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 , 。 , , , 。可见,由于艺术加工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
①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是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
②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
③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
④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
⑤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
⑥但由于翻译者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翻译时会将通俗的言辞雅化。
A.①⑤②③⑥④ | B.⑤②①④⑥③ | C.⑤①②③④⑥ | D.⑤①④⑥②③ |
2.诗歌鉴赏- (共2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①不容幰②,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③祭酒④客,山木女郎祠⑤。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小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②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③官桥:官路上的桥梁。④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⑤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
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星)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 |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特署镛姓名 署:签署 |
B.以示劝励 劝:劝告 |
C.俾俊秀入学宫 俾:让 |
D.一不厌其所欲 厌:满足 |
A.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
B.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
C.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
D.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
A.国子博士,学官名。国子,即国子学,晋朝开始设立,与太学并立,为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古代学校的名称,在商代称为“庠” ,而在周代则称之为“序”。 |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也是宋代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在元代,路下一般设府、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单位。 |
C.“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四书”则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的合称。 |
D.行省即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
A.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 |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
C.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 |
D.韩镛在处理政事的空闲,经常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 |
(1)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2)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说:“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①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②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衫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衫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衫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衫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衫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克里语: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库兹乌兹: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
B.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
D.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
【小题3】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
B.“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
D.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
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
B.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
C.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
D.《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
(4)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
(5)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
(7)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 ,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