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
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 |
D.“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
A.草茎(jīng) 脊(jǐ)背 包扎(zā) 窸窸窣窣(sū) |
B.踮(diǎn)脚 埋(mái)怨 荫(yìn)蔽 揳(xiē)入铆钉 |
C.挨(ái)骂 半晌(shǎng) 花蕾(léi) 俯瞰(kàn)地球 |
D.笨拙(zhuō) 绷(běng)脸 摈(bìng)弃 珠烁(shuò)晶莹 |
A.郭沫若的《女神》是第一部中国的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是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
B.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立足于特别的构想,常常是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创立一系列有特别环境和气氛的项目,来吸引旅游者。 |
C.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
D.陈宝生介绍,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由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释: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晋师胜淝上”,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
B.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 |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
D.“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 |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①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踏成一片烂泥滩。
③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定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得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的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④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了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⑤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做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读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
⑥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⑦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因此大家也并不在乎这种事。通常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和要好的同学蹲成一圈,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
⑧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功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班级的值日生也都先后走了。
⑨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看来这几个黑家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她自己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和一个玉米面馍,碗里也像是乙菜。她端着自己的饭菜,满脸不高兴地立在房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我们可以想来这必定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这最差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啊!
⑽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⑾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象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⑿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这也许就是那几个黑面馍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可是除过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线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⒀他径直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值日生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离开了。
⒁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⒂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⒃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⒄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路遥)
【小题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蜂拥而去:拥挤着走过去。形容人很多。 |
B.鹤立鸡群:很突出。形容这些人的才华出众。 |
C.趔趔趄趄:身体歪斜,走路不稳。表明路不好走。 |
D.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
【小题3】文中最后来拿两个黑面馍的叫孙少平,是本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他有哪些特点?
【小题4】赏析文中的划线语句。
【小题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毛钱的甲等菜也只是以白菜土豆粉条为主,只有几片大肉片就够馋人了。这样的菜也没几个人吃得起,显示了在那个时代当地的穷苦. |
B.即便缺吃少穿,也要省吃俭用给孩子做几件见人的衣裳,表现了穷人的爱慕虚荣,没钱硬装有钱的样子。 |
C.第⑽段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
D.那一队一队热闹打饭的同学和故意来晚避免与同学见面的人对比鲜明,表明同学间阶层分明,界限明显。 |
E.只有饿急了的人才会狼吞虎咽,此时,就算是最差的黑面馍就菜汤也是美味佳肴了。 |
4.情景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杜甫在《登高》写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乐声忽而流畅、忽而滞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 (共1题)
让所有的鸟都恢复自由
让所有的鱼都恢复自由 回到纯净的河川
不再怕肮脏的下游
和发酵的河岸
让所有的光都恢复自由 回到热烈的眼睛
不再怕僵硬的面孔
和冷漠的表情
许愿 让所有的爱都恢复自由 回到充满的心胸 不再怕白昼的孤独
和夜晚的噩梦
让所有的手都恢复自由
让所有的手都恢复自由
回到友谊的典礼
不再做打击的拳头
做拥抱的手臂
6.小作文- (共1题)
上面的小说文本中“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她”叫“郝红梅”,郝红梅来拿饭的时候看见了孙少平了吗?她最后一个来又是怎样的心理呢?
请你以“郝红梅”为主体,描述她拿饭吃饭的过程。要求:1.重点突出,2.描述生动,3.至少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法,4.400字左右。
7.其他- (共1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诗情和灵感,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积累,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反帝反封建 的时代,抒发炽热的情感;曹操在乱世之中,感慨时光流逝,渴望“天下归心”;李白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感慨;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际,忧愁苦闷难以排遣……如果我们平时多 现实,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诗情就会 ,也就能从中提炼出抒情的主题。
【小题1】填入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A.激发 波诡云谲 关心 不谋而合 |
B.引发 风起云涌 关照 不约而至 |
C.激发 风起云涌 关注 不期而至 |
D.引发 波诡云谲 关切 不落窠臼 |
A.***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这是一首古典诗。 |
B.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诗,沿用了《诗经》的旧题,结尾还运用周公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
D.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通过描写残秋中的所见、所闻引发所思、所感,抒发自己因南宋破败家庭消亡、自己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小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