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吉林吉林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52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8/21

1.综合题(共2题)

1.

   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2.
根据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请为下列货物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序号
货物
起点
终点
你认为应选择的运输方式
1
100万吨石油
胜利油田
南京
 
2
2000台冰箱
青岛
华沙
 
3
1000件高档时装
香港
纽约
 
4
1000吨大米
成都
拉萨
 
5
200万吨铁矿石
巴西
上海
 
 

2.单选题(共10题)

3.
读“我国某城市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等温线空间分布示意图 (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该城市市区与郊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温差最大不超过4 ℃ ②温差最大不超过5 ℃
③只考虑温度因素N点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南风 
④只考虑温度因素N点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 
⑤市区降水量小于郊区 ⑥市区降水量大于郊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2】造成该城市近地面等温线由市区向郊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人为热排放B.城市建筑密度
C.工业活动D.纬度差异
4.
城市空间不同区域功能分区不同,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临近商业区,购物比乙区便利B.乙区交通比甲区更为便利
C.甲区房价比乙区更高D.乙区房价比甲区更高
【小题2】关于该市工业区位选择,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B.位于河流的下游,远离中心商业区
C.临近铁路,交通便利D.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5.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城区和郊区的近五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区最可能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6.
2011年05月12日宁波市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常住人口有760.57万人。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表 宁波市 “六普”数据
 
年平均
增长率
年龄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数值(%)
2.46
11.69
79.70
8.61
 
【小题1】下图中,与表格中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按国际标准,我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步入老年型,但人口增长依然保持较快势头,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老年人比重不高,死亡率低
B.外来迁入者多
C.“性别偏好”严重,出生率高
D.离婚率上升,出生率高
7.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小题2】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度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
在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 )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9.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区城市化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B.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C.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小题2】在该区域内,过A、B城市做一条连线,根据城市化过程的一般规律,符合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沿该连线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化过程的是 ( )
A.d—b—aB.d—c—bC.d—c—aD.d—b—c
10.
2012年春节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出现“民工荒”现象。下表为我国2005—2010年部分产业工资年均增长率(%)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农业雇工日工资
年均增长率(%)
 
非农产业雇工月
工资年均增长率(%)
粮食种植
15.1
制造业
10.5
棉花种植
11.7
建筑业
9.8
规模养猪
21.4
服务业
10.2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收入增长快  
②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③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 
④流出地就业机会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B.高新技术企业
C.医疗、卫生行业D.劳动密集型企业
11.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小题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小题3】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溉农业
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
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
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
12.

   世界谷物的供给会因生产国社会状况、自然状况的变化 而变动。下图为澳大利亚、中 国、 俄罗斯三国小麦输出量变 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国 家分别是(   )
A.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
B.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
C.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D.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
【小题2】有关图中①所代表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B.世界上重要油气资源出口国
C.混合农业生产较为典型
D.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密集

3.选择题(共7题)

13.在花瓶中插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将会给你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带来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可是过不了几天,花儿就会枯萎。如果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就会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1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  分

质  量(g)

摩尔质量(g/mol)

蔗糖

50.00

342

硫酸钾

0.50

174

阿司匹林

0.35

180

高锰酸钾

0.50

158

硝酸银

0.04

170

14.在花瓶中插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将会给你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带来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可是过不了几天,花儿就会枯萎。如果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就会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1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  分

质  量(g)

摩尔质量(g/mol)

蔗糖

50.00

342

硫酸钾

0.50

174

阿司匹林

0.35

180

高锰酸钾

0.50

158

硝酸银

0.04

170

15.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内能和热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16.

按课文《聪明的小白兔(二)》内容填空。

       冬天的一个早晨,兔兄弟一块儿在山坡上做游戏。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兔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小灰兔慌了:“这儿没有洞,往哪儿藏啊?”

       小白兔告诉小灰兔:“你藏到乱石堆里!”

       小灰兔忙问:“哥哥,你怎么办呢?”

        “你快藏吧,别管我。”小白兔说完,往湖边的雪地里跑去。

       老鹰飞来了,他在天上瞧了又瞧,什么也没发现。绕了几个圈子,就飞走了。

17.                     
18.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0.3mol/L,当加入等体积0.4mol/L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约为(   )
19.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