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61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9

1.选择题(共2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值得称道。它采用浅近文言,简捷明快,________,同时又具有历史感。而它的结构则在宏伟壮阔中,不失严密精巧。时间跨度之大、很多的人物形象、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罗贯中以刘勇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________,叙述________。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有主有次、________、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的小说形式,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责的借签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 千变万化 有条不紊 脉络分明
B.老少皆宜 千变万化 有条有理 爱憎分明
C.雅俗共赏 变幻莫测 有条有理 脉络分明
D.老少皆宜 变幻莫测 有条不紊 爱憎分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订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简捷明快 勾连 前后连惯 借签
B.简洁明快 勾连 前后连贯 借鉴
C.简洁明快 钩联 前后连惯 借签
D.简捷明快 钩联  前后连贯 借鉴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B.时间的跨度之大、事件头绪繁、人物形象多,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C.小说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D.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繁,在此之前的小说尚无先例。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四句,写诗人再次发出“归去来兮”的心声,既然与世俗格格不入,那就息交绝游吧。
B.“悦亲戚之情话”四句,写诗人以与家人谈知心话为悦,以琴书为乐,在农人的提醒下,要去春耕了。
C.“或命巾车”四句,写诗人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既探寻幽深的仙境,又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
D.“木欣欣以向荣”四句,写诗人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的短暂。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有四言、六言、七言,整伤中包含着参差错落,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诗人将回归田园的畅想寄寓在不断转换的景物描写上,极尽夸张渲染,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的情感。
C.诗人以白描手法和内心的感受来写归隐后的生活,体现了陶渊明“自然敦厚,淡远潇洒”的艺术特色。
D.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闲适安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从中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节选)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育  矜:怜惜
B.且臣少伪朝 仕:做官
C.臣微志  听:准许、成全
D.谨拜表以 闻:知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但刘日薄西山 处涸辙犹欢
B.有希冀 生生资,未见其术
C.臣少仕伪朝  彼奚适也
D.臣不胜犬马怖惧情    胡为乎遑遑欲何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提及“圣朝以孝治天下”,为他尽孝找到了依据,也为他不能立即奉诏作了开脱。
B.李密以“少仕伪朝”“不矜名节”之语,表明自己无心为旧朝守节,更不敢“有所希冀”。
C.李密描绘了祖母“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病笃的画面,直接告诉武帝,要对祖母尽孝。
D.李密陈“情”恳切,在“私情”与“国恩”的比量下,李密还是提出先尽孝,再尽忠。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老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连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小题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外国诗里很高兴地遇到故知,就会更加喜欢阅读本国的诗歌。
B.读外国诗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于是回到本国诗里寻找此种感觉。
C.中外诗歌相似的元素很多,外国诗了解越多,对本国诗感受越深。
D.中外诗歌相同的地方很多,读外国诗的最终日的还是回归本国诗。
【小题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与外国诗都是诗,好比不同国家的人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B.中国诗与外国诗相互交融,将两者完全割裂开的做法是错误的。
C.文中举了“哈巴狗”的例子,是批判持中西本位文化观点的人。
D.西方诗人如果想对本国诗有更深刻的领会,非研究中国诗不可。
【小题3】对文中作者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和外国诗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B.持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思想的人谈中国诗的特色,我们不可轻信。
C.中国诗是零碎而薄弱的,如果将之放到外国就会发展得明朗而圆满。
D.研读外国诗,是为了更深入理解本国诗,正如出门旅行还是要回家。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①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②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④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⑤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⑥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使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叉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侧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

【小题1】阅读选文,请从洪教头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要点(用四字词语)。
【小题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四段。
【小题4】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一句,作者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回归田园太晚的心情。
(2)《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阳光普照的画面。
(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左右为难,处境尴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