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70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目前,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与其他教材 ,该教材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对人工智能原理的介绍,更加重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材的编者特别希望学生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 ,设计一些在高中阶段有可能完成的项目,并动手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作品。
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面临着全球性短缺的状况,在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结合方面,各个国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教材的出版,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这表明,( )。也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    ,是一门新兴技术,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作用    ,但他们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教师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帮助教师解决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商汤科技将联合举办多期“人工智能教师研修班”——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的种子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步提升我国教师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已有40所学校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引入该教材,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B.已有40所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的学校,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C.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D.40所学校已经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的人工智能将由此走出“象牙塔”
B.走出“象牙塔”的人工智能将由此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
C.人工智能将由此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走出“象牙塔”
D.人工智能将由此走出“象牙塔”,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迥然不同 不拘一格 方兴未艾 举足轻重
B.泾渭分明 不拘一格 如日中天 举足轻重
C.迥然不同 别开一格 方兴未艾 举重若轻
D.泾渭分明 别开一格 如日中天 举重若轻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注: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京时,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创作了《登太白峰》一诗。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诗似是李白在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初入长安时期离开终南山西游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从正面烘托出太白的熊俊高耸。
B.三、四句运用拟人修辞,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C.五、六句化用《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境,诗人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
D.结尾两句细数表达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题2】试分析此诗浪漫主义特色的具体表现。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B.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C.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D.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B.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C.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D.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世间万物,最可贵的就是人的生命。文化遗产是古人的创造。而斯人已逝,独留遗物载其智慧与思想,成为今人与古人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与媒介,根本而言就是古人的象征,可谓其代言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遗产也像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尊严,且至为可贵。这一点应成为全体国民的共识。清代曾国藩言“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抱有一颗敬畏之心于国、于民、于家、于业、于人、于己都至关重要,对于为古人代言的历史文化遗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了敬畏,盗掘之举方能有所收敛;有了敬畏,破坏之为方能有所约束;有了敬畏,纵容之态方能有所更张。
面对天灾人祸,人的生命十分脆弱。那些饱经沧桑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如年迈老者一般生命极其脆弱。敬畏生命、善待老人,已渐成风尚,对待历史老人,我们又该如何呢?首先,既不能敬而远之,弃之不顾,也不可焚琴煮鹤,暴殄天物,更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其次,要时刻关注其细微变化,分析背后原因,及时排除一切不利的ga扰因素,为其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再次务必坚守遗产的生命线,面对遗产脆弱的生命,保证其“活下来”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得起前人、对得起祖先的基本准则。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法则。有学者说,仔细触摸文化遗产是能够感觉到它们的体温的,因为它们身上流淌着先人的血水与汗液,承载着先人的希冀与创造,凝结着先人的思想与智慧,因而触摸遗产其实就是走进了先人的世界,就是在与先辈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因此,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既然有生命,就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恰如苏东海先生所说,文化遗产处于不断的消失中是遗产存在的根本状态,文化遗产消失的规律是关于文化遗产的根本规律。只有正确认识遗产消亡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现存遗产的珍贵价值,才能更自觉、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抗遗产消失的斗争。秉持遗产保护之“道”与“德”,方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不断取得斗争胜利。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作为古人的代言者,文化遗产又该如何借助我们的手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呢?很多遗产的原初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基于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内涵而衍生的新功能却可以不断挖掘,这也正是体现其意义的重要途径,更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终极目的。
(选自王运良《文化遗产好似人类生命》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它是今人与古人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和媒介。
B.遗物从根本上说是古人的象征,是古人的代言者。文化遗产拥有尊严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C.只要对文化遗产常怀敬畏之心,就有可能收敛盗掘之举,约束破坏行为,更张纵容之态。
D.对待文化遗产,使其“活下来”是前提与基础,因为文化遗产如同年迈老者,生命极其脆弱。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从生命的脆弱说起,从摈弃错误做法、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坚守遗产的生命线三个方面来说理,论述如何善待文化遗产。
B.第三段由人类的生老病死说起,论述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并由此引出文化遗产消亡的规律,进而论述正确认识此规律的意义。
C.第四段说明如何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先以“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引出话题,再交代体现文化遗产的意义的重要途径。
D.文章采用对比说理的方法,依次论述了敬畏、善待文化遗产,遵循规律保护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道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清人曾国藩“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的话语,说明古人就已经具有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B.对待文化遗产要秉持遗产保护的“道”与“德”,选择合理的方法与措施,更自觉、更科学、更有效地地进行抗遗产消失的斗争。
C.对待如同年迈老者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应敬畏而不可疏离,善待而不可亵渎,研究开发利用但不可无节制。
D.保护文化遗产的终极目的是不断挖掘基于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内涵而衍生的新功能。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德叔的斑马线
张格娟
三德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我就不明白,他自己那个土窝有什么好呢?
