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①所谓“老马识途”——蒙着眼都能回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过去再成功的实践经验都可能成为明日黄花,再厚实的知识老本都会很快坐吃山空。
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波助澜,不仅催生了一批创新产业的兴起,同时也使传统企业在技术变革中实现了转型升级。
③荆轲,在我国历史上本是特有的文化符号,但在游戏里,“荆轲”变成了刺客家族世代传承的名号,“刺秦”的故事也被编造得南辕北辙。
④北京脚斗士协会会长吴彦达说过:“做体育产业真是不易,如果方法不对,可能几百亿人民币砸下去,都泥牛入海,无踪无影。”
⑤菜名的翻译体现了餐饮企业的文化品位,试想,当一个高档的餐厅摆上了浅陋、让人不知所云的外文菜谱,是不是拉低了餐厅的品位与档次?
⑥众所周知,贪官和情妇互相勾结、相伴而生,把反腐败的希望寄托在情妇身上,搞所谓以邪攻邪、以恶制恶,无异于与虎谋皮,也辱没了正道人心。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A.某作者在一篇《自序》 中写道:“可以说,我的拙作,虽然浅陋,缺乏特色,但也是我内心世界的反映。” |
B.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中有这样一句:中篇小说《蘑菇圈》近日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者阿来系我国著名作家。 |
C.一位本科毕业生在给招聘单位的自荐信中写道:“某人不才,只有本科学历,但是绝对名副其实,恳请贵单位领导唯才是用。” |
D.康复后,某患者在送给尽心尽力治好了自己顽疾的医生的锦旗上面写道:“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
A.李清照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诗歌一出,引起文坛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
B.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学者梁思成对老北京城的保护,呕心沥血,念兹在兹,但终未成功,留下了遗憾。 |
C.我们不应再提倡“暴虎冯河”式的见义勇为精神,而是要加强以人为本、提倡安全保护意识和科学施救的教育。 |
D.公安执法规范化近来备受关注,其中既有对其总体成效的积极肯定,也有对个别民警执法行为的评头论足。 |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
①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②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
③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④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⑤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⑥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
A.④⑥①③②⑤ | B.③①④⑥②⑤ | C.④⑥③①⑤② | D.③①⑤②④⑥ |
A.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
B.人们实现梦想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感悟和体验又是何其相似!与众不同的是,通过扫描书中图片上的二维码,还可以观看环球过程中真实记录的各种风景和美景。 |
C.地中海温暖的阳光洒入展厅,一座座古希腊神话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展示着美和力量,诉说着希腊古典艺术的灿烂辉煌,令人仿佛徜徉于历史长河里,沉醉在文明画卷中。 |
D.11月13日,56岁的罗建忠躺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护士喂他吃了些苹果,看起来精神不错。此时的他,胸腔中跳动的心脏来自千里之外的广州。 |
A.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每折的主角不同。 |
B.曹禺,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
C.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诗人、戏剧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
D.元杂剧的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现代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等。 |
清代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①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③。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④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绍熙五年,辛弃疾在福建担任安抚使,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即将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③惨,凶残。④元龙,即三国时期的陈登,少有大志,曾助曹操灭敌得到升迁,后升任东城太守,三十九卒。【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举头西北浮云”,西北天空被浮云遮蔽,暗示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
B.上片用“我觉”二字领起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的清寒冷寂景色的描写。 |
C.“千古兴亡,百年悲笑”八个字写尽作者看透历史兴亡、是非成败的洒脱与超然。 |
D.“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描绘了一幅夕阳沙岸落帆图,以景结情。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狃,niǔ,因袭,拘泥。【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
B.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
C.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
D.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
A.阳,古代用来指称方位,特指水的南面,山的北面,文中“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指张家住在汴河南岸。 |
B.先人,祖先,有时特指亡父,如“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从“伯父”推知文中指称张硕亡父。 |
C.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文中“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一句,借指往来的各种官员。 |
D.跬步,迈一次腿的距离,文中“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意即张氏园与出仕的朝堂距离很近。 |
A.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肩舆:乘坐轿子 |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处者:担任官职的人 |
C.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燕游:娱乐,游乐 |
D.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循吏:循礼守法的官员 |
A.文章第一段交待了园亭的地理位置,描写了园亭的景物,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
B.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园亭的修建者,园中百物令人满意,花费力气多,经营时间长,为下文说理作铺垫。 |
C.文章第三段颂扬了张氏先人修造园亭、替后代考虑的用心,认为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利禄,应当退隐山林。 |
D.文章最后一段叙写了自己彭城为官的感受,表达了买田退隐、与张氏子孙往来、畅游张氏园林的想法。 |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
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②以监军,乃可 ③夕时,庄贾乃至 ④乃斩其仆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
A.“闾伍”,均为古代居民基层组织,后以“闾、伍”借指乡里民间,据《周礼》记载,“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 |
B.“表”“漏”,古代测时器具,“表”在白天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如“立八尺之表”;“漏”在夜晚滴水漏沙,用刻度测定时间,如“更漏声残”。 |
C.“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等,古代有身份的人用来放牧牛羊的工具,如汉代苏武在胡地“杖汉节牧羊”十九年。 |
D.“骖”,是古代拉车的马。驾车时,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叫服,两旁的叫骖,如“俨骖騑于上路”。 |
A.行军勒兵 勒:统率,训练 |
B.申明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
C.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徇:示众 |
D.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 劳:劳苦,功绩 |
A.穰苴被荐入仕,得到赏识。在晋燕侵犯、齐国败绩的时刻,齐王非常信任他,先任命他为将军,又升为大司马。 |
B.穰苴治军严厉,不惧权贵。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 |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平易待人,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
D.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因此病发而死。 |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材料一: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材料三: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 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的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
B.当员工非自愿加班而是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员工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 |
C.只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才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
D.现在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期待能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 |
A.公司若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则违反了《劳动法》相关规定,对于这种性质的加班,劳动者拒绝是合法合理的。 |
B.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依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 |
C.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如何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
庄重
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①段里,作者想象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悲欣交集”的场景,以此引出对“庄重”这一话题的思考。 |
B.“我”在某一个清晨知道婉转的乐声是为丧事而奏后吓了一跳,因为“我”没有想到丧礼会如此庄重。 |
C.在第④段里,作者把人和树相比较,认为人却没有年轮昭示生命的秘密,需要通过仪式来进行纪念。 |
D.第⑦段里,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既解释了“敬”的内涵,又自然引出后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的批判。 |
【小题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庄重”的理解。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孔子重视向他人学习,他认为要广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要善于反思自己,“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里仁》)。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愁巧妙,把远处的小山比做“________”,还用“__________”一句,用张翰的莼鲈之思写自己复杂心绪。
(3)李清照《醉花阴》“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点明愁绪,也体现了她的贵族生活。
(4)廉颇在了解蔺相如躲避自己、不与争列的真实情况后,马上“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一代名将知错能改的可贵精神。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宋文帝欲立战功而北伐却遭重创之事咏叹南宋近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作为受教育者,有些同学总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生活太没有自由了。身为教育者,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