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供给(jǐ) 悚(sǒng)然 颤(zhàn)栗 穷兵渎(dú)武 |
B.挟(xié)持 祈(qí)祷 气慨(gài) 汗流浃(jiá)背 |
C.恣(zī)意 辩(biàn)驳 翱(áo)翔 差(chā)强人意 |
D.撮(cuō)要 叶(xié)韵 房檩(lǐn) 远见卓(zhuó)识 |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 生命曲解救,它让我们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 ,这些足以让我们 ,但是,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得到精神的历练,逐渐 。
A.庸常 凝望 废寝忘食 升堂入室 |
B.庸俗 凝望 宵衣旰食 登峰造极 |
C.庸常 凝视 宵衣旰食 升堂入室 |
D.庸俗 凝视 废寝忘食 登峰造极 |
A.深渊着陆器“天涯号”成功突破万米大关,这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
B.2017年1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将实现共享,此举将对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率、改善民生福祉、方便患者就医具有积极意义。 |
C.继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成为社会热点之后,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大展”再次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文物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正日渐从理念变为现实。 |
D.治理好环境污染,要依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
(1)阴历三月三 (2)寄托祛病长寿 (3)饮雄黄,插艾斗草
(4)做禊事,洗濯嬉游 (5)阴历五月五 (6)预祝五谷丰盈
(7)阴历六月六 (8)祈求平安健康 (9)佩茱萸,登高观菊
(10)看谷秀,沐浴晒物 (11)阴历九月九 (12)寄寓祈福消灾
A.(7)-(10)-(12) | B.(5)-(3)-(8) |
C.(11)-(9)-(6) | D.(1)-(4)-(2)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2)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暧暧远人村,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4)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 (杜南《阁夜》)
(5)开琼筵以坐花,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诗歌鉴赏- (共1题)
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明)李攀龙
风城杨柳又堪攀,谢脁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遣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注)①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1)简析“满”字在领联的表达效果。
(2)本诗体现了谢茂秦的哪些形象特点?
(3)作者对友人谢茂秦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述。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权敖曰:“说义 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责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说苑·敬慎》)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 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 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沈尹茎,简称“沈尹”,因封于虞丘,子爵,号称虞丘子。②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③梱:门槛。④循吏;是指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官吏。【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年而庄王霸 霸:霸主 |
B.冠白冠,后来吊 吊:慰问 |
C.刑罚所以禁奸也 禁:阻止 |
D.楚民俗好庳车 庳:低矮 |
①说义 听,方术信行 ②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③ 必威严哉 ④虞丘相进之 楚庄王
A.而 之 其 乎 | B.以 也 其 于 |
C.以 之 何 于 | D.而 也 何 乎 |
A.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
B.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
C.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
D.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
①功无大乎进贤
②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③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
④臣请遂令复如故
⑤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
⑥此不教而民从其化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A.《吕氏春秋·赞能》中,孙叔敖最终成为楚国令尹得益于其自身能力、沈尹茎的举荐、荆王的任用,这与《游褒禅山记》的论述主旨相对应。 |
B.《说苑·敬慎》中,作者借老父之口阐释了,作为一名“身贵”“位高”“禄厚”的官员为政之道。 |
C.《史记·循吏列传》中,选取孙叔敖为官后的两件典型事例,首尾辅以议论评价,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完整,议论精辟。 |
D.三段文字选取了孙叔敖为官前、为官初、为官后不同时期的经历,使读者形成了对孙叔敖较为全面的认识。 |
(1)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2)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3)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漫步风景
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的风景总是历史的,原始的,是大地之上的自然物,经过千百年甚至是更久远与人类心灵碰撞交接后,生出的赏心悦目。其美若何!于是,风景出焉!风景为古老,为原始,何以故?虽然我无法求证“风景”这一词语生成于何时何地,但“风”字却含有极遥远的历史性,典籍载“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天下”。伏羲,三皇之首,“风”是中国第一个姓,又加以“木德王天下”。木有何德?柔也,高也,孕育并庇荫万物也。风中之木,风从东方来,繁体的风字从虫,风吹虫动,有生殖意,然后百物生,滋荣向茂,含自然崇拜的意味,有神话传说的玄妙。那是中国最古老、最经典的风景。
