不知是见识所致,还是狂傲的结果。都城嘛,也许是应该的。云南那, 那么巨大的湖,竟就叫为池,相比北京就真有边陲仆从的感觉了。而港岛的东陲西贡,有一地方叫作“清水湾”,以中文和中原的世俗文化去理解,清水湾既是一地名所赐,那就一定缘于一条河流的弯道和弯道所箍围的村落。潺潺水澈,袅袅烟青,如同一首诗或是一篇富有韵致的散文吧。
③然而,清水湾并没有那河水的湾流和炊烟。原来在山上——原来香港是岛也是山;原来世上的岛屿都是山;原来世上所有的岛山都是被海裂从地下挤压出来的肿岩而被时间拂抚为世间杂乱、闹垢中的一点点的洁净和圣清——原来香港也是这样儿。而落寞在西贡山上的清水湾,现在却还持重禀赋,无瑕玉守成这样儿。在一片岛山云雾里,匿藏了香港固有村屋中的“丁户房”和山脉间的筋道与人烟。那房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丑;无所谓现代、传统和落伍,它就那么方方正正,半高不高,千篇一律地守着它的颜色、模样和岁月,承继着自己的记忆与文化。九龙、港岛那里的繁闹是在它的窗眼下面开始的。整个香港云空中的摩楼、飞机和百余年的建设、纷争、怒斗与潜吵,也都被它完整地收拾、摆放在它的记忆里,如同一位百岁老人,整齐地收藏在他的杂物箱中的旧发卡和废锅勺。时间于它就像无始无终的海,记忆于它就是海里的点点岛屿和礁石。时间比记忆长到无法说,一如大海比起岛屿大到无法说。可是那又怎样呢?虽然你生了我,而我依着你的嘱托,默默地守着和活着,持之以恒地记忆着,当你需要人类的物是物非、人是人非时,不是还要到我的百宝箱中去翻找、取用和挪拿吗?
④我活着,就是为了记忆。被遗落,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和证明。
⑤当记忆丰满、久远到如同一座岛屿上四季不衰的翠青时,我就长生了,如同海水、山脉、时间、 星辰、云流和土地。清水湾就是这么去想的,也是这么去做的。这么守在繁闹香港西贡边远的山皱里,如被时间设置在荒芜间的路标和岁月中桩钉不锈的钉子。取名清水湾,并不依着一条四季不息的河,也不取悦于一首诗或一篇文,而是那么散散撒撒,坐落下来的一处处的村屋,一丁户又一丁户的老房。大家都一概环湾赋形,依光走向,面对着阔大云连、无边无际,又水碧云澈的海——原来村村户户都拥有一片这样的海。原来清水湾间的村屋丁户们,竟都坐落在一湾碧澈的海边和山间的林木里。因为这样它才叫了清水湾。一湾儿海水和海水中错落有致的一个又一个的岛,都是时间的永存和常翻常新、永远翻掀不尽的老挂历。有海不说海,如同北京和云南,是湖不说湖。但它把自己拥有的大海谦为一湾时, 却没有滇池那种卑气和仆从心,也没有北京的北海、中南海那样称谓的狂傲和虚浮心。“湾”是一种态度、 性情和人格力;“清”是一种守持、禀赋和魂灵性;而“水”,就是常人、常心,那与谁都是一样的普罗大众了。
⑥清水湾,真是一个好名字。
⑦从前年到了这儿后,朋友和同仁就使我心遂所愿地每年都到这儿来,如朝圣的人每年都到西藏去,都到耶路撒冷的圣山与圣墙的下面。然后呢,清水湾就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而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去处和心终之地了。如同一个农人终于认定深山中的一棵枯枝老树,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一棵神树。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世界是相异相悖的”开头,既统领了全文,又引出北京把湖称为海、云南把湖称为池,再引出清水湾这个叙述对象。
B.清水湾坐落在一片岛山云雾里,虽然落寞,但仍保留着人世间杂乱、闹垢中的一点点的洁净和圣清。
C.作者介绍清水湾取名时,将其与北海、中南海、滇池比较,突出它没有卑气和仆从心,也没有狂傲和虚浮心的特点。
D.结尾写作者自从到香港后就年年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来到清水湾,体现了清水湾在其心目中的分量。
【小题2】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全文探究“清水湾”的深厚意蕴。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小题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 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E.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小题3】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5.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不少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了出来。
当然,也有人疑惑:“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古典诗词?”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坦言:“在升学压力下坚持古诗文教育很不容易,高考语文一共才5分默写分,利用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理科题,分数可能早就到手了!”一些学生课余私下问黄荣华老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古诗词吗?”
你对以上材料内容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
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6.语言表达(共2题)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不超过10个字)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堆。随着沟崖面的坍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①   ,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不过,在主张“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②   ,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言下之意,③   。但保护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任由方言消逝,如何保护才是关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