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72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共和国的发展建设处心积虑、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英雄人物。
B.近年来,当见义勇为者与歹徒殊死搏斗时,置若罔闻的旁观者少了,奋力相助、及时报警的多了。
C.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
D.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关键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2.
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②⑤①③⑥
B.⑥⑤①③④②
C.⑥①⑤③④②
D.④②①⑤③⑥
3.
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永(juàn)混沌沌(hùn) 粗(cāo) 声名狼藉
B.入(qī) 廿四桥(niàn)  忸(ní)  历尽苍桑
C.笑(shàn)蓊郁郁(wěng) 吸(yǔn) 专心至志
D.帖(yùn) 古不变(gèn)  深(suì) 瞻前顾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地坛书市”曾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文化品牌,后来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C.宋代以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5.
依次填在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    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③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   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④在深圳博物馆,透过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和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重温40年改革开放的
A.虔诚  幽静  荒芜  蹉跎岁月
B.真诚  幽僻  荒凉  峥嵘岁月
C.虔诚  幽僻  荒芜  峥嵘岁月
D.真诚  幽静  荒凉  蹉跎岁月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一名潜,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他开创了山水诗派,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鸟鸣涧》等。
B.《致云雀》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他的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C.宋词按照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D.古代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2.句子默写(共1题)

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
② 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③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⑥杜甫晚年疾病缠身、孤独悲苦,常年颠沛流离,深切思念故乡。在《登高》一诗中,最能体现他这种境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假期,明华一家去山村游玩。黄昏时分,远处依稀的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人感到宁静而恬适,他不禁吟咏起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紧扣题目写景抒情,由望月而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进而表达了期盼团圆的愿望;构思奇巧,起伏有致。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而 “怨”,怨长夜漫漫;“竟夕”,写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熄灭蜡烛,满屋皎洁的月光让人心生怜惜,诗人披衣漫步户外,露水滋润肌肤,相思之情渐淡。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所思之人,不如在梦里与之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相思之切,情真意诚,感人至深。
【小题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结合具体诗境,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汶水西流;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之,汶水西流    阳:山的南面为阳
B.古时登山,东谷入    循:顺着
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天南    烛:烛光
D.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稍:逐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回视日观西峰
B.级七千有余 阴,济水东流
C.绛皓驳色,皆若偻 顺流东也,舳舻千里
D.下有红光动摇承   哀吾生须臾
【小题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下列选项最合理的一项是
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勾勒出泰山的轮廓。写泰山最高点是日观峰,为后文观日出埋下伏笔。
B.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使作者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C.结尾描绘泰山严冬景观,多用两三字短句,简练峭劲。写冰雪处与前文“大风扬积雪击面”呼应。
D.这篇文章剪裁极见功力,记述详略都与作者描写登山活动的对象主次、个人感受深浅密切相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⑵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小题6】《登泰山记》与下面的文段都描绘了泰山日出的景象。请从“云海”“朝霞”中任选一种景物,从写作手法、景物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竟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居然造了一片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节选自徐志摩《泰山日出》,有删改)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文的文章,完成各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⑴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⑵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⑶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过旷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旷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似乎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⑷我站的地方是一片稻田,左右是延伸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⑸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

⑹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的田埂上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着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宏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⑻竹子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叶就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⑼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的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⑽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盛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惊艳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⑾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⑿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乐章,那时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亮、悠远、绵长的声音。

⒀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听闻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机缘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⒁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⒂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闻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停了,我却像经过一场心灵的荡涤,把尘俗都洗去了。

⒃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原文有改动)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第三段中,作者“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是因为距离遥远,只听到了“简单的几个音节”,没有听到更复杂的声音。
B.在第十段中,作者聆听万蝉齐鸣的录音,感到“惊艳的美”,因为他感受到自然之声带来的喜悦,并为之感动赞叹。
C.作者详细叙述了雨天闻竹的过程,其间伴随着心理变化:被吸引——被震撼——被感动——遗憾没有录下乐声。
D.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构思精妙,由偶然欣赏到的风景触发作者深刻的感悟,他于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再现了自然的力量。
【小题2】“等我站在竹林前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被震撼?
【小题3】文中作者在“闻‘笛’”之外,又写到了哪些“自然的声籁”?为什么要写这些“声籁”?
【小题4】“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对这一说法,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6.材料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更有14亿国人在不同的地方,以同样的热忱为新中国庆生。举国欢腾,难以忘怀……

设想在十年后的国庆节里,“你”(农民、教师、医生、科研工作者、记者、运动员、军人、导游、飞行员、公务员、快递小哥……)和身边的人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健康,有细节描写,不少于7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