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同一个人,遇上急事可能会闯红灯,但若在开车,再着急往往也能遵规守矩;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 ,但在高铁上却能全程禁烟。违法成本不同,执法刚性也不同。这启示我们: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文明是管出来的。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数不胜数: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等等。不仅如此,如果狗闯祸或由于主人的疏忽使他人受到伤害,狗主人除了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在现代社会,( )
文明是管出来的,还因为管理缺失导致的“公地悲剧”“破窗效应”,现实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 ,这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正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 ;正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正因为有严密的监管体系,人们对网购的信任指数越来越高。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福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
B.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
C.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
D.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福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
A.法律规则要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规矩 |
B.知边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规矩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
C.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
D.法律规则要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
A.吞云吐雾 比屋可封 迥隔霄壤 蔚然成风 |
B.喷吐云雾 比屋可封 迥隔霄壤 靡然成风 |
C.吞云吐雾 比比皆是 霄壤之别 蔚然成风 |
D.喷涂云雾 比比皆是 霄壤之别 靡然成风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叹庭前甘菊花
(唐)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重阳这一赏菊的好时机。 |
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 |
C.尾联从侧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 |
D.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菊花的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
B.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
C.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
D.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
A.进士第,科举时代考中进士是最高功名,考试应试中选叫“进士第”。 |
B.三尺之法,指法律。汉朝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之。 |
C.京官,宋代指不经常列班上朝、职务较轻的中央系统的官员。 |
D.改秩,“秩”指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
C.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
D.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
①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②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历史地名即史上实有、史籍中常见的地名。这类地名,属于古诗中最基础的写实层面,其作用是交代诗歌的写作场地,说明诗歌创作和地域的关系。进入文学作品以后,部分原样照搬,部分则经作者改造,被文学化。
其文学化往往遵循三条基本路径:
一是不全用实名而稍加改造,但仍以地名为中心词,如称某驿为孤驿,某馆为孤馆。这么做舍弃个别,突出一般,可以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是改用代称,不用实名。如称越州为会稽,称镇江为京口之类。这种情况,稍具史地常识的都知道,没有的看看注释立即明白,无需特别说明。
三是地名前加形容词,这个也容易理解。这里只谈第一种情况。不妨以唐诗中的驿馆为例。在这些诗词中,历史地名的文学化表现突出。一般做法是诗题中使用历史地名,而到诗中则改为文学化表达,进行局部改造。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标题载明此诗作于石头驿,诗句却说它是座旅馆,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标题是交代地名的,必须如实道来,读者才能明白地理方位。正文以抒写羁思为主,讲求抒情含蓄,忌讳言事直露,故做这种处理,以与所写之情合拍。
又如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也是诗题中标出驿名,而诗中则径称旅馆。我们知道,古代驿站都是官营的,旅馆则是私营的。
为何称官驿为旅馆?这里就有个语体色彩和使用规范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称驿馆而举其正名,只有在史地文献中才会如此,这是因为史地文献以真实性为首要要求,所记必须合实,否则就失去了应有价值,不能取信于人。而诗题也是交代写作背景的,担负着说明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地关系的任务,也不能用代称、简称或泛称,而应如实记载驿馆真名。而作品中则不必如此,因为诗题既已如实道来,诗句中就须换一套写法。这么做,一则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二则文学作品中如果事事处处如实照搬,那也就混淆了历史地名和文学地名的界限。而且,具有实感的词语过多,也妨碍读者的审美接受。
诗者抒情之物,写景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审美出发,诗词地名往往化实为虚,转直为曲,意内言外。前面所举唐人馆驿诗便有这样的特点,普通的地名也经过了有意的渲染,被文学化,以较虚、较曲的特质进入文学作品。历史地名入诗以后,由于有意略去了具体地点的特质,只保留表明事物性质类别的关键词,这样,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被淡化,而情感则被强化。所以,多数偏于抒情的篇章,地理因素都被淡化。这样,它就由一个表示地理方位的实名变成作品中具有通性的审美意象,不同的读者都可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比如李白《送友人》,诗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原来都是生活中的实名,各有地理要素,但其中具体的地名信息都被诗人有意略去,只保留具有形象性的部分。这么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和友人的情谊,并且,意象化的地名在诗中还和下面的浮云、游子互为映衬,形象性和感人度更强。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地名被文学化后既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场地,又说明了诗歌创作和地域的关系。 |
B.诗歌创作中诗歌题目用历史地名;而为了便于作者抒发情感,诗歌正文往往会用文学地名。 |
C.“孤驿”“孤馆”等词是诗人舍弃一般,突出个别,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而得到的意象。 |
D.文学作品中有实感的词过多会妨碍读者的审美感受是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的主要原因。 |
A.文章在论述历史地名文学化的三条基本路径时,重点阐述了第一条路径。 |
B.文章采用逻辑顺序有理有据地论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基本路径和意义。 |
C.文章以唐诗中的驿馆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最突出的表现。 |
D.文章选用了三首唐诗进行分析,或详或略或印证,互为参证,说服力强。 |
A.历史地名进入文学作品都会被文学化,成为具有通性的审美意象,和读者产生共鸣。 |
B.文学地名可以使读者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
C.诗者从审美出发,通过对历史地名的虚化使其以较虚、较曲的特质进入文学作品。 |
D.《送友人》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四词的地理因素被淡化,更利于表现作者和友人的情谊。 |
材料一: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
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
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
材料三: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者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
材料四:
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次高考改革既取得了不少成果,也出现了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等问题。 |
B.赋分制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而给出一个准确分数的赋分制度。 |
C.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说明物理学科对高校培养人才非常重要。 |
D.大学必须开设高中学习中心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兴趣和学业发展规划理性选科。 |
A.据初步调查,浙江省2016级高中生中选择物理学科的人数严重偏少,但是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这种现象终将慢慢改变。 |
B.赋分制本身存在的漏洞使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避难趋易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 |
C.在目前的选科制度下,“物理遇冷”现象说明制度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各学科的特点及各学科的具体学情。 |
D.目前存在于高考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只要改变这种录取模式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 |
武装部长
大海
白马镇武装部长白建国是在一个周末深夜十二点,被白宝宝所在部队营长的电话吵醒的。
营长焦急地告诉白建国:“出大事了,你们镇那个白宝宝想逃跑!”
