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7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7162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供给(jǐ)   悚(sǒng)然  颤(zhàn)栗  穷兵渎(dú)武
B.挟(xié)持  祈(qí)祷    气慨(gài)   汗流浃(jiá)背
C.恣(zī)意   辩(biàn)驳  翱(áo)翔    差(chā)强人意
D.撮(cuō)要  叶(xié)韵   房檩(lǐn)   远见卓(zhuó)识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    生命曲解救,它让我们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   ,这些足以让我们   ,但是,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得到精神的历练,逐渐   
A.庸常 凝望 废寝忘食 升堂入室
B.庸俗 凝望 宵衣旰食 登峰造极
C.庸常 凝视 宵衣旰食 升堂入室
D.庸俗 凝视 废寝忘食 登峰造极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深渊着陆器“天涯号”成功突破万米大关,这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B.2017年1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将实现共享,此举将对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率、改善民生福祉、方便患者就医具有积极意义。
C.继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成为社会热点之后,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大展”再次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文物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正日渐从理念变为现实。
D.治理好环境污染,要依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
下列是有关文化常识的要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1)阴历三月三   (2)寄托祛病长寿   (3)饮雄黄,插艾斗草
(4)做禊事,洗濯嬉游   (5)阴历五月五   (6)预祝五谷丰盈
(7)阴历六月六   (8)祈求平安健康   (9)佩茱萸,登高观菊
(10)看谷秀,沐浴晒物   (11)阴历九月九   (12)寄寓祈福消灾
A.(7)-(10)-(12)B.(5)-(3)-(8)
C.(11)-(9)-(6)D.(1)-(4)-(2)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2)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暧暧远人村,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4)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   (杜南《阁夜》)
(5)开琼筵以坐花,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明)李攀龙

风城杨柳又堪攀,谢脁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遣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注)①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
(1)简析“满”字在领联的表达效果。
(2)本诗体现了谢茂秦的哪些形象特点?
(3)作者对友人谢茂秦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述。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权敖曰:“说义    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责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说苑·敬慎》)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    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 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沈尹茎,简称“沈尹”,因封于虞丘,子爵,号称虞丘子。②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③梱:门槛。④循吏;是指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官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年而庄王霸   霸:霸主
B.冠白冠,后来吊   吊:慰问
C.刑罚所以禁奸也   禁:阻止
D.楚民俗好庳车 庳:低矮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说义  听,方术信行    ②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必威严哉    ④虞丘相进之  楚庄王
A.而 之 其 乎B.以 也 其 于
C.以 之 何 于D.而 也 何 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B.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C.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D.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孙叔敖“奉职循理”的一组是
①功无大乎进贤
②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③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
④臣请遂令复如故
⑤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
⑥此不教而民从其化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赞能》中,孙叔敖最终成为楚国令尹得益于其自身能力、沈尹茎的举荐、荆王的任用,这与《游褒禅山记》的论述主旨相对应。
B.《说苑·敬慎》中,作者借老父之口阐释了,作为一名“身贵”“位高”“禄厚”的官员为政之道。
C.《史记·循吏列传》中,选取孙叔敖为官后的两件典型事例,首尾辅以议论评价,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完整,议论精辟。
D.三段文字选取了孙叔敖为官前、为官初、为官后不同时期的经历,使读者形成了对孙叔敖较为全面的认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2)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3)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漫步风景

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的风景总是历史的,原始的,是大地之上的自然物,经过千百年甚至是更久远与人类心灵碰撞交接后,生出的赏心悦目。其美若何!于是,风景出焉!风景为古老,为原始,何以故?虽然我无法求证“风景”这一词语生成于何时何地,但“风”字却含有极遥远的历史性,典籍载“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天下”。伏羲,三皇之首,“风”是中国第一个姓,又加以“木德王天下”。木有何德?柔也,高也,孕育并庇荫万物也。风中之木,风从东方来,繁体的风字从虫,风吹虫动,有生殖意,然后百物生,滋荣向茂,含自然崇拜的意味,有神话传说的玄妙。那是中国最古老、最经典的风景。

有人说“风景”的理义,是人类对大地自然特有的美的感觉,为骚人墨客所创造,或诞生于天下文明之后,那就错了。我们总是太轻易地忘记古人先民,古典经文。若前文所记不谬,可知:华夏民族的创世先民在世间万物中,首重木、重森林、重木德,并风以吹之,虫以动之。风景的原始性告诉我们,人从森林中来,人对森林的依赖,以生存为出发点。森林可寄居,林中有泉水有果实,采摘饮用之始,先民得以果腹而存。而“风”成为中国第一个姓,实源于先民对风的观察、困惑和敬畏。风吹而虫动,春也;风吹而叶落,秋也。上古虽无春秋之说,是人皆有冷暖之感,采摘的时节必在凉风习习之时。风与木与森林,便在我们先民生存及文化的意义上交织在—起,成了风景。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