一间低矮的茅草屋,一伸手能碰到房檐,唯一的好处,就是眼界宽一些,能望着对面忘情谷秀丽的风光。可再美的风景,看久了,也就没啥看头了,不是常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嘛,可三德叔总是扛着大烟杆出神地望着对面的风景发呆。
三德叔是一个瘸子,他一生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着。父亲在临终前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肯合眼,我清楚他老人家的心思。就在他的床前立下了军令状:三德叔老了,我养活他。父亲这才微笑着走了。
父亲走后,我就想把三德叔接到城里来,可三德叔不肯。三德叔说他对城市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怨恨。
那年,三德叔刚满十八岁,为了供我上学,他就瞒着我的父亲悄悄地扛起了铺盖卷,来到城里打工。可不幸的是,他从脚手架上自由落体后,就落下了病根,他的腿从此瘸了。两条腿走起路来划着圈,一瘸一拐的,的确有些别扭。就因为这个,三德叔恨上了城市。瘸了的三德叔一辈子也没娶到哪怕丑一点傻一点的三婶让我们瞧瞧。
三德叔依然不去城里,可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他终于勉强答应跟我来到了城里。
刚进城的三德叔,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好奇。他盯着城市中间的斑马线,感慨地说:“城里人真是钱多的没地儿花啊,这大街道也涂白线,就像头顶扎裤腰带一样多余。我笑着说,叔啊,那不是多余的,那叫斑马线。
斑马线?三德叔疑惑了。他茫然地问:“斑马走的线?人往哪走呢?城市里有斑马?”我被三德叔的一连串问题弄的哈哈大笑了。
我就耐心地给二德叔讲:“斑马线是人经过的,这一道一道的白线像极了斑马身上的条纹,所以叫斑马线。如果你经过,所有的车辆都会停下来让路的。”三德叔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后来,三德叔学会了独自走斑马线,他也知道了红绿灯,三德叔感慨地说:“这城市变化还真大,那电子眼在哪儿一闪红色,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比我在村里吆喝驴子那么大的声音都管用。
尽管这样,三德叔还是觉得乡下好,他天天念叨着,我得回家去,我那个土窝怕是又漏雨了吧?对面的山谷的花也开了吧。这城市的人太多,可就是没有一个和自己唠唠知心话的。
我想,三德叔怕是寂寞了。我就和妻子商量着,给三德叔找一个老伴,当我们发出征婚启事后,也收到好几封回信,我们打算让他去和那些老太太见见面,成与不成都无所谓,也算是见见世面嘛。可谁知我的话还没有落地,三德叔急了。
三德叔气呼呼地走出了家门,我和妻子紧跟在他的后面追赶着。可还是出事了。三德叔经过斑马线时,被一辆急驰而来的摩托车给撞上了,三叔临终前还是不肯相信,他说了,这电驴子咋就挣脱缰绳了呢?三德叔死了。
按照他的一遗愿,我将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埋葬在叫忘情谷的地方,那里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坟,坟头芳草凄凄。
据村里的老一辈讲,那个叫山花花的姑娘,曾经是三德叔的相好,只因为她的父母嫌弃三德叔是一个瘸子,将他硬嫁给了外村的一个木匠。结婚的那天,姑娘上吊自杀了,从此后,三德叔终生未娶。听着这个凄然的故事,感觉像在听古典的《梁祝》一样让人伤怀。
我在三德叔的坟头上,用石灰划了一条通往山花花的斑马线,不知道,他们能否相会......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设置悬念,三德叔的“土窝”有什么好呢?他为什么总是望着对面的忘情谷发呆呢?这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我”知恩图报,孝顺善良,不仅赡养三德叔,还关注他的情感需求,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酿成了悲剧。
C.三德叔对城市既恐惧又怨恨,恐惧的是他在城市发生事故导致残疾,怨恨的是他因为腿瘸了而没有娶上媳妇。
D.小说最后写“我”在三德叔的坟头上,画了一条通往山花花坟上的斑马线,意在表达“我”对逝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
【小题2】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三德叔的斑马线”为题目?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韩愈《师说》中“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将当时的一般人与古圣先贤进行对比,并指出前者远远赶不上圣贤的原因。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刚刚落下帷幕的“剧耀东方2018电视剧品质盛典”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孙俪、杨幂、靳东、江疏影等明星闪亮登场,红地毯、镁光灯见证了明星们的辉煌时刻。荣获“中国电视剧四十年杰出表演剧星”的张嘉译表示:“这个称号实在是不敢当,以后的每一部戏,我会试图以最大的努力,用作品说话。”
②烈日暴晒、热蒸气烤,没有鲜花与掌声。但负责飞机检查维修的郑健却非常坦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一滴不起眼的油污,一抹细微的颜色异常,都有可能是飞行隐患。每次飞机飞走了,心里反而更沉重了,签下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字,更是责任。
有人认为,两种情形都是社会的正常缩影;也有人认为,镁光灯与社会聚焦的目光应更多地关注普通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共2题)

8.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
材料
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来后怕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9.
下面语句都存在用语不得体的毛病,请加以修改,写修改意见。
①你的文稿,我已拜读,总体感觉不错,其中也有几处不妥的地方,我斗胆做了斧正。
②学校后勤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校园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③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花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④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⑤ 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 到老师身边,共贺师恩期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