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各题

①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踏成一片烂泥滩。

③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定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得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的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④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了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⑤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做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读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

⑥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⑦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因此大家也并不在乎这种事。通常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和要好的同学蹲成一圈,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

⑧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功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班级的值日生也都先后走了。

⑨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看来这几个黑家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她自己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和一个玉米面馍,碗里也像是乙菜。她端着自己的饭菜,满脸不高兴地立在房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我们可以想来这必定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这最差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啊!

⑽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⑾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象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⑿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这也许就是那几个黑面馍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可是除过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线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⒀他径直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值日生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离开了。

⒁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⒂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⒃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⒄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路遥)

【小题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蜂拥而去:拥挤着走过去。形容人很多。
B.鹤立鸡群:很突出。形容这些人的才华出众。
C.趔趔趄趄:身体歪斜,走路不稳。表明路不好走。
D.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小题2】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小题3】文中最后来拿两个黑面馍的叫孙少平,是本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他有哪些特点?
【小题4】赏析文中的划线语句。
【小题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毛钱的甲等菜也只是以白菜土豆粉条为主,只有几片大肉片就够馋人了。这样的菜也没几个人吃得起,显示了在那个时代当地的穷苦.
B.即便缺吃少穿,也要省吃俭用给孩子做几件见人的衣裳,表现了穷人的爱慕虚荣,没钱硬装有钱的样子。
C.第⑽段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D.那一队一队热闹打饭的同学和故意来晚避免与同学见面的人对比鲜明,表明同学间阶层分明,界限明显。
E.只有饿急了的人才会狼吞虎咽,此时,就算是最差的黑面馍就菜汤也是美味佳肴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6 04:0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一天晚上,孙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新农民形象。
D.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小题2】孙玉厚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征服者
①不知不觉,孙少平在铜城大牙湾煤矿已经下了半年井。
②半年之中,新工人跑了不少,少平从未想过逃跑并且他越来越感到满意,因为这工作虽然危险和劳累,但只要下井劳动不仅工资有保障,而且收入相当可观。
③钱对他是极其重要的。他要给父亲寄钱,好让他买化肥和日常油盐酱醋。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养她上大学。除过这些,他得为自己也搞点建设,买点他所喜爱的书报杂志。另外,他还有个梦想,是能为父亲箍两三孔新窑洞。他要把这窑洞箍成双水村最漂亮的!自己今生也许不会住这窑洞他只是要给故乡一个证明:证明他孙少平决不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他要独立完成这件事,而不准备让哥哥出钱一一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立的一块纪念碑!
④又发工资了,孙少平着一摞硬铮走回了他的宿舍。宿舍里除过他,现在只留五个人,另外四个人,三个偷跑回家被矿上除了名,一个走后门调回了本县,这样,宿舍宽敞了许多,大家的箱子和杂物都放到了四张空床上,宿舍零乱不堪。没有人叠被子,窗台上乱扔着大伙的牙具、茶杯和没有洗刷的碗筷,客中间拉一根铁丝,七八乱搭着一些发出臭味的脏农,窗户上奸儿块玻璃打碎成放射形。肥皂盒和盛着脏水的洗脸盆就搁在脚地当中。床底下塞着鞋袜和一些空酒瓶子惟一的光彩就是點在各人床头的那些女电影明星的照片。
⑤少平已经有一床全宿舍最漂亮的盖他还买了一项蚊帐,儿月前就撑起来一一观在没有蛀子,他只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天地,以便躺进去不变干抗地看书。
⑥少平回到这个乱七八糟的住处后,看见其他人都在康上躺着。他知道,大家的情绪不好。今天发工资,每人都没领到几个钱,雷区长话粗,但说得对:默口口钻得多,钱就多;不钻黑口口,球毛也没一根!
⑦在这样一个时刻,劳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不劳动给人带来的空虚,无情地在这孔窑里互为根决照。为不刺激同星的人,少平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愉快心情,沉默地,甚至故作卑微地悄悄钻进了为已的蚊帐。蚊帐把他和另外的人隔成了两个世界。他刚躺下不久,就听见前边一个说:“孙少平你要不要我的那只脑子?少平马上意识到,这家伙已经没钱了,准备卖他的箱子。他正需要一只箱子一一这些人显然知道他缺什么。他撩开蚊帐,问:“多少钱?”
⑧“二十块就行。”少平二话没说,跳下床来,从怀里掏出二十块钱一展手给了他,接着便把这只包铜角的漂亮的大木箱搬到了自己的床头。
⑨而同屋的另外几个人,也分别问他买不他们的某件东西一一几乎都是各自最值钱的家当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少平计划要买的,现在这些人用很便宜的价钱出售他需要的东西时,他却有点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这些人又都是真心实意要卖他们的东西,以便解决起碼的吃饭问题。从他们脸上的神色觉察,他如果买了他们的东西反倒是帮助他们渡难关哩!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心堵,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
⑩一刹那,手表、箱子和各种时髦衣服他都应有尽有了;加上原有的皮鞋和坟帐,立刻在这孔妄洞里造成了一种堂皇的气势到此时,其他人也放下了父母的官职所赋于他们的优越架势,甚至带着一种惶愧的自卑,把他看成了本宿舍的“权威”。
⑾简直叫人难以相信!半年前初到煤矿,他和这些人的差别是多么大。如今,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
⑿是的,孙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他成了征服者。虽然这是和平而正当的征服置换了他们的位置但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要想求得解放,惟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其中的两三个人便开始上班了。
⒀总之,这一天孙少平成了这宿舍的领袖。他咳嗽一声,别人也要注意倾听,似乎里面包含着什么奥妙。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③段,简析此时孙少平的形象特点。
【小题2】第④段关于旷工宿舍的环境描写,对于刻画孙少平形象有什么作用?
【小题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2)段中“征服”的含义。
【小题4】结合选文,探究整部小说标题“平凡的世界”的丰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