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00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隔10年他再次来到滨州,望着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禁觉得耳目一新。
B.花这点时间去参观那么大的野生动物园,看到的当然只是凤毛麟角而不是全部。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他写的这篇文章议论入木三分,结构别出心裁,文字又如行云流水,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了。
2.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3.下列属于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是(  )

①认识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②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

③了解自身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④用心聆听师长和同学的评价

2.字词书写(共1题)

4.
阅读下边文字,在文段中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茫茫星空,寥廓而深suì(______),它以它的神奇mèi(_____)力,召唤栖(____)身于地球的人类,让他们满怀炽(_____)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嫦娥一号”的升空,中国人以凛然之姿,向茫茫星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每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
(2)礼愈 ______
(3)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_______
(4)主人问衡 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B.弗怠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不逮 以书映光读之D.衡穿壁引其光 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小题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对征服自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0世纪,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6摄氏度,而21世纪将加快上升。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些危机,比如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而利用太阳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也只达到世界电子供应的10%。
③在此背景下,摈弃20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④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⑤诚然,“发展是硬道理”,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诚然“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有一个“绿色大拇指”。最近召开的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研究和展望了中国及全球低碳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享了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光明的未来,遥远的子孙在说说“千秋功罪”时,一定会把高效率应对这场环境危机的制度誉为最好的社会制度,会把引领人类从“大道多歧”中走出环境危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尊为真正具备雄才大略的历史英雄。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小题1】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人类面临的危机。
【小题2】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
【小题3】第②段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某机构想就“低碳经济与生活”为话题作一个问卷调查,请你根据文章对“低碳”的解释,帮助完成下面这个问题的设计。
您愿意用哪些行为支持低碳生活行动?
1、使用节能电器、环保车辆。
2、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
3、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

5.作文(共1题)

7.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阳光灿烂的时光
(2)文题二:十五六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许你会……
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