森林是风景的主体。有极美的风景,有原始的耕作,有诗意的安居。

我曾从内蒙古阴山西行至祁连山,山上奇冷,山道崎岖,却风景迷人,有护林员告诉我,他的父辈就是这片山林的守护人。千辛万苦,护林植树,所为何来?“就为了护好风景,种下风景。”原来,一个护林人与草木森林的关系,是从挖石刨坑开始的,种下苗木便是种下风景,一个“种”字,好生了得!护林人往往是语言的创造者,他告诉了我任何一部辞书上都找不到的何谓风景的释语:“风中无林便是风沙,风中有林便是风景。”末了,又加一句:“那都是天地,祖宗留下的。”惊雷闪电似的语言使我猛醒:我们今日所消耗的资源,所享用的风景,无不为祖宗所赐,并借用子孙的。我们应为后人留下太多的高楼大厦呢,还是有山有水的风景之地?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

有一年,云南大旱,惟哀牢山有水。我去踏访时,正值春耕放水,水从何来?哀牢山分界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哈尼人用1000年的时间,在横断山脉几百平方公里、海拔由几百米至2000米的山形地貌上,开凿出6000条水渠、3万公顷田地。田地之上是村寨,村寨之上是近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清清山泉汩汩而下。哈尼族族规重点在巡山扩林,不准砍伐且不得喧嚣。哈尼族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嘱托,往往是“看好山上的林子”。巡山的护林员由全族公选,身强力壮之外,生肖必定是非龙即虎,林中多野兽,巡山者要命大。护林员的报酬是,寨子里每户人家每年出一斗米。攀山不上,辛苦寂寞,“行行复行行,道路长且阻”,护林人李文和说,“也有乐趣”,哀牢山顶的这片深山老林里,有大树有古树,“看见它们就如看见祖宗”。优势物种是山茶和杜鹃,李文和如数家珍,“山茶花开二月里”,这边热烈烂漫,那边洁白素雅。“十三天,花谢了,就十三天”,李文和心有凄然,“还好,明年又开了”。他还跟游人学了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森林对哈尼人意味着什么?”

“命根子。”

“这片原始森林近二三十年有哪些变化?”

“过去有虎、豹、熊,现在没有了,但野猪回来了。”

“哈尼人盼什么?”

“盼老虎回家。”

哀牢山上那历史的风景的古意,随风洋溢。犁田耙地,要把田地“耙得像娃儿的皮肤一样光滑滋润”。撒秧必由妇女撒,女可生也,是母爱的祝福,也是哈尼族的古风余韵。

哈尼人怎样对待死亡?有“哭丧歌”为证:“最早死的不是你/最后死的不是你/天边那个皇帝也要死/你放心走吧/你的子孙像泉水流出来/你稻田里的稻谷像马尾巴垂下来……”还有年轻人吹拉弹唱,让我想起庄子为亡妻鼓盆而歌。

由哀牢山的森林而流泉而田地而安居而生存而劳作而死亡,彰显着遗世独立,而又印记于心里,哈尼风景告诉我,风景之大者也,其中有人的生存方式。

我的漫步从洪荒年代起历近万年,辞别哀牢山时,那林涛风语说:“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

待山茶花开,我再来。

(选自2013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第13版,有改动)

【小题1】为什么说“森林是风景的主体”?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对于作者谈及的生命观,你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述。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风景”为着眼点,围绕着“风最”来行文,从多个角度阐释“风景”的内涵,蕴含着作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B.“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一句,表明我们要走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并举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C.“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一句,是让人们懂得欣赏自然中最本真最原始的美,并寻找自己独特而又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D.本文和一般的写景咏物散文相同,重点是作者面对风景的个人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借以来体现对环境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E.本文旁征博引,有古典经文,亦有民谚民谣,语言警策而精辟,趣味性与说理性有机结合,负载了深广的社会思想内容。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6年最惹眼的汉字,无疑是《新周刊》年度新锐榜选出之“刷”字!

回望上年度的节奏——刷!刷!刷!杭州G20峰会刷新了中国形象,“天宫二号”们刷新着中国新纪录,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刷出了国人自豪感,人们已经可以告别钱包,吃饭购物,不用现金,不必用卡,而是直接刷二维码;不久的将来,剧脸将取代验指纹进行电子支付;国人登机只需刷一下身份证。

这是个国人刷屏的时代,人人都是“刷一代”。“刷”是全民行为,刷微信、刷微博、刷淘宝、刷外卖、刷直播、刷票房、刷流量、刷存在感——我刷故我在。人人都是低头族,乘车刷、工作刷、休闲刷,朋友聚会刷、家庭聚餐刷。

有人说: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刷,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刷,让我们对面不相识,让我们比邻若天涯:刷,是我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是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病。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语言表达(共1题)

10.
为下面的6个句子排序,以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文化的建设和重塑是一项持久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遵循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文化建设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不是搞几个项目就能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像经济建设那样用产值多少来衡量效果,往往是十年磨一剑。 ,而且这种东西一旦形成,还不像清理豆腐渣工程那么简单,影响是很长远、深重的。

①着眼未来,从根本抓起,不能急功近利
②文化建设是千秋大业
③像《红楼梦》那样的杰作,恐怕给多少钱也并不见得就能写得出来
④否则弄不好会制造一堆文化垃圾
⑤经典性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不是有了金钱就能打造出来
⑥必须要有耐心,必须舍得花时间来涵养

8.小作文(共1题)

11.
风景作为可供人们观赏的景象,既有自然意义,也有文化意义。你生活过的地方,有怎样的风景,能带给你独特的情感体验?请写段话加以抒发表达(可创作诗歌)。
要求:意境深远,修辞独到,构思新巧,不少于13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