有人说“风景”的理义,是人类对大地自然特有的美的感觉,为骚人墨客所创造,或诞生于天下文明之后,那就错了。我们总是太轻易地忘记古人先民,古典经文。若前文所记不谬,可知:华夏民族的创世先民在世间万物中,首重木、重森林、重木德,并风以吹之,虫以动之。风景的原始性告诉我们,人从森林中来,人对森林的依赖,以生存为出发点。森林可寄居,林中有泉水有果实,采摘饮用之始,先民得以果腹而存。而“风”成为中国第一个姓,实源于先民对风的观察、困惑和敬畏。风吹而虫动,春也;风吹而叶落,秋也。上古虽无春秋之说,是人皆有冷暖之感,采摘的时节必在凉风习习之时。风与木与森林,便在我们先民生存及文化的意义上交织在—起,成了风景。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
森林是风景的主体。有极美的风景,有原始的耕作,有诗意的安居。
我曾从内蒙古阴山西行至祁连山,山上奇冷,山道崎岖,却风景迷人,有护林员告诉我,他的父辈就是这片山林的守护人。千辛万苦,护林植树,所为何来?“就为了护好风景,种下风景。”原来,一个护林人与草木森林的关系,是从挖石刨坑开始的,种下苗木便是种下风景,一个“种”字,好生了得!护林人往往是语言的创造者,他告诉了我任何一部辞书上都找不到的何谓风景的释语:“风中无林便是风沙,风中有林便是风景。”末了,又加一句:“那都是天地,祖宗留下的。”惊雷闪电似的语言使我猛醒:我们今日所消耗的资源,所享用的风景,无不为祖宗所赐,并借用子孙的。我们应为后人留下太多的高楼大厦呢,还是有山有水的风景之地?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
有一年,云南大旱,惟哀牢山有水。我去踏访时,正值春耕放水,水从何来?哀牢山分界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哈尼人用1000年的时间,在横断山脉几百平方公里、海拔由几百米至2000米的山形地貌上,开凿出6000条水渠、3万公顷田地。田地之上是村寨,村寨之上是近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清清山泉汩汩而下。哈尼族族规重点在巡山扩林,不准砍伐且不得喧嚣。哈尼族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嘱托,往往是“看好山上的林子”。巡山的护林员由全族公选,身强力壮之外,生肖必定是非龙即虎,林中多野兽,巡山者要命大。护林员的报酬是,寨子里每户人家每年出一斗米。攀山不上,辛苦寂寞,“行行复行行,道路长且阻”,护林人李文和说,“也有乐趣”,哀牢山顶的这片深山老林里,有大树有古树,“看见它们就如看见祖宗”。优势物种是山茶和杜鹃,李文和如数家珍,“山茶花开二月里”,这边热烈烂漫,那边洁白素雅。“十三天,花谢了,就十三天”,李文和心有凄然,“还好,明年又开了”。他还跟游人学了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森林对哈尼人意味着什么?”
“命根子。”
“这片原始森林近二三十年有哪些变化?”
“过去有虎、豹、熊,现在没有了,但野猪回来了。”
“哈尼人盼什么?”
“盼老虎回家。”
哀牢山上那历史的风景的古意,随风洋溢。犁田耙地,要把田地“耙得像娃儿的皮肤一样光滑滋润”。撒秧必由妇女撒,女可生也,是母爱的祝福,也是哈尼族的古风余韵。
哈尼人怎样对待死亡?有“哭丧歌”为证:“最早死的不是你/最后死的不是你/天边那个皇帝也要死/你放心走吧/你的子孙像泉水流出来/你稻田里的稻谷像马尾巴垂下来……”还有年轻人吹拉弹唱,让我想起庄子为亡妻鼓盆而歌。
由哀牢山的森林而流泉而田地而安居而生存而劳作而死亡,彰显着遗世独立,而又印记于心里,哈尼风景告诉我,风景之大者也,其中有人的生存方式。
我的漫步从洪荒年代起历近万年,辞别哀牢山时,那林涛风语说:“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
待山茶花开,我再来。
(选自2013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第13版,有改动)
【小题1】为什么说“森林是风景的主体”?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对于作者谈及的生命观,你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述。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风景”为着眼点,围绕着“风最”来行文,从多个角度阐释“风景”的内涵,蕴含着作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
B.“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一句,表明我们要走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并举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
C.“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一句,是让人们懂得欣赏自然中最本真最原始的美,并寻找自己独特而又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
D.本文和一般的写景咏物散文相同,重点是作者面对风景的个人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借以来体现对环境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
E.本文旁征博引,有古典经文,亦有民谚民谣,语言警策而精辟,趣味性与说理性有机结合,负载了深广的社会思想内容。 |
6.材料作文- (共1题)
2016年最惹眼的汉字,无疑是《新周刊》年度新锐榜选出之“刷”字!
回望上年度的节奏——刷!刷!刷!杭州G20峰会刷新了中国形象,“天宫二号”们刷新着中国新纪录,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刷出了国人自豪感,人们已经可以告别钱包,吃饭购物,不用现金,不必用卡,而是直接刷二维码;不久的将来,剧脸将取代验指纹进行电子支付;国人登机只需刷一下身份证。
这是个国人刷屏的时代,人人都是“刷一代”。“刷”是全民行为,刷微信、刷微博、刷淘宝、刷外卖、刷直播、刷票房、刷流量、刷存在感——我刷故我在。人人都是低头族,乘车刷、工作刷、休闲刷,朋友聚会刷、家庭聚餐刷。
有人说: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刷,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刷,让我们对面不相识,让我们比邻若天涯:刷,是我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是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病。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语言表达- (共1题)
文化的建设和重塑是一项持久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遵循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文化建设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不是搞几个项目就能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像经济建设那样用产值多少来衡量效果,往往是十年磨一剑。 , , , , , ,而且这种东西一旦形成,还不像清理豆腐渣工程那么简单,影响是很长远、深重的。
①着眼未来,从根本抓起,不能急功近利②文化建设是千秋大业
③像《红楼梦》那样的杰作,恐怕给多少钱也并不见得就能写得出来
④否则弄不好会制造一堆文化垃圾
⑤经典性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不是有了金钱就能打造出来
⑥必须要有耐心,必须舍得花时间来涵养
8.小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