营长说:“这个白宝宝在新兵训练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参加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有归队。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火车站逮住这小子。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白建国急了,拍着床板叫:“我立即过来处理!”白建国说完,打电话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去年冬季入伍的白宝宝是白马镇唯一在读本科生新兵,其他都是高中毕业生及少量在读专科生。白宝宝是家中独子,名副其实的宝贝蛋儿。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娇生惯养,白宝宝成了啥也不会干的宠物宝宝。父母干着急,一直希望儿子能去部队锻炼一下。政审时,白建国问白宝宝为何当兵。白宝宝倒也爽快,说父母给报的名。这期间,部队正需要高素质的兵源,县里征兵部门综合考虑,批准白宝宝入伍。
白建国在次日中午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脸都没洗就去见团领导。
团长扬着手中的报告说:“我们正准备上报呢!”白建国按住团长的手:“咱们受处理是小事,这个战士的一生也许就毁掉了。”政委反问:“那白部长的建议是?”白建国说:“白宝宝可能只是想家,我想带他回老家一个星期。”团长很严肃:“现在是两年义务兵制,原则上不能休假。”白建国拍着胸脯:“七天后保证把人带回,而且让他安心服役!”团长想了想,说:“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吧!”
白建国带着白宝宝上火车时,说:“还好今天是我来接你,否则将是军事法庭等着你!”白宝宝眼泪汪汪:“部队好累……我又想家。”白建国严厉地打断他:“我在这里生活过几年,那时条件更艰苦,还没有周末休息!”
回到白马镇后,白建国在镇消防中队要了间上下铺宿舍,和白宝宝同吃同住,作息时间和着装如同部队。随后数天,白马河堤上出现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白宝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挤出时间,每天来到河边欣赏孩子出操。尤其是奶奶,发动村里十几个老人来看孙子。妈妈也一样,逢人就说:“那是我儿子,一身军装多帅气。”这期间,一些早起的村里人也来到白马河边跟着跑步。白建国压低声音对白宝宝说:“注意影响,把军人的气概拿出来,全村人都在盯着你呢!”白宝宝心头一热,每当乡亲们看过来时,仿佛有股力量在他心中燃烧,口号响亮,浑身是劲。
白宝宝返队前夕,白马镇风雨大作,河水奔腾”他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服,冲进了雨幕。
白建国跟着冲了出去,果真在白马河岸边看到了白宝宝家人的身影。他们撑伞而立,高呼加油,为奔跑的孩子呐喊助威。白宝宝在回跑第二趟经过家人身边时摔了一跤。爷爷奶奶刚要去扶,被白建国喝住。只见白宝宝很快爬起,一甩满身泥水,拔腿继续奔跑。白宝宝爸爸握住老婆的手热泪盈眶:“儿子是真正的男子汉!”
白建国本想亲自送白宝宝返队交差,但被白宝宝谢绝:“请部长放心,我会安心服役!”白建国点点头:“如果不相信你,这次也不会带你回来。”白宝宝临上车时,两腿并拢,双膝夹紧,“啪”地敬了个军礼!白建国也挺身立正,回了个标准的军礼!
四目相对,一老一少两个兵哥眼里泪花闪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白建国连夜乘特快列车去部队,并且没洗脸就去见团领导,这些外貌描写充分渲染出白宝宝逃跑的严重性。 |
B.奶奶发动村里的老人看白宝宝出操,妈妈逢人就夸穿军装的儿子,这从侧面说明了白宝宝极有军人气概。 |
C.白建国保证七天后把白宝宝带回并能让他安心服役,这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并与结尾白宝宝返队相照应。 |
D.“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既反映了白建国的人情味,也彰显了新时代军队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小说的一个主题。 |
【小题3】请结合作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5.情景默写- (共1题)
(1)《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虞美人》中写作者通过对“故国”的“回首”来表现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论语》中认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而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2018年11月18日,在苏州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雷人的一幕。在冲刺阶段,中国选手何引丽与非洲选手争夺冠军时,志愿者连续两次上前递国旗,打乱了何引丽的节奏,导致她被拉开距离,遗憾获得亚军。视频显示在何引丽接国旗后,国旗从手中滑落。事后有同样是马拉松运动员的博主指责她“成绩比国旗更重要?”何引丽回应称,当时“胳膊僵了,摆臂的时候甩出去了,很抱歉”。
你认为何引丽该不该道歉?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超过800字。
7.语言表达- (共2题)
贵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