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68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4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 ,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 ,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 。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 ,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小题2】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 , 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礼指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著名宦官王振、尚铭、冯保、刘瑾、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千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
D.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D.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B.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魂系高原

杨晓敏

两次都陪同我到哨所采访的团政治处刘干事是湖北人,1970年入伍,正连职,是全国的“二号老兵”。他曾长期在哨所执勤,对各种环境非常熟悉。我们每每闲聊,无话不谈,但主要话题还是西藏兵在边防服役的众多感受。

恋爱婚姻问题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刘干事诙谐地说,他当年谈恋爱八次,没能挽住一个娘的胳膊走进洞房,原因之一就是他在选铎爱人时条件太“苛刻”。后来我才了解清楚,原来刘干事谈对象时,总是以西藏兵的愁坦露心迹,问姑娘的第一句话老是“你爱不爱西藏?”好像他心目中的西藏远比他本人重要得多。为他知道,谁嫁给西藏兵就首先要和那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丈夫服役期间乃至转业回来,都要比别的女人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否则便不会有太美满的结局。

“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家乡的县服装厂一个叫小何的姑娘犹豫一阵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点了点头。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当小何孤零零地躺在产房时禁不住泪湿枕巾,不得不用最刻薄的语言诅咒远在西边的西藏兵丈夫。说自己瞎了眼,找了个没心肝、冷血动物和天下第一没用的人。医生说她胎位不正,会难产,让她提前入院。小何忧心如焚,发报去告急。刘干事当时正在3号哨点。大雪早已降临,除了电台联络外,哨所已完全与世隔绝,连续三封电报把团首长也吓慌了,只得用军用电台通知刘干事。他面对无垠的雪线一筹莫展,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连嘴唇都咬出血来。

小何要剖宫产了,手术前非要有亲人签字才行。岳父见女婿迟迟不归,望着痛苦不堪的女只好颤抖着手接过医生早已递过来数次的笔。小何专门给女儿起名叫“刘晓疆”,说是以后让孩子知道,生她时爸爸在边疆。刘干事从西藏回来正赶上女儿周岁生日。此后每次他休假幼小的女儿根本不“欢迎”他,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三个月的假期好不容易“培养”点儿感情,又要匆匆离去,惴惴不安的心绪又会廷续到十八个月以后。小何对丈夫下结论说:“谁嫁给你们西藏兵,谁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女人。

刘干事的家庭,是众多西藏兵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他对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刚入伍不久,便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棺材里,安放的不是人的血肉尸体,而是两具白骨。迟来的葬礼,差点儿使两名战士永远蒙受冤屈,牵出两个家庭悲剧。

团部的两名战士到三十公里外的哨点送信。那天艳阳高照,睛空万里,雪线泛着白炽的光芒。在翻越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时,一声闷响。天崩地裂,约七十五厘米厚的雪块呈板状訇然滑塌。他俩被推出五十米开外,双双坠落雪崖,摔昏冻死在三十多米的河滩上。

纷扬的雪花驟起,覆盖了他们弥留的痕逹。当时边境线上情况复杂,团里查无下落,草率定为越境潜逃。半年后通知两名战士家乡的当地政府对其家属按叛属处理。翌年秋季,团里明副政委到哨所检查工作,在通过狭窄的雪道时,牵着军军马也坠落崖下。警卫员绕道下山抢救,在奄奄一息的军马旁,发现有两具形体依稀可辨的白骨和遗物。追悼会上,两名战士的骨骸被葬于烈士陵国。组织上对两名战士各追记三等功一次,装入档案。尔后又派人专程到两名战士的家乡,宣布为其平反,家属按烈属对待。

刘干事和我先后上了哨塔。他仰起黝黑的脸庞眼睛盯着连绵的雪山说:

“军人是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冶炼自己的品质和美德。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数名死去的战士的名字。有一个班长,叫孙居顺,在即将退役的前夕,去执行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在离界碑的不远处,被雪崩夺去生命。有个连长,准备修建篮球场改善哨所的文体生活条件。他在帶领战士们炸石头时,由于心脏病发作没听到警戒信号,被一块飞石当场砸死。还有一个战士叫李明高,后来当上排长,一次为抢救被冰川掩埋的烈士遠体,拼命刨冰,几天的辛勤勞作,活活累死在抢险现场。他们没有创造岀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死得并不壮烈,平平常常,甚至死于事故。然而他们是以西藏兵的一员,默默地倒在风雪边关,就死得有无限价值了。我们在雪山哨所生活、思考、站岗、巡逻,眼看着西藏在进步,祖国在腾飞,难道这些还不够一个边防军人骄傲吗?

他下录音机,倾听一支歌,一支属于西藏兵喜爱的曲调:

“温暖的太阳照在雪山

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

万恶的叛匪被消灭,

解放军来到咱们家乡……”

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分明窥见,他眼眶里饱含深情的泪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写小何临产时因孤单无助而对丈夫发出的刻薄的诅咒与怨怼,从侧面烘托了刘干事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B.小说中讲述团部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一方面讴歌了戍边战士的牺牲精神,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C.“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转”“嘴唇都咬出血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刘干事知悉妻子难产时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的心理
D.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一段西藏兵所喜爱的曲调的歌词借以打发刘干事热爱祖国、坚守边疆、恪尽职责的崇高精神,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题2】小说中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X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D.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己。(《论语·学而》)
(3)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报载,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10.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传统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平等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克勤克俭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有